<
m1n5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嫡子 > 大明嫡子 第756节
    徐辉祖的发言,无疑是代表了军方对铁铉的肯定。

    朱标点点头:“孤亦有此意,朝廷用人向来不拘一格,更要善待有功之臣。鼎石功高,经国之才,朝廷当合议,不可使之才能空放。”

    这是要廷议铁铉为官何处的意思。

    朝廷用人,在重要官职和官员上,向来都是要经过廷议和圣裁决定的。

    朝堂之上渐渐响起了一片议论声。

    如今朝中各部司,经过这两年的填充,早就没了空缺。

    而昨日铁铉刚刚回京,就加了武英殿大学士的衔。

    算起来,大伙也都清楚,宫里头大抵是有意要让铁铉入值内阁的。

    有高仰止那位帝国最年轻的内阁大臣为先,铁铉再入内阁,如今也不算什么事情了。

    新晋的内阁大臣,吏部尚书翟善,面带笑容的走出班列。

    他很乐意做一个顺水推舟的事情。

    “殿下,臣以为铁铉之才,唯有内阁方可施展,领内阁差,经纬朝堂部司,方能使其显示才能,方为善用。”

    这几日方才从河南道一带领兵回京的西平侯沐英,终于是开始履行他作为武英殿大学士、内阁大臣该做的事情了。

    继徐辉祖之后,沐英挥袍出班。

    “殿下,臣以为何不如问问铁学士所思?”

    沐英的回京很低调,不曾引起多少人的注意,近来的朝会也不曾有过什么发言,一直都是按照规矩待在内阁协助徐辉祖处理军中诸事,协调大都督府和朝堂各部司衙门的运转。

    他如今一开口,朝堂之上众人方才反应过来。

    往后的朝堂,又多了一个说话的人了。

    沐英说完之后,便默默的颔首低头。

    自己虽为内阁大臣,可又有一个皇亲国戚的身份在。这也是他不爱在朝堂上开口的原因,只在内阁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

    只是今日,那铁铉显然是有自己打算的。

    而更重要的是,刚刚对面的文华殿大学士、翰林院学士解缙的眼神,却是让沐英决定要站出来的。

    随着沐英说完,解缙便立马出班。

    “殿下,西平侯所言不无道理,臣也觉得还是要先问问铁铉的意思。”

    站在前头的徐辉祖和沐英两人,同时默默的转头侧目看向被所有人注视着的人屠铁铉。

    军中现在有很多声音。

    最多的,便是对军功的渴望和要求。

    东征和南征两军即将出现两位郡王,这对其他诸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军心涣散不是好事,可高涨的军心,同样让大都督府近来倍感压力。

    虽然地方上的军队不曾明言,可是那些送入京中的军报,却无一不是在冲着大都督府喊话。

    他们要军功。

    而其中,尤以九边那数十万大军为最。

    眼下军中的将领们,甚至不用去费心费力的说什么为国效力、保家卫国的话,底下的将士们便是求战似渴,恨不得今天拿到军令,当晚就杀进草原深处,将那一座座蒙古包给点着了,将那些高过车轮的前元余孽给尽数屠了。

    帝国已经被绑架了。

    在无意之间,被无形的未曾有做组织的军队给绑架了。

    谁也不知道,大都督内机密等级最高的档案库里,如今已经放进去了好几份针对九边的军事行动计划,其范围东起山海关,西至阳关。

    刚刚回京的铁铉,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也是如今最好的破局之人。

    他刚刚回京,身负大功,又熟稔如何在域外之地晶莹图谋。

    他是最合适的人选。

    朱标目光默默的放在了铁铉的身上:“鼎石,你有何想法?”

    “臣乃下,一切皆由上裁。”铁铉沉声开口,转而不做停歇,继续道:“然臣以为,臣是个懒散胚子,庙堂之上诸事精细繁杂,臣恐难担当。”

    朱标笑了笑:“你若是懒散了,瀛洲如今也不是这么个局势。”

    太子爷笑了,朝堂之上的大臣们也默默的笑出声来。

    瀛洲如今基本是找不到活着的倭人了,便是有,那也是挑选出来为驻守大军服务的倭女。

    不然,他铁铉人屠的名号,又是如何来的。

    最先开口要做顺水推舟的翟善,眨了眨眼,这才反应过来,自己似乎是想错了些事情。

    铁铉这分明是不想进内阁当差的。

    他不由看向一旁不远处的内阁首辅任亨泰。

    任亨泰心中有些无奈,自知道今日朝会,铁铉将要入朝述职继而选官任用,他的胸口就一直是淤积着一口气的。

    军中的那些声音,他身为内阁首辅,不知不知道。

    可是任亨泰同样无可奈何。

    大抵,从当初太孙殿下在那座日益火热的橄榄球场上,说出要复行秦法军功爵之后,这就是必然会出现的局面。

    他身为内阁大臣,总领内阁,又如何能阻止解缙等人在他眼皮子底下做出的这一次安排。

    军队不能乱。

    大明朝那稳定乾坤社稷的百万明军,不能乱。

    一旦乱了,大明朝将会顿时陷入水深水热之中,天下又将会再次出现三十年前那乱世景象。

    “殿下,臣以为铁学士可往九边而去。”

    任亨泰只是短暂的思考了一番,便缓缓走出班列,朗声出口。

    随着首辅的出声,殿内出现了一小片的诧异。

    这是首辅对铁铉的打压吗?

    内阁如今已经有不少人了,若是再进人的话,势必会再次分走身为首辅的任亨泰手中部分权力。

    只是一瞬间,这些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任亨泰是在阻止铁铉进入内阁。

    任亨泰却是浑然不顾。

    他继续说道:“太孙殿下如今正在北巡,大抵要到明岁年中方可回京。若是……恐怕这等时间还要往后拖延。

    而内阁之中,高春风却伴驾随行,久久不能归来。

    朝中如今新政如火,高春风领三法司差事,许久不归,内阁运转迟钝,时日拖延,恐于新政有变。

    老臣以为,铁学士久在瀛洲,深谙域外之地军政诸事。有他前往九边,伴驾随行,比之高春风更为合适。

    若太孙殿下回京,朝廷亦可加铁学士以九边军政之权,于边关亲临,总领诸事,协调诸方,联络朝堂。”

    朱标有些意外,任亨泰会在这个时候,为铁铉说这些话。

    解缙同样意外,徐辉祖和沐英两人,更是默默的看向了首辅任亨泰。

    只是几人的心中思量,却是全然不同的。

    朱标也在疑惑。

    作为首辅的任亨泰,此番出言,要推举铁铉去往九边,到底是因为什么。

    他这位的大明首辅,不希望内阁再增添新人?

    还是这位大明首辅认为,铁铉真的适合去九边?

    作为帝国的太子。

    朱标必须要考量每一个臣子说的每一句话,其背后真正的用意。

    若任亨泰是容不下人,那么他这位首辅的作用,就需要宫里头进行一次思考了。

    如果是认为铁铉适合去九边。

    那么……

    朱标的视线,重新放在了铁铉身上。

    铁铉面色从容,只是举起双臂,双手合十:“臣,愿往。为朝定九边,开疆拓土,铸我大明万世基业!”

    朱标目光一缩。

    他不曾想到,铁铉会答应的这么快。

    刚从瀛洲回来,便如此心甘情愿的去往九边那等苦寒之地。

    更让朱标想不到的是,铁铉那最后一句话。

    朱标的目光渐渐变得深邃起来。

    他的手指轻轻的敲击着掌下的扶手。

    低沉的声音,从陛阶上传递下来。

    良久之后,朱标微微合上双眼。

    “孤允了,朝廷稍后自有旨意降下,待铁卿于京师修养时日,便北上皇太孙行在之处。”

    铁铉眼神沉着,轻轻挥动官袍,跪拜在地:“臣,谢恩领旨。”

    ……

    第五百九十五章 官衔最多的人出现了

    “诸卿。”

    “有本启奏,无本退朝。”

    华盖殿内,伺候在皇太子朱标身边的内宫太监,站在角落里高声的提醒着殿内的大臣们。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