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1n5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嫡子 > 大明嫡子 第153节
    赵勉等人躬身踏入偏殿,一路到了皇帝近前。

    几人抬起头,只见刚刚似乎还准备出宫的皇太孙,这时候已经是盘坐在皇帝身边,小心翼翼的为老爷子倒茶。

    朱元璋抬眼看向几人,露出些许的笑容:“找咱说甚?”

    刘三吾转头看向赵勉一眼。

    这位户部尚书回了一个眼神,随后上前一步,躬身拱手高举。

    “启禀陛下,我大明可是又要开战了?”

    正在为老爷子倒茶的朱允熥,拿着茶壶的手不由停了一下,随后轻轻的将茶壶放下,回过头淡淡的看向赵勉。

    朱元璋轻声着:“哦?赵尚书是从何处知晓,咱要用兵的?”

    您这不是明知故问嘛。

    赵勉心中腹诽着,愈发小心说道:“臣身居户部,朝中钱粮、地方大仓皆有熟悉,近日应天各仓都有钱粮军械运往龙江船厂。京军诸卫也在都督府协调下,频频抽调军马往龙江船厂过去。臣若是再不知晓陛下要用兵,便是愧对陛下要臣执掌户部。”

    皇帝这样的习惯很不好。

    虽然过往皇帝一直都很霸道,但国朝用兵征伐,从来都是拿到朝堂上议论的,各部司也是协调在一块办事。

    这会儿皇帝老爷子竟然绕过了朝廷,明显一副低调示人的做法,让赵勉、刘三吾等人很是担忧。

    朱元璋微微一笑:“不过是抽调军马,协调驻军之事,算不得大事。”

    刘三吾则是应声开了口:“陛下可是要对倭国用兵?此次倭国北朝使臣在朝中狂妄失仪,臣更听闻驿馆里,昨日运出了好些尸首。”

    朱允熥瞧了瞧老爷子,而后看向刘三吾。

    “刘舍人对陛下的旨意,有意见?”

    这帮文官,大概又是觉得中原朝堂,不该整日里妄动兵戈,更不该不宣而战。

    朱元璋亦是目光幽幽的盯着这位老倌儿。

    刘三吾却好似浑然不知一般,继续开口道:“陛下要用兵,臣等自不敢置喙。但此乃军国之事,陛下动用军马征伐域外,于情于理,于礼制规矩而言,都该事先拿到朝廷里于群臣商议。粮草军械动用,也要朝廷协调都督府,运筹帷幄。”

    这群文官还是老样子。

    明明已经拥有了替天子治理天下社稷黎民的权力,却还是想要将军事也紧紧的抓在手中。

    劣根性由来已久。

    属为可恶!

    朱允熥目光已经渐渐阴沉下来。

    朱元璋则是沉声道:“咱说了,不过诸军小事尔,无需拿到朝堂上去说。”

    赵勉眼看着刘三吾要硬顶皇帝,赶忙开口道:“启禀陛下,臣等非是认为此事不可为,只是臣等忧虑,陛下要征……驻军倭国,此乃我朝前所未有之事。万千将士渡海而去,事关重大,无论如何,也该在朝堂上群策群议。”

    随着赵勉开口,随他而来的几名御史亦是躬身附和。

    言辞之间,说的都是朝廷用兵,不论怎样,都是要经过朝廷议论的。

    朱元璋的眉头愈发凝重起来。

    他觉得这帮人,敲打的还是太轻了一些。

    军国之事,又是他们能够知晓了的?

    朱允熥当下起身开口:“倭国狂妄,南朝吉野氏乃是倭国正统,却被北朝足利氏打压。足利氏此次犬吠大明朝堂,更于城外劳山皇庄杀我大明子民。”

    “劳山皇庄那五具尸骸,如今可还未曾冷了。”

    “目下倭国正统,吉野氏,臣服我朝,愿奉我朝为上国,求情出兵,震慑国内叛逆。”

    “大明于情于理,都该诸军倭国,震慑国内宵小叛逆。”

    朱允熥停顿了一下,转而淡淡的看着刘三吾等人。

    这帮人不是在担心出海的将士们安危,也不知在忧虑大明能不能在倭国取得胜利。

    他们仅仅是因为那从前宋一脉继承而来的劣根性,时时刻刻想要将整个朝堂都掌握在手中。

    等到他们将大明的军队也控制在手下的时候,便是大明朝的皇帝也只能对他们言听计从!

    他当下毫不客气道:“军国战阵之事,向来雷厉风行,战机一闪而过,若是拿到朝堂上去议,耽误了大军的时机,这个罪责尔等能担得起吗!”

    哼!

    等过上百年之后,敌人贼寇都打到大明天子脚下了,便是如你们这些人,每日还在朝堂上商议如何御敌!

    第一百七十五章 出征杀倭

    刘三吾眉头皱紧。

    战场时机,古往今来有多少败军之将,便是用这个借口擅自用兵,致使军阵大败。

    他沉声开口:“陛下,老臣以为,倭国即便有叛逆,南朝吉野氏请求出兵。朝廷也该明发旨意,先行申斥倭国足利氏叛逆。如此,方才师出有名。”

    “朝廷届时再行用兵,着都督府与户部、兵部商议,划拨粮草军械。朝堂之上,也该议定征伐诸军事宜,该如何定夺。”

    “如此急切出兵,准备不足,粮草短缺,倭国又远在海外,我朝出兵,便是孤悬海外,孤军奋战。”

    “一旦前线将领行将差错,便会弄成全军覆没的结局。”

    朱允熥瞧着刘三吾在那风轻云淡的奏对,心中却是一阵无名怒火,他正欲开口反驳,却不想身后传来一声怒喝。

    “放肆!”

    众人回首。

    只见坐在轮椅上的太子朱标,已经是面带怒意:“大军尚未出征,尔等便妄议军马大败,这便是尔等的妥善吗?”

    你们是在诅咒朝廷即将出征的军马将士吗?

    朱标脸色很是难看,手指上的白玉扳指转的飞快。

    原本一直静观乖孙和这些人争论的朱元璋,眼角余光瞥向太子,嘴角微微一扬。

    自家太子爷的心气还在!

    刘三吾等人目光惶神的看着许久不曾在朝堂上有发言的太子,此时正怒目等着他们,心中不免有些不安起来。

    刘三吾抖抖嘴唇,躬身:“回太子……老臣……”

    朱标却是一挥衣袖:“倭国南北两朝纷争已如三国之末,目下到了两朝归一之时。我朝与倭国一衣带水,南朝吉野氏奉我朝为上国,此时若不出兵协助,我大明体面何在?

    我大明平日口口声声的仁义道德何在?若是因为尔等拖延怠慢,朝堂上议论几旬,致使倭国南朝覆灭,尔等往后可还有脸面自称乃是仁义君子也?”

    朱允熥望着自家老爹再一次火力全开,如同那一日在西安门外训斥国子监监生,还有还是刘三吾这些官员时的风采。

    心中一片动容。

    一本笔记,也在他心中默默记下。

    老爹问责之间,几乎是字字扣准了刘三吾这些人的道德底线,犹如打蛇直打七寸,将的他们说不出话来。

    刘三吾等人这时已然如同坐蜡。

    太子爷的话说的很明白。

    倭国南朝吉野氏乃是倭国正统,吉野氏奉大明为上国。

    而如今倭国局势到了关键之时,他们若是耽搁了一衣带水的倭国正统能否长久之事,他们平日里的仁义道德,便轰然倒塌。

    恐怕往后再也没脸谈论仁义了。

    赵勉最先反应过来,拱手请罪:“臣等不察,君前失言,险些致使倭国变局,臣等有罪。”

    刘三吾亦是脸色铁青,不甘的低下头。

    他担不起所谓倭国正统南朝吉野氏覆灭的罪责。

    更不愿自己的以仁义标榜的名声有缺。

    朱元璋则是厌烦的挥挥手:“念在尔等为国筹谋,心系将士,此事不予追究,都下去吧。”

    这一次试探失败了的刘三吾、赵勉等人,无奈的躬身退出偏殿。

    望着几人离去的背影,朱允熥目光一转。

    他冷哼一声。

    “属实可恶!”

    说着话,他的目光却是悄悄的看了一眼已经转向手中书卷的老爹,还有一旁正盯着自己的老爷子。

    朱允熥心中不由一紧。

    朱元璋哼哼两声,眼神暧昧道:“是很可恶。”

    朱允熥立马露出笑容,却又不爽的说道:“这些人,明明不知兵,却偏偏整日里还要插手兵家之事。他们当我大明是前宋吗?大军出征之前,还要他们弄出行军作战的阵图来?”

    早就准备好好整治这帮文官,给后世官员定下规矩的朱允熥,不断的上着眼药。

    朱元璋倒是呵呵一笑:“一脉相承啊,一脉相承。咱便是知晓了他们的秉性,才不曾将驻军倭国之事公之于朝堂。”

    朱允熥立马翻过身,拱到了老爷子身边。

    “爷爷,孙儿是觉得,世人常说将不知兵,军阵鲁莽。现在看,这不懂兵事的人插手军阵征伐,才是最为凶险的。两宋前车之鉴,我大明不可不防啊。”

    朱元璋眼神幽幽的瞥了乖孙一眼,端着茶杯嘬了一口。

    随后冷哼一声:“他们懂个屁的军阵兵事!”

    “一帮手无缚鸡之力的羸弱书生,给他们一匹马一把刀,都找不到敌人在哪里。”

    朱允熥目光一转,顺着开口道:“爷爷,孙儿以为……”

    “你爷爷先前不是要你去传旨,将诸军倭国之事于九江他们交代清楚的吗?”

    这时候,朱标忽的转过头,淡淡的看着儿子,提醒了一句。

    朱元璋斜眼看向太子,又是抬起一脚,揣在乖孙儿的屁股上。

    朱允熥无奈的干笑两声。

    心知现在不是合适的时机,只得是收起心中的小心思,躬身而立,出声告退。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