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1n5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嫡子 > 大明嫡子 第152节
    他面露坚毅,沉声许诺:“臣一日不荡平倭国,一日不还国!待臣扫平倭国,宣扬大明国威,携得胜凯旋之势返朝,必到皇太孙面前再行谢罪!”

    朱允熥嗯了一声,挥挥手道:“曹国公既然愿领兵出征,如今又何来罪责。只是此次联手倭国南朝吉野氏,事关重大,尚有诸多事宜,孤还要与你细说,更要为你挑选副将、官员辅佐。”

    李景隆这时候已经听之任之,自己都要去倭国了,已经别无所求。

    朱允熥则是想了想,挥挥手道:“你且回去,待出征之前,孤再与你详细交代了。”

    李景隆不敢停留,他怕自己再多留一会儿,自己不光要为国卖命,更是要倾家荡产了。

    起身请辞告退,缓缓退出东宫小书房。

    朱允熥目光淡淡的看着李景隆退下,目光闪烁了两下。

    今天敲打勋贵,将李景隆这位精与人情往来,善于安营扎寨防守的人弄去倭国坐镇,已经是全部的目的了。

    他是大明的国公,和倭国南朝接触,是有分量的。而与人打交道,又是他的特长。

    大明如今只是帮着倭国南朝稳定局面,然后趁机开采银矿,并非是真的要用大明的军队,去为倭国人的内斗流血牺牲。

    有李景隆在倭国国内虚与委蛇,再派一名大将作为副将,防止真的有了战事,不至于让李景隆做出什么骚操作来。

    只是副将的人选,朱允熥到现在还没有定下来。

    毕竟,这直接统领军队,在倭国指挥战事的副将,是比李景隆更重要的角色!

    想到这里,他已经是起了身。

    对着身后两女说道:“我去爷爷那边说事,今日累着你们在我这站了半天。”

    今天让汤鹊清和沐彩云在这里露面,为的也是向蓝玉这些人表明,朝堂之上的功勋武将并非只有他们这些人。

    汤鹊清和沐彩云温柔点头,福身道:“妾身恭送殿下。”

    朱允熥含笑离去。

    沐彩云这时候终于是长长的吐出一口气,伸手不停的拍着那稚嫩可爱的胸脯。

    半响之后,怯生生的目光才从门口收回,看向身边的汤鹊清:“汤姐姐,皇太孙平日都是在做这些事情吗?真的好吓人啊……彩云都以为,皇太孙刚刚真的要杀人了……”

    汤鹊清默默的笑着,趁机上前轻轻的将沐彩云半抱在怀里,伸手安抚着她的脑袋。

    “皇太孙是陛下定下的人,是大明的监国,和臣子在一起的时候,所用的也只能是帝王之术,御下之道。要让臣子们心中畏惧,也要让他们感恩戴德。”

    沐彩云仰着头,看着温柔如大姐姐一样的汤鹊清。

    她的脸上多了一团绯红:“姐姐往后定然会成为最好的皇太孙妃!”

    汤鹊清被这突如其来的夸赞奉承给弄得措手不及,娇嗔着伸手轻轻的拍了一下沐彩云的脑袋:“死丫头,什么话都敢说!”

    说着话,汤鹊清已经是伸手向着沐彩云的腰上挠过去。

    沐彩云立马跳着脚的躲开,满脸窃喜:“姐姐饶命。”

    ……

    “李景隆求饶了。”

    “孙儿已经与他说清,这一次派他去倭国坐镇掌总诸事。”

    大殿内,赶过来的朱允熥躬身立在老爷子面前,小声的禀报着先前的结果。

    朱元璋悠然的饮了一口茶,询问道:“这次用兵倭国之事,你在和爷爷详细说一遍。”

    第一百七十四章 文官的劣根性

    如何出兵倭国,又如何执行后续诸军开矿事宜,这些日子已经在驻步的完善成形。

    朱允熥微微一笑,早已胸有成竹:“还是以爷爷的方略为首要,如今我大明对倭国,徐徐图谋,稳扎稳打。”

    朱元璋轻轻点头,眼神示意朱允熥继续往下说。

    “如今我朝年年被草原上的北元余孽用兵,牵扯朝堂半数精力,山东、河南、河北、陕西、山西等地军马,也都是预备着征讨北元余孽之用。”

    “此等情况下,大明对倭国境内局势,所能投入的精力也就所剩不多。”

    朱元璋目光深邃,开口道:“所以你用李景隆,让他掌总倭国事。”

    “回爷爷,确实如此。”朱允熥解释道:“曹国公并无军阵之上的经验,但为人处世,待人处物,样样都挑不出毛病。如今我明军踏足倭国,是去稳定局势,为我朝开辟财源。曹国公很适合在倭国南北两朝中间腾挪虚与。”

    大明朝现在还没有能力两线开战,更不可能持续不断的渡海输送大军,组织一场远离中原的战争。

    让倭国南北两朝鹬蚌相争,又能维持住南北对峙的局面,才是大明现在最希望看到的。

    朱元璋点头认同道:“九江是个好人选,有一卫军马驻扎倭国,只要为他选上一员副将,便可无虞。”

    一卫五千多人。

    是这一次朱允熥算计过后,朝廷能派出的最大限度。

    不是朝廷没有军马,而是渡海倭国,朝廷通过山东道及李氏朝鲜国,所能输送过去的物资,只能维持这么多人的存在。

    朱允熥接过话道:“一卫军马足以让倭国北朝忌惮,也能保证我朝在倭国境内的安全。余下的,却是要工部组织匠人,还要协调李氏朝鲜那边征召百姓,前往倭国开采银矿。”

    朱元璋在心中复盘推演一番,转口问道:“九江的副手人选,你可有想法?”

    朱允熥皱起眉头,沉吟了片刻,方才缓缓开口道:“军阵之上,孙儿以为,鹤庆侯张翼堪当大任。”

    朱元璋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点着头看向乖孙,赞许道:“张翼自幼随父从军,是跟着咱家从凤阳一路打出来的,他在军阵上敢打敢拼,但更难能可贵的却是持军稳重。有他在,想来不会在军阵之上出现大变动。”

    朱允熥笑着道:“孙儿也是这般想的,所以才属意于他。”

    朱元璋哼哼了两声:“看人愈发的准了。再说说吧,朝廷里还有谁是你看中,要派去倭国的。”

    心里未曾说出的话,被老爷子点破。

    朱允熥尴尬的笑了笑,迟疑道:“孙儿有意让文华殿行走、礼部仪制司郎中铁铉,去倭国。”

    礼部有甚好的。

    铁铉可是自己心目中的兵部尚书人选。

    去一趟倭国,待上几年,积攒下来了功绩,回头返朝,那时候茹瑺大概也要退下来了,铁铉自然可以顺势携功获封,掌兵部事。

    朱元璋却是眉头一挑。

    这个人选,倒是他没有想到的。

    “铁铉与解缙、夏原吉二人,可都是你小子看重的人,你能这般舍得将他给派去倭国?”

    朱允熥笑笑:“既是我汉家儿郎,大明官员,便无论舍得与否。他适合这个位子,孙儿便首选于他。”

    朱元璋顿时轻笑出声,有些无奈的看着如今愈发有主意的乖孙。

    “你是看中兵部尚书的位子了吧。”

    这时候,一直不曾开口的太子朱标,却是幽幽开口,目光淡淡的看着自家儿子。

    朱元璋亦是收起了笑声,眉目好笑的看着乖孙。

    朱允熥被老爹戳穿小心思,无可奈何的苦笑着:“儿子只是觉得合适……”

    朱标无声的笑笑,摇摇头道:“恩出于上,雷霆雨露,臣子皆受。你乃是君,铁铉是臣。他想要什么,就得自己去挣,去做出了功绩再来你面前求封。不经历艰险,何以知晓了朝堂官阶难得。”

    朱允熥张张嘴,还未等他开口解释。

    身后的老爷子已经是附和道:“你老子说的没错,哪有替臣子从头铺好路的。越是看重的人,便越是要敲打。这回儿爷爷便让他去倭国,但这等替臣子铺路的事情,再无下次。”

    听着老爷子和老爹的告诫。

    朱允熥猛然惊醒,方才反应过来。

    脸上亦是一阵凝重忧虑。

    朱元璋瞧了瞧乖孙的尴尬,用脚踹了一下他的屁股:“传旨去,该交代的都交代下去,让九江择日带着倭国使臣出发。”

    朱允熥屁股上挨了一脚。

    伸手捂着屁股,应了一声,在地上爬了起来就往外走。

    等到刚走出殿门,就看到户部尚书赵勉、中书舍人刘三吾,已经几名都察院的御史,联袂而来。

    “臣等参见皇太孙。”

    赵勉、刘三吾等人看着碰巧从殿内走出来的皇太孙,躬身作揖。

    朱允熥停了脚步,看向几人:“诸位此时入宫,可是有国事进奏?”

    刘三吾正要开口,却被边上的赵勉抢先一步。

    赵勉眼底露出一丝迟疑尴尬,轻声道:“朝中有几件事情,臣等还要禀明陛下,才好往下办。”

    “哦?”

    这帮人明显是要搞事的样子。

    朱允熥转过身,已经是折返进殿内:“几位,随孤去见爷爷吧。”

    他也不给这些人推辞解释的机会,径直就走进了殿内。

    刘三吾脸上有些急切。

    赵勉却是显得更沉稳下,转头对着众人示意,又对刘三吾低声说道:“刘舍人不必担忧,这时当要稳重!”

    刘三吾深吸一口气,点点头,随着已经前头迈出脚步的赵勉,走入大殿之内。

    殿内。

    朱元璋看着去而复返的朱允熥,脸上好奇又好笑不已:“怎得,这么快就又回来了。”

    朱允熥干笑道:“回爷爷,孙儿刚出去就撞见赵尚书、刘舍人,带着几名御史过来觐见。”

    自己今天可没有召见赵勉、刘三吾他们啊。

    朱元璋心头闪过一丝狐疑,旋即脸色平复下来,斜靠在桌案上,目光淡淡的望着已经到了偏殿外的几人。

    “臣等有事启奏陛下。”

    赵勉等人躬身站在偏殿外头,齐声开口。

    伺候在皇帝身边的孙狗儿,看了眼老爷子的脸色,便上前两步:“进。”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