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1n5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嫡子 > 大明嫡子 第853节
    高仰止却是不急不慌的继续说道:“洪武二十八年,信国公薨逝,皇太孙首次领命北巡,过凤阳祭奠信国公。出京之前,皇太孙便在朝中提议于钟山建造功勋陵,埋葬大明有功文武。于应天城外,建功臣陵,葬我朝有功将士。

    此举一出,百官热切,军中将士更是纷纷愿肝脑涂地报效国家。

    今日先生为国家建造西部铁路,欲要重现汉唐盛况,再开丝路,随遇沿途百姓不满阻拦,此乃人之常理。

    只是岂能因寝废食,欲生罢建铁路之意?

    而今以学生之见,先生可奏明陛下,为全国家、百姓,朝廷恩旨铁路规划沿线,修建陵墓,搬迁铁路过境百姓坟茔,集中埋葬陵墓之中。

    以朝廷旨意修建陵墓、造功德牌坊、传谕各地,此举可弘扬百姓之公义,国家之仁义,成全我朝仁孝治国之道。

    日后每逢清明、冬至,地方官府须得官吏入陵,代天子祭拜迁坟百姓。

    如此,则可使我朝君民一心,成千古佳话。”

    高仰止说罢之后,便靠在了椅子上,继续端着茶杯喝茶。

    只是他又觉得茶汤似乎有些凉了,便将茶杯放在桌子上,侧目看了白玉秀一眼。

    白玉秀这个时候已经被高学长的这番操作给秀麻了。

    原来先生和自己都想不明白如何解决的事情,竟然还可以这样解决的。

    在地方上为那些需要迁坟的百姓重新修建陵墓。

    这可是皇帝的旨意,是皇命,更是皇恩。

    且不要说,这陵墓是朝廷修建,还会建造功德牌坊。单单是日后每年还有地方官吏代替皇帝,在清明、冬至去陵中祭奠那些百姓了,这就已经是一个让人无法拒绝的好处了。

    或许朝廷给再多的钱粮,都无法说动百姓为先祖迁坟。

    可一旦这个事情上升到皇恩,白玉秀现在就敢发誓。

    只要这个事情得到了陛下的首肯,朝廷颁布旨意。

    那么西北那边就会陷入到另一个狂热之中。

    甚至于还会出现有百姓半夜里,偷偷的带着全家人去挖了自家先祖的坟,将祖坟搬到朝廷颁布的西部铁路规划路线上。

    争取的就是一个让自家先祖葬在皇帝下旨修建的有着功德牌坊,且每年都会有官员去祭奠的陵墓之中。

    再大的气运,也没有开国皇帝的气运大。

    再好的风水,也没有皇帝下旨建造的陵墓风水好。

    解缙同样是心中诧异万分。

    自己竟然没有想到,这件本来理当是无解的问题,竟然还可以这样解决。

    他抬头瞪大双眼,看着眼前这位成就最高的学生:“这样做当真可行?”

    高仰止微微一笑:“所以学生才说,先生该先去找太孙殿下的。”

    ……

    第六百五十九章 洪武三十年

    虽然解缙现在已经知道该如何解决西部铁路建设,最后的难处了。

    但他还是按照高仰止说的,去寻朱允熥。

    毕竟解缙思来想去,这件事情不单单是要在内阁过一趟阁议,最重要的还是得要将这件事情由太孙先提出来为好。

    若是他解缙强行搬迁百姓祖坟,那么这件事情他势必会一口咬定不关任何人的事情,是他一人所为。

    但朝廷开恩,皇帝下旨,为百姓迁坟,那就是国家体恤百姓,给予百姓以隆恩,这件事也就成了皇家展示天家恩德的事情了。

    他解缙虽说是大明的内阁大臣,但有些事情还是要分一个先后上下尊卑的。

    朱允熥却没想到,解缙竟然会想出这么个法子,仔细的斟酌了一番前后,觉得想要破除百姓心中那个问题,恐怕还要很久,但能让百姓不觉得铁路是什么洪水猛兽,而阻拦铁路建设,这倒确实是个好法子。

    “解阁倒是想的好法子,皇家旨意,恩于百姓,西部铁路建设的最后一个难点,现在已经迎刃而解了。”

    解缙不敢居功,开口坦白道:“回殿下,这哪是臣想到的。若当真是臣能想出来,前些日子也不会因为这件事情,急的都上了火。”

    朱允熥端着茶杯,轻轻的喝了一口,面露好奇:“哦?如此说来,这个法子不是解阁想到的,那是谁想出来的。”

    他近来先是在忙着直隶道以及围绕应天城所建设的基础工业发展,然后就转到西南土司彻底改土归流的事情上,对解缙和内阁那边的事情确实甚少过问。

    解缙笑笑:“也不是旁人,是春风他想出来的。春风说,殿下昔年在朝堂之上提出,要朝廷在钟山为我大明功勋修建陵寝,又在城外修建功臣陵。

    此举一开,满朝文武欣喜。

    如今西北地方百姓因铁路过境祖坟,而不满朝廷欲要修建西部铁路,沟通西域。则可效仿殿下昔年之故,在西北地方上建造陵墓,督造功德牌坊,官员吏目清明冬至祭奠,百姓心中的不满必然会消除。

    臣想着这倒是个好法子,便来与殿下商议。”

    朱允熥双手捧着茶杯,目光深邃的盯着面前恭恭敬敬的解缙。

    他的脸上微微一笑。

    “法子是个好法子,让老爷子降旨也不难,每座陵园都打造功德牌坊也不是不可,便是叫了地方上那些个官吏每逢清明冬至入园祭奠,也只要朝廷一道旨意的事情。”

    朱允熥轻声开口,目光则是默默的盯着解缙:“只是啊,虽说这样做是为了西部铁路,但既然要做这件事情,那么何不如便将这件事情给做到极好,叫百姓挑不出半点毛病,更不能让百姓觉着朝廷只是因为西部铁路才会如此做。”

    解缙小心的上前一步。

    “殿下的意思是?”

    朱允熥笑笑:“叫了钦天监的人,并上僧录司、道录司协办,请佛道两门大师,让西北铁路沿线走一趟。勘探出风水上佳的地方,先办上水陆法会,便说是应朝廷之意为风水之地开光,为百姓祖坟积攒阴德,打造福地。

    再立一个有别于清明、端午的祭奠之日,凡地方官民皆可入园祭奠,专为园内亡者祈福。

    朝廷再下一道旨意,往后每逢清明、冬至、祭奠日,西部铁路沿线停运火车,转为运送沿线迁坟百姓,入陵园祭奠先祖。

    如此,便是离着陵园较远的迁坟百姓,也可方便祭奠先祖。不会出现让百姓迁了坟,就此便祭奠不上自家先祖了。

    陵园外,每年这三日由朝廷出钱,置办祭奠所需香烛、纸钱,让百姓也可节省些。”

    细。

    解缙听得是两眼放大。

    他原本觉得,只要在西部铁路沿线建造陵园,就可以解决沿线百姓阻止铁路修建的问题。

    但现在经由朱允熥这般补充。

    他觉得自己便是那些百姓,也再没有半点理由可以拒绝的了。

    除了清明端午之外,朝廷还要另外选定一个日子作为祭奠日。更是每年这三天都停运西部铁路,专门让那些百姓去祭奠先祖。

    还有免费的香烛、纸钱。

    这一样样可是细致入微,将百姓可能的麻烦事都给想到了。

    朱允熥放下茶杯,瞧着面前哑口无言的解缙,只是微微一笑。

    “解阁回内阁起一道奏章吧,到时候叫人送到孤这里来,孤回头便转呈陛下亲阅。”

    解缙抱拳躬身。

    “臣告退。”

    ……

    大明洪武二十九年,终于是在一场瑞雪之中度过了。

    年底前的最后一段时间。

    朝廷上上下下显得格外的繁忙。

    首先就是西平侯沐英,累功晋封黔国公,算是彻底坐稳了内阁大臣的位子。

    对于沐英晋封黔国公这件事情,朝野上下都没有什么意见。

    毕竟按照大伙的想法,若不是因为黔国公沐英早年和皇家的关系,加之这两年成了太孙府的外戚。

    他沐英早就该晋封国公了。

    如今成了国公,已经算是拖了许久后该有的结果了。

    再然后,就是朝廷在晋封沐英为黔国公的当天,同时下旨改凉国公为梁国公。

    只是等蓝玉接到旨意,知道消息恐怕得要等到来年了。

    他这时候还在贝加尔湖一线,为大明打造新的边疆戍堡防御线。只是谁都知道,当旨意送到的那一天,蓝玉恐怕是要大醉一场的。

    毕竟当年蓝玉本来就该是梁国公的,只是因为那时候做的事情过于跋扈嚣张,所以才将那个梁字改成了凉字,以示警告。

    如今算是得偿所愿了。

    旨意下来的当天,蓝玉的长子蓝春就进了宫,替父亲谢恩。

    听有遇见的官员说,蓝春和红着眼进的宫,挂着泪却满脸笑容走出皇宫的。

    而年前除了这两桩涉及国公的事情之外。

    便就是朝堂各部司衙门,合议结算有关于洪武二十九年大明朝的财政收支情况。

    总体来说,洪武二十九年的大明朝,算得上是有了盛世的景象。

    虽说朝廷耗费无数进行了北征,可是对财政造成的影响并不大。

    甚至于还远比不上修建那座还没有建成的大青城耗费的多。

    朝廷愈发的有钱,这让户部尚书夏原吉成了年终会议上,脸色最好看的一个人。

    会上一算,户部今年不光有钱了,还替朝廷存下了大把的钱粮。

    只是除了内阁和各部九卿之外,其他人却是不知道这一笔钱粮到底是多少罢了。

    但通过户部财大气粗的一挥手,让工部在玄武湖北边开建整整九十九座仓房的事情来看,户部现在真的是存下来了很大一笔钱粮。

    因为是直隶道总督大臣的缘故,邹学玉也参与了那场年终决算会议。

    眼看着工部尚书张二工点头之间,便说只要半年时间就能替户部建好了九十九座仓房,邹学玉脸上就笑开了花。

    应天府也是他直隶总督辖下范围,这么多座仓房同时开建,势必要雇佣数量众多的百姓做工。而且必然不仅仅是限制于应天府,因为现在应天府竟然出现了一个神奇的画面。

    因为无数的工坊兴建,还有无数手工作坊投入使用。

    应天府地界上,竟然是罕见的出现了用工荒的事情。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