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1n5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嫡子 > 大明嫡子 第755节
    “征讨交趾、占城当初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征讨瀛洲当初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可是现在,这些事情都一桩桩的做成了,修一条路便不可能了吗?”

    解缙的眼里充满了坚定。

    铁铉却是用力的摇着头:“这不一样,不一样的。”

    解缙则是转动着茶杯,幽幽道:“如果按照你对那些倭人的做法,操作得当的话。剔除掉铁路所需用料的支出,还有路工的粮草用度,这五千万两的数目或许还可以减去一些。”

    “这不可能!”

    铁铉大声回应了一句。

    解缙却是目光直视着对方,沉声道:“所以,需要你去九边关外。大明需要更多的修路工!”

    解缙发誓,自己不是一个好战之人。

    可是眼下大明有了一个新的需求,亦如当初需要那些倭人为大明的建设奉献己身一样。

    现在倭人几乎随着山西道之乱,而被尽数诛杀。

    便是不在山西道使用的倭人,也因为朝廷忌惮,而被诛杀。

    大明现在需要新的族群,前来为大明的盛世奉献自己。

    关外的鞑靼人、瓦剌人,就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解缙目光幽幽。

    只要死的不是大明人,那么一切都是值得的。

    铁铉看着解缙的脸色,身子渐渐软了下来,两肩耷拉下来。

    他发现,自己在瀛洲所做的那一切,放在解缙面前根本就什么都不算。

    解缙目光平静的看着铁铉。

    “已经停不下来了……”

    “这条路便是不修,朝廷也会对西域用兵。”

    “若是不这样做,新政没有被那些反对的人中断,也会因为将门没有新的战功,而分崩离析。”

    解缙轻叹一声。

    自己当真想要这样做吗?

    其实这几年下来,他才反应过来,自己也不知不觉被捆绑了起来。

    大明,已经开始走上了一条全然不同的道路。

    就如同张二工弄出的那些蒸汽机车、蒸汽火车一样,速度全开,直直的向前驶去。

    不同的是,不论是蒸汽机车,还是蒸汽火车,都可以被人停下来。

    但对外征讨,却停不下来了。

    凉国公在西北练兵两载,虽然如今已经被调离西北,可是大都督府转眼之间,就派出了数名军中老将前往西北。

    为的是什么?

    就是要继续在西北练兵。

    南边,即便是开国公马上就要回京接受晋封郡王爵,但前线的战事却从来不会有人提一句暂停下来。

    就连内阁,现在都清楚南征大军的前线,到底打到了哪里。

    内阁现如今只知道前线再一次推进多少多少,大明的疆土又增添了多少多少。

    铁铉彻底傻了。

    自己离京数年,不知不觉,大明已经变成了他不认识的样子。

    解缙摇摇头,面露无奈:“太孙为何年关将至还停留在山西道?为何明岁还要继续巡边?

    你东征大军为朝廷新收四道,南征大军开疆拓土万里,九边呢?

    若是九边一直保持现状,军心就散了,到时候会发生什么事情,你该清楚的……”

    ……

    第五百九十四章 被绑架了的帝国

    一整夜。

    皇城大内,承天门西侧的社稷坛内,一间屋子里的灯火一夜未熄。

    整整一夜,铁铉都没能让自己睡下。

    然而当新的一天到来时,早早就穿戴好朝服的铁铉,脸上却全无倦意,反倒是精神抖擞。

    在更早就到来的宫中小内侍的引路下,铁铉自太社稷坛出,乃至华盖殿前。

    国家的朝会很早,天不亮的时候官员们就要入宫,参与国家军政要务的商议。

    铁铉走到华盖殿前的时候,殿内正有京中诸堂官参与朝会。

    间隙里可以听得出,今日主持朝会的依旧是皇太子朱标。

    铁铉双手兜在一块儿,站在殿门一侧,目光自然下垂看着光亮可以照人的金砖。

    听着华盖殿内的动静,此刻正在商议山西道叛乱之后的事务。

    朝廷要在明年开春,皇太孙北巡行在开拔前往边关之前,派出足够多的官员添补山西道的官缺。

    什么开春考公,朝堂选调,年关开考。

    诸如此类的争论,暗中总是埋藏着要将各方的人马安置在山西道的真正意图。

    铁铉便是如此安静的站在殿门外。

    回想着昨日里与解缙在书报局的商谈,此刻倒算是理解了他当时的理由。

    若是身在朝堂之上,大抵是每一日都要面对这些此起彼伏的争论和争斗。

    哪怕是统一战线的人,可底下总是都有不同的人追随的,这些人也总是要有自己的收益。

    去九边。

    去为大明拼一个在解缙嘴里空前的格局。

    铁铉渐渐地确定了自己的方向。

    “铁学士,太子叫进。”

    正当铁铉思量着自己若是去了九边之后,该如何推行措施的时候,一名宫中大太监从殿门后走出,到了他的面前,躬身颔首,姿态很是恭敬。

    这是朝中的新贵,这一遭回京便是要被重用的。

    宫里宫外,从昨日里就有了无数的讨论,琢磨着这位自瀛洲归来的人屠,接下来会在朝中担任何等重职。

    铁铉微微颔首:“有劳了。”

    言罢,便随着太监进了华盖殿。

    殿内。

    入目皆是红袍,少有青袍,不见绿衣。

    这是大明真正的权力掌握者们的议会。

    铁铉稳步到了殿前,双手合抱笏板,躬身跪地。

    “臣,武英殿大学士、兵部左侍郎,领东征大军副将,参见皇太子殿下。”

    华盖无声。

    满朝文武,侧目注视着眼前这位瀛洲人屠。

    陛阶之上,御座之下,摆着一张无雕无塑的交椅。

    大明朝监国皇太子朱标,着太子龙袍,目视前方。

    见铁铉参拜。

    朱标的脸上露出一抹笑容:“鼎石乘舟渡海,万里迢迢,与国有功,快快起来。”

    铁铉一板一眼的对答:“臣,谢太子恩。”

    朱标望着干练沉稳的铁铉,打心眼里喜欢这个可以说是一力打造出大明瀛洲四道的臣子。

    他爽朗开口:“孤依稀记得,当初鼎石离京时,可没有这么黑。如今倒是黑了不少,也瘦了些,只是更显干练稳重。

    国家于瀛洲四道,能有今日现状,鼎石居功甚伟,此番回京当以权谋之,掌国家事,抚天下社稷。”

    皇太子起了一个调子。

    今天山西道的议题不重要,左右不过是派那些人去填补官缺。

    眼下里最要紧的,是要将有功之臣铁鼎石的新差事给安排好。

    武英殿大学士,值文渊阁,魏国公徐辉祖,从武臣班列最前面走了出来。

    他总领大都督府,作为军方在内阁第一人,已然是养出了一股威严之色。

    只是徐辉祖却是面含欣赏的看了铁铉一眼,而后面朝陛阶之上抱拳:“殿下有所不知,瀛洲四道设立,相较交趾道初设之时,叛乱更少,顺民更多,产出更重。

    而瀛洲四道能有如此大好局面,皆因铁铉施政所致。

    朝廷于瀛洲之军略,曹国公可为定乾坤之人,而乾坤之下,却是铁铉日理万机,扬我大明威名。

    臣以为,铁铉有经国之才能,知世之本领,举朝上下,无出其右,朝野内外,鲜有越之。

    臣举荐,国家当重用如此能臣,不可使其埋没,不可使其拘束一地。”

    徐辉祖的声音不算太大,可他武人出身的根骨,却让他的声音一直回荡在华盖殿内。

    他是大都督府大都督府,内阁大学士,总领大明百万兵马。

    瀛洲四道诸般事宜,在四道主官赴任之前,可以说皆是由原都督府和后来的大都督府负责的。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