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1n5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嫡子 > 大明嫡子 第857节
    再过一年,湖广道千户官夏得忠勾结九溪洞蛮作乱,陈桓和靖宁侯叶升率军前往征讨,到洪武二十六年彻底平定九溪洞蛮之乱,随后在地方上建立营堡、开垦屯田,继而返回应天。

    按照原本的历史走向,陈桓将会在洪武二十六年因为牵连蓝玉案,而被诛杀。

    只是现在这个时间线,蓝玉已经成了梁国公,陈桓这个普定侯自然是活得好好的。

    而这一次朱允熥也领兵西南,彻底改土归流,大都督府选来选去,最后还是选了熟悉西南土司情况的普定侯为太孙副将。

    本来还有很多更适合的人,但要么年事已高,要么就不在京中,又或者向黔国公沐英则需要坐镇内阁中枢。

    所以普定侯陈桓就成了最佳人选。

    “此处黄鹤楼建成也有二十五年,历经风雨,倒也有了几分古色。”

    陈桓是个老成的性子,说话间四平八稳的。

    朱允熥则是笑了笑:“江夏侯到底还是为国家做了些实事的。”

    陈桓闭上嘴,只是目光看着前方越来越近的黄鹤楼。

    江夏侯周德兴在洪武二十五年就已经坐案被株连,他先前便不敢提及此人。

    他看了两眼武昌城方向,只见江边码头上已经是人头攒动。

    陈桓当即说道:“殿下,那边应当是武昌府的人,似乎还有楚王殿下的旗号。”

    朱允熥循着视线看过去。

    只见武昌府外的码头上,一面面官府旗号竖起。

    离着越近,便越能看清码头上的人,正在翘首以盼自己这支船队的到来。

    ……

    第六百六十二章 寻找老爷子

    武昌城前。

    江水从岸边码头流过,暮春艳阳高照。

    被湖广道和武昌府有司官员簇拥着的楚王朱桢,脸上却有几分焦虑。

    旁人只知盯着江面上由北向南而来的船队,却不曾留意到站在码头角落里的一队锦衣卫。

    太孙领军驾临武昌城,满城上下的文武官员想的都是如何接待好这位皇太孙殿下。

    以至于从武昌城接到消息之后,便开始针对整座武昌城,开始了风风火火的打扫任务。

    可是,若单单是皇太孙领军驾临武昌城。

    锦衣卫就算是出城前来码头接驾,也不会脸色那般阴沉。

    这显然是出了大事,而且是自己这位宗室亲王和湖广道官员都不曾知晓的大事,须得等到太孙到来,这些锦衣卫才会前去禀报。

    前元至正二十四年三月初三日,明军攻克武昌城,朱桢在应天城里。

    当时朱元璋闻前线捷报,又得家中喜事,便欣喜的直接定下了朱桢这个楚王的王爵。

    朱桢也不负朱元璋的期许,天资英睿,秉性端重,自幼好学且有谋略。

    而朱桢也在洪武十四年,率领时任江夏侯周德兴平定过西南蛮夷之乱,便顺势就藩武昌城。

    就藩第二年,便平定了大庸县蛮夷之乱,继而将大庸县改为流官县。

    在此之后,朱桢可谓是军功甚重。

    十八年,与信国公汤和、江夏侯周德兴平定铜鼓卫、思州等地蛮夷叛乱。同年,又平定靖州、上黄诸蛮夷之乱。

    二十年更是征讨云南,活捉阿鲁秃。二十二年为宗人府右宗人。二十四年征讨西蛮,二十七年先后平定道州、全州叛乱。二十八年又定桂阳山寇。

    而就在去岁洪武二十九年,朱桢还亲帅兵马,平定芦溪、黔阳诸洞蛮夷叛乱。

    可以说,在大明成年就藩的宗室亲王里头。

    朱桢的名头虽然比不上九边藩王,但其军功却一点不输于九边诸如秦王、晋王、燕王等兄长。

    朱桢敏锐的察觉到,今天的事情应该是不简单的。

    带着几分好奇,朱桢便听码头前栈桥上的官吏已经呼喊了起来。

    行驶在江面上的船队,也已纷纷降下船帆,降低船速。

    前头有快船从船队里脱离出来,快速的向着码头栈桥靠过来。

    运兵战船则是簇拥着一艘旗舰,在万众瞩目之下缓缓的靠进到了栈桥里。

    战船刚刚停靠在栈桥里,斜梯便已经被放了下来。

    一队亲军护卫率先走到码头上。

    随后才是朱允熥领着普定侯陈桓走下战船。

    “臣等参见皇太孙殿下。”

    刚刚站定的朱允熥,便见朱桢已经领着在场的湖广道官员躬身行礼。

    朱允熥快步上前,一把托住朱桢的双臂。

    “六叔不必如此大礼,这一次侄儿奉旨领兵出京,路过武昌,却是要叨扰六叔,好让将士们能休整几日。”

    朱桢已经年过三十,却是神貌俊朗,英气勃发。

    他只是摆摆手,笑道:“早先就接到了消息,都司衙门也已经在城中清出军营,好让京军的弟兄们安歇几日。地方就在王府东边,离着近,有什么事你住在王府也能知晓。”

    那边几名应当是湖广道三司的官员,也顺势上前,说着武昌城已经将一应事务都给安顿好,只等大军入驻。

    朱允熥自是欣然接受。

    正等朱桢要领着朱允熥、陈桓等人入城,一直落在角落里的锦衣卫官兵,却是闪身上前。

    “臣下,锦衣卫武昌府百户官,参见太孙殿下。”

    朱桢微微侧目扫了一眼上前的武昌府锦衣卫百户,知道这是有事情要说了。

    而周围的湖广道官员们,还沉浸在迎驾皇太孙的喜悦之中,只等着这一次能趁机招待好皇太孙,好看看借此能不能让皇太孙赏眼看中。

    朱允熥却是眉头一挑。

    锦衣卫衙门不单单只在应天城里,天下各道府县也都有些人手布置,只不过像武昌府这样的湖广道治所城池,才会有百户官设立。

    难道是湖广道又出了什么事情?

    朱允熥心中疑惑,看向对方:“说吧,可是有什么事情?”

    武昌府锦衣卫百户官却是抱紧双拳,弯腰低头,转动脑袋看了一眼左右。

    不等朱允熥有所反应,朱桢已经是大手一挥。

    “诸位还是先行入城,今日王府设宴,且有歌舞,诸位今日可是要替本王好好的款待太孙殿下。”

    在场的都是官场人精,亦是躬身作揖,结伴回城。

    朱桢看着众人离去,又满脸笑容的看了一眼朱允熥:“王叔就在前头等着你,这边事忙完了咱们再一起回府。”

    说完,他已经是迈出脚步。

    朱允熥却是皱了皱眉头:“六叔也留下一起听听吧。既然是武昌府的锦衣卫百户所,想来也应当是事关湖广道的。”

    朱桢愣了一下,同时那名武昌府锦衣卫百户官也愣了一下。

    朱允熥看向对方:“说罢,究竟是出了什么事情。”

    百户官沉吟了半响,有些迟疑。

    只是瞧着站在面前的朱允熥和又重新走过来的楚王。

    百户官只能是低声道:“回禀殿下,是京中传来的消息?”

    “京中?”

    朱允熥和朱桢两人不由对视一眼。

    百户官则是又将声音压低了一些:“日前,陛下在宫中留下手书,随后便带着秦世子、燕世子消失不见。陛下手书上说,是要带着二位世子出京走一走、逛一逛、看一看。”

    说完之后,百户官便将自己的脑袋死死的低下。

    “荒……”朱允熥低喝一声,却是立马闭上嘴,眨着眼看向身边已经满脸诧异的六叔朱桢。

    朱桢张了张嘴,好半响才将这则消息给消化掉。

    他满脸不可思议的看向朱允熥:“咱家老爷子不见了?”

    朱允熥亦是满头雾水,天知道老爷子这一次又是想要做什么。

    往日里老爷子闲来无事,私自出宫在应天府转悠转悠,也就算了,毕竟只是在应天府转悠,天黑了还知道回宫。

    可现在倒好,老爷子难道是不满足于在应天府转悠,还跑出京师了。

    还是带着朱高炽、朱尚炳两人跑出京的。

    朱允熥脸色瞬间沉了下来:“现在是个什么情况?京中可有谕令?”

    百户官赶忙说道:“宫中发现的时候,太子殿下便立马封锁了消息,单独召集内阁大臣于宫中商议,随即便暗中派遣指挥使带人出京寻找陛下。

    太子殿下以为,陛下最有可能往湖广道、中都凤阳、九边三个方向,所以加派人手快马加鞭将消息提前送到武昌,只等殿下一到便能知晓讯息。”

    朱允熥站不住了,一手按在胸口,一手叉腰,一步一步的走到一旁的台阶上。

    朱桢跟在一旁,小声安抚着:“老爷子虽说是悄无声息出京的,但身边有炽哥儿、炳哥儿,定然还有其他护卫,安全自不必担心,眼下只要找到老爷子便好。”

    武昌府锦衣卫百户官落在最后,亦是小声禀报道:“殿下还请放心,指挥使已经尽出人马,亲自带着人在外寻找陛下。消息也赶在前头,送到了各地锦衣卫驻所。”

    朱允熥却是摇着头:“想来也有不少时日了吧,这么久都没有再找到老爷子。他老人家必然是避开官道和大路,专走乡间小道的。

    老爷子既然是说要亲自走走,亲眼看看,那肯定是要到地方上的。

    如此,便是你们锦衣卫在地方上的人都知道了,可是这么大的范围,要想找到也是万难之事。”

    按照锦衣卫的办事效率,当日知道老爷子不见了,基本就能找到。

    可到现在还是没有找到,只能说明老爷子在有意躲避锦衣卫。

    作为一手建立锦衣卫的人,朱元璋还能不知道如何避开锦衣卫的搜寻?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