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1n5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嫡子 > 大明嫡子 第938节
    “倭人能如此悄无声息潜入京师,做下杀人灭门的命案,背后肯定是有人协助的。届时查一查,凡是涉及此事的人,尽数抓了,明日随时禅让大典,但血却是红的,倒也算是火红。”

    孙成重重点头,压着腰间的佩刀便带着在场的锦衣卫和羽林卫走出院子。

    在场,没有人觉得朱允熥说的这些话,是不需要听得。

    哪怕现在,他已经没了皇太孙的头衔,更没有监国的权力。

    但不论是孙成,还是依旧站在这里的应天知府虞大廉,或是直隶总督大臣邹学玉。

    有时候。

    不一定需要什么所谓的头衔,才能行使所谓的权力。

    而现在,朱允熥就是这样的存在。

    夜色,渐渐笼罩在了应天城的上空。

    经过白天一整天的混乱,应天城里的百姓们早早的就睡下了。

    明日,应天城里不光有元宵节,还有朝廷的禅让大典,夜里头更是金吾不禁,将会热闹非凡。

    所有人都在等待着洪武三十一年,正月十五日的到来。

    而在黑夜之中。

    杀戮。

    却已经开始了。

    ……

    第七百一十六章 汉奸必须死!

    知道杀人者们,乃是至今都未曾死绝的倭人。

    对于孙成他们来说,事情就变得好办了起来。

    在过去好几年里,应天城其实是有不少廉价甚至可以说是免费的倭人劳力的。

    大明的子民们对于这种瘦小却畏惧强权,而又不知为何哪怕他们已经卑躬屈膝到极致,仍然会不自觉心生厌恶的倭人,很是了解。

    哪怕倭人和明人在容貌上,看似是一样的。

    但只要将一个倭人和一个明人放在一起。

    且不用去考虑双方之间的身高,装扮,都能一眼分辨出来,哪一个是善良的明人,哪一个又是该死的倭人。

    应天城的百姓们终究还是善良的。

    他们只会对这些被称之为倭鼠的倭人,施以不给吃饭,从事最终的劳动,且居住等级在鸡鸭鹅等家禽之下。

    那会儿的应天城百姓们,很希望朝廷能将更多的倭鼠弄来。

    只是后来,有一年的冬天,朝廷忽然一道旨意,所有的倭人都不见了。

    这个所有,就是字面意义上的所有。

    凡是入境大明的倭鼠,在官府都有着严格的记录。在谁家劳动,年纪、长相以及周边关系,都有着详尽的记录。

    于是,在那一年冬天里。

    应天城还有过一段时间的风言风语。

    大致意思就是朝廷也觉得这些倭鼠实在是太令人讨厌了,于是就将这些倭鼠全都弄到远离人烟的地方挖坑去了。

    多么令人遗憾的事情啊。

    应天城的百姓们善良的认为,让这些倭鼠去挖矿,朝廷肯定还要再多给他们喂饭吃,不然怎么保证这些倭鼠能一直在地下挖矿。

    朝廷就该给这些倭鼠全都杀了才是。

    百姓们自然不知道。

    在那一年冬天,应天城里的倭人并没有被弄去挖矿。而是去了一个远离应天城的偏僻之地,挖了很大很大的一个坑。

    然后倭人们‘自愿’入坑。

    倭人们‘热情’的乞求着大明的京军官兵们用土将他们埋了。

    于是,这个故事到此就结束了。

    但是应天城里虽然自此没有了倭人,可百姓们对倭人的模样却是清楚的。

    当夜色降临,孙成紧了紧身上罩在飞鱼服外面的黑色披风,站在府衙街东边巷子里的一座院门前。

    世居此处的老翁斜觎了孙成一眼。

    老人家眼里满是嘲讽。

    “鞋子也不知道换一换,现在当差这么容易了?”

    孙成赶忙低下头,只见自己虽然将黑色披风裹得严实,不露飞鱼服,但脚下的官靴却是明晃晃的。

    他尴尬的哼哼了一声:“您老说正事。”

    老翁撇撇嘴:“那帮该死的倭鼠啊?好几年都没见到有人家用倭鼠了。”

    就在孙成准备打发老人家回屋继续睡觉的时候。

    老翁却是拉住了孙成,原本已经是老眼昏花的老人家,此刻眼睛里都闪烁着亮光:“但那天!那天老头子虽然没看见,但这巷子里的脚步声,就是那群该死的倭鼠!这帮倭鼠走路的动静很容易分辨,鬼鬼祟祟的脚步声,老头子记得很清楚!”

    孙成脸上露出笑容:“听到声音是从哪个方向来的,又往哪个方向去的?”

    老翁很干脆的挥手一指,指向了府衙街边上的那座宅子。

    “从那边过来的,往东边去的。”

    孙成当即抱拳:“感谢您老了。”

    说完他就准备带着人离开。

    老翁却是喊了一声:“慢着。”

    孙成停下脚步,回头看向老人家。

    “巷口那边老李家的孙子,那天一直在巷口玩,他老母当晚还揍了那小子一顿,你们去问问看。”

    孙成愣了一下,然后抱起双拳:“谢了!”

    老翁挪挪嘴,没有出声,摆了摆手,连院门也忘了关,便往家中走去。

    路上,老翁还满脸鄙夷的嘟囔着:“那帮倭鼠怎么还没死绝?”

    孙成完全没有想到京师百姓会如此的热情。

    尤其是在倭人的问题上。

    譬如,巷口那老李家的孙子,原本振振有词什么都不记得了。

    然后在他老母接连一阵的狠揍之下,哭声震天的为孙成指了一个方向,并且发誓如果说的是假话,这辈子尿尿都会洒在脚上。

    在取得那孩子老母的确定之后,孙成便满意的离开了。

    这一伙潜入应天城的倭人很谨慎。

    孙成他们这一队人,整晚都在应天城里打转。

    那些倭人似乎是知道事后会有人追查线索,以至于到了子夜之后,孙成这才带着人,站在了应天城小安德门外面。

    而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在城中七绕八绕的穿梭了大半夜。

    应天城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概念。

    自从朱元璋占据应天城之后,便开始营造这座城池。

    等大明立国的时候,朝廷又下旨迁徙地方富户定居京师,且一同下旨扩建应天城。

    于是,应天城从里到外,就有了皇宫、皇城、内城、外城这样的区分。

    小安德门就在应天城南,聚宝门西南方。

    而在小安德门里面,则是聚宝山。

    山西边有好几座寺庙。

    有关于这批潜入应天城的倭人最后的去向,还是能仁寺的一个小沙弥告诉孙成他们的。

    出了小安德门。

    便是真正的应天城外了。

    得益于近几年应天府大力开发治下经济,顺带着又给应天城外的田地和村庄重新规划。

    如今的应天城外,可以用阡陌交通,纵横均匀来形容。

    一座座村庄,刷着整齐的洁白石灰墙,所有的屋顶都是产自应天府的红色砖瓦。

    大明对百姓而言,总是格外的宽容和大方。

    除了不能用明黄琉璃瓦,百姓用什么颜色的瓦片都是可以的。

    而当初时任应天知府邹学玉又觉得,红色瓦片盖在屋顶上,很是鲜艳喜庆,于是整个应天城外的村庄都换上了红瓦片。

    “倭人出城,会往哪个方向潜逃躲藏?”

    锦衣卫北镇抚司的一名千户官跟在孙成身边,小声的询问了一句。

    夜色下,城外村庄的红色隐隐约约,成了很好的分辨方向位置的存在。

    如今锦衣卫指挥使还是蒋瓛,北镇抚司的镇抚却已经是张辉了。

    自从孙成开始跟随朱允炆前去寻常新大陆,他在锦衣卫内部就只剩下了品级而无具体的官职。

    但这并不代表,北镇抚司的千户官就能无视孙成的存在。

    毕竟自从前些日子孙成乘坐快船,先于舰队悄悄返回京师,锦衣卫指挥使司衙门里就已经有传言,他将会成为下一任锦衣卫指挥使的不二人选。

    孙成目光锁紧:“我们要清楚,倭人潜入城中,犯下杀人的案子之后,他们会如何潜逃?”

    千户官眉头微皱:“海军当日就得到消息,将整个长江水面封锁起来,凡是过往船只,必然接受检查。而从目前我们掌握的情况来看,城中必然是有人配合这帮倭人的。所以倭人肯定也清楚,从长江口出海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是很明显的事情。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