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1n5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嫡子 > 大明嫡子 第813节
    工部没人愿意插手,做好做坏那都是太孙殿下的事情,内阁只需要保证工部在地方上的决策不出纰漏便好。

    而刑部和都察院、大理寺,又一早就交在了高仰止的手上。

    兵部如今的权柄缩减了不少,有徐允恭这位内阁大臣、大都督府大都督在,又有如今李景隆、常升这两位当红的郡王爷在,兵部也只能是跟着大都督府的脚步当差办事。

    任亨泰提起的前两桩事情,似乎也只是过嘴问一问。

    最后,却还是落在了地方上的官办学堂上头。

    解缙点头道:“前几回户部已与下官说过,今年暂且这样过着,毕竟北征刚刚结束,朝廷一时间也不可能在大量调拨钱粮。但等过完了今年,明岁开春便会将官办学堂的预算增加一些。”

    “开春后的京师公考也要抓紧督办,朝廷和地方上官缺甚多。不论是有何学识,只要利国利民就该取用。”任亨泰忽的又换到了另一个话题上。

    解缙等人则是默默点头。

    不论是地方上的官办学堂,还是这公考的事情,亦或是添补朝廷官缺,都是礼部和吏部的差事。

    任亨泰沉吟了片刻,望着已经近在眼前的文渊阁。

    他犹豫了一下,却还是说道:“但有一点老夫想了不少时日,倒是相与诸位商议一下。”

    “愿闻其详。”

    解缙等人微微颔首,等待着任亨泰这位大明内阁首辅发话。

    “朝廷选官,取其才是首位。然而为官一方,才为本,可如何令上下畅行,政通人和却亦是门大学问。老夫以为,我等总领朝堂,为陛下择优天下之才委任一方,除却才能,亦要考察其人能否升任一方。诸位,以为何解?”

    任亨泰丢出了一个大命题,而后便目光深邃的扫过在场众人。

    这似乎是任亨泰就任内阁首辅以来,第一次有这样主动性的考校。

    解缙几人默不作声,只是神色却陷入沉思。

    从九边回京不就的高仰止左右看了看。

    他轻声道:“朝廷选官,到底是取其才还是取其德,却是要好生的考量权衡一番了。为官一方,若是连上官的话都听不懂,又如何为陛下牧守一方,治理一方百姓?只是……若因不懂为官之道,便放任有才之辈,对国家而言亦是浪费。”

    高仰止尽量让自己说的公正一些,只是心中却已经是敲响了警惕。

    任亨泰这位首辅今日说了那么多,最后话锋转到朝廷该如何选官上,其实已经隐隐是要往现任工部尚书张二工身上转了。

    徐允恭和沐英两人对视一眼,同时选择了缄口不言。

    解缙这时候不能不开口了。

    他目光有些凝重,淡淡的看向任亨泰:“何不如内阁合议一番,总是要先理出几条头绪,整理出来,而后呈交圣前?”

    得到了解缙这位次辅的认同,任亨泰的脸上露出笑容。

    “选官乃是国家大事,我等身为内阁,当需好生合议。”

    ……

    “千事万事,不如吃饱肚子这件事大。”

    应天城北,长江边的一处如今已经挂在上林苑监名下的田庄上,朱允熥嘴里轻声念道着,他走在田埂上,手掌从那些齐腰高的稻谷上拂过。

    朱高炽便跟在他的身后,笑吟吟道:“今年大抵又是个难得的好年景,应天府那边已经初步估算出来,今年应天府的收成,一亩地能比去岁多上十来斤。”

    别小看这一亩地多产十来斤的粮食只是一个小数目。

    可一旦将这个数字放到整个应天府,那就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朱允熥则是看向身后跟着的另一人。

    现任大明户部尚书夏原吉。

    在当初的三人里头,夏原吉一直都是最不显眼的那一个,长久以来只是耕耘着户部的那一亩三分地。

    而按照朱允熥的想法,也是要让夏原吉长久的在户部位子上发光发热。

    只要干不死,就让夏原吉往死里干。

    “维喆,户部那边怎么说?”

    维喆是夏原吉的字。

    夏原吉见太孙点到自己,立马拱手上前:“户部估算,应天府今岁亩产平均能多十二斤左右。”

    “是个不小的增产。”朱允熥点点头,转口道:“少师在上林苑监颇是辛劳,所以孤今天才叫了你散朝一同出来走走。”

    他解释了一句,夏原吉便点点头。

    一行人进了庄子。

    与别处的庄子不一样,此处江边庄子周围一大圈的田地,早就被填平了。

    一座座搭建起来的农舍分布在庄子周围。

    人未曾靠近,便听到一阵的鸡鸭鹅叫。

    远远的望过去,江边浅滩处也有老大一片地方,是被网和栅栏圈起来的。

    见朱允熥脸上露出好奇。

    夏原吉躬身上前:“这是少师最开始弄的家禽饲养地,初时只有千余只鸡鸭鹅,如今算起来倒是有上万只了。有太医院那边开出的方子,一直以来也未曾有什么大病蔓延。”

    一只只花鸡、白鹅、麻鸭在眼前的农舍和圈网栅栏里奔走着。

    朱允熥脸上便露出笑容。

    这样的家禽满地走的场面,自己可是已经许久都不曾见到过了。

    朱高炽却是举手虚掩鼻子。

    实在是这里的家禽太多,产生的粪便属实有些堆积如山的样子,而起发出的气味着实让人难以畅通的呼吸。

    “销路如何?”朱允熥询问了一下。

    夏原吉便说道:“多是应天城里的铺子采买的,如今百姓日子好了,时常也能吃上几顿肉。不过大头还是给了京军和亲军各营。”

    “供应量可够?”朱允熥又是出生询问。

    夏原吉点头道:“这是头前最开始弄的养殖地,除此之外应天府境内还有数十座,如今算起来养着的家禽也有二三十万只了。”

    朱允熥点点头,二三十万只的家禽肉食供应且算不上什么。

    可放在如今这个时期,已经远不是过往可以比的了。

    朱高炽在一旁捂着鼻子,嗡嗡道:“好是好,就是太臭。”

    夏原吉面色微动,正在憋笑。

    朱允熥只是看了小胖一眼,便抬脚提在一旁正在晒堆的家禽粪便上。

    “可别小看了这些东西,正是有了这些东西,如今的粮食产量才能有保证。”

    农业循环系统。

    这算得上是如今上林苑监正在做的一桩大事。

    家禽捕食田间地头的虫子和野菜以及稻糠,长成的家禽可以供应肉食,毛发可以填充被褥和衣物,而每日都会产生的粪便,则会为田地提供肥力。

    朱允熥倒是想到这些家禽产出的羽绒,往后还可以配合着棉花,为北方的军队提供更加保暖的衣物。

    连带着,他又想到已经踏上前往北美之地的老二和孙成。

    也不知道他们现在如何?

    ……

    第六百三十一章 朱允炆的伟大设想

    朝廷新政仍然在继续推行。

    前有秦王朱樉的强势镇压,后有今朝北征大军携剿灭草原的势头,地方上反抗新政的声音再一次持续下降,已经到了鲜少再有反对声出现。

    谁都知道。

    这个时候要是敢说出反对新政的话,那些刚刚受封的朝廷兵马,就能将这些人给生吞活剥了。

    在庞大的新政既得利益体前面,就算反对新政的人不曾减少,也已经不起作用了。

    倒是朝中,近来开始有往后官员选用到底该以何种要求为首,而渐渐有一些风波掀起。

    只是这等事关国本社稷的事情,还得要慢慢的发酵。

    应天城里总是风云变幻的。

    可是对于朱允炆和孙成两人而言,这个世界似乎一瞬间停了下来,陷入到了万古不变的状态。

    在大明朝的北方,比之东北奴儿干地图还要遥远的极北方向。

    此时江南才刚刚入秋,但这里已经是白雪皑皑,放眼望去天地之间只有一种颜色。

    松软的鹅毛大雪拼了命的从天而降,似乎永远都不会有停下来的那一刻。

    高大的松针林,已经生死寂灭了千万年。

    被冰雪包裹着像极了一名名被冰封的带甲士兵。

    千余人的队伍,在雪林中相互搀扶着,深一脚浅一下的向着北方前行。

    一道道白气从嘴里冒出,眨眼间就会随着那阵阵冰冷刺骨的寒风飘向远处。

    处在队伍前半段的朱允炆,身上裹着一层又一层的衣裳,棉袄外套着北方独有的以整张羊皮做成的大衣。

    厚重的羊皮帽子,因为靠近口鼻,加之雪林上空的落雪,而变得愈发沉重起来。

    他的双手包裹在一只粗糙缝合的反穿羊皮里面,手中握着一根松枝手杖。

    在他的身边,是以包裹在棉布里的绣春刀为支撑,艰难的行走在雪地里的孙成。

    这里的气温实在是太冷了,以至于队伍里一整天都没有几个人愿意开口说话。

    但凡是开了口,那刺骨的冷风就会从嘴巴往身体里拼了命的钻。让人觉得,下一刻自己的五脏六腑就会被冰封。

    “在此休整吧,找一找避风处,今晚就在这里安营吧。”

    朱允炆压着帽子对周围观察了一阵,这才有些艰难的开口出声。

    他的声音很小,却让整个队伍里的人都听见了。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