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1n5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嫡子 > 大明嫡子 第682节
    最先开口的人,不由语出调侃。

    身边之人冷笑道:“都听说了,这人拿出半数的家资,才得了今天能站在几位上官身后的资格。还听说要将往后所赚钱粮,也供奉出来一半。不然你以为上官们,能让这一介粗鄙之人站在这里?”

    “这人倒是不赶巧,非得要在今日,撞上了太孙驾临太原城的日子。”

    “且等着吧,皇太孙不是要等过午之后才会到?”

    岸上的人看着栈桥上执掌整个山西道的正印堂官们,低声窃语着。

    栈桥上,山西道三司衙门的主官,则是手握钓竿,怡然自得。

    几人到现在都不曾开口,站在那边的那个从兴县过来的商贾,便一直兜着手弯着腰低着头默不作声,连气出的都小心翼翼。

    这时节就不是钓鱼的好时候。

    初冬里的鱼情远不如开春之后来的好。

    半响之后,当温度渐渐升高。

    坐在最边上的李文相这才开口道:“看来今日倒是钓无所获了。在下已经交代府上,稍晚一会儿就会送来酒席,待几位用过膳,也就可以去城南那边了。”

    李文相望着自己眼前那根已经在水面上飘荡了半天的鱼漂,脸上露着笑容。

    直钩何以能钓到鱼。

    这时候,就等着三司主官里面哪一位能钓上来一尾汾水大鱼,今天这场垂钓也就算是结束了。

    山西道左布政长孙贡轻声开口:“倒是也不用急,那位还得要过午之后才能到,咱们去的早了,只会叫阳曲县的人紧张。”

    长孙贡已经在山西道为官近二十年,在布政使司衙门没有右布政的情况下,山西道的大小事务几乎就是由他一手抓的。

    已经年近五十的长孙贡,手握重权,面容也养的很好,看不出真实的年岁。

    一旁肤色有些黑的按察使司按察使周云坤则是笑道:“方伯体恤治下,此乃山西道上下的福分。”

    山西道按察使周云坤,也是在山西道为官十五载之久,更是一手掌着学正的差事。

    长孙贡回应道:“待在那边也做不了什么,还碍事,倒不如在这汾水边开阔开阔视野。”

    “晋王府三护卫兵马,日前已经离开太原城,调往宁武。”

    这时候,一直不曾说话,身上穿着武官袍的山西道都指挥使司指挥使柳良低声开口。

    长孙贡和周云坤同时转头看了过来。

    二人眉头都微微皱起。

    柳良继续道:“晋王殿下这是关切边关军务,想来是在筹备着明岁开春之后,等着朝廷下旨北征做准备吧。”

    周云坤点点头,侧目看向长孙贡:“晋王殿下向来热衷亲自领兵出关北征。只是眼下年关将至,除开卫所兵马,其他各处是不是也该歇一歇了?”

    这时候,边上的李文相也已经看了过来,目光默默流动着。

    长孙贡沉吟开口:“今年收成不错,年关的炭火钱都给足了吧,早早的发下去。让外头矿场上的人,也都提前商议好,该回家过年的就回家过年,忙活一整年,总是要一家团聚吃口热饭的。”

    和李文相坐在一块的太原府知府宋生贵立马笑着道:“所以下官们都说,布政使是体恤属下的。等下去南城那边前,下官就行文各处,也好让下面人能多高兴些日子。”

    说完话,宋生贵悄悄的转头,看了一眼身边的李文相。

    只见李文相脸上露着笑容,点了点头。

    让各处煤矿上的人都准备好回家过年,等到时候矿上的官吏和看管的兵差都少了,自己也就更好做事了。

    哗啦。

    当栈桥上一桩事情被悄然的安排好时,前面汾水水面上忽的发出一声水花声。

    众人纷纷看了过去。

    一直不曾开口的山西道布政使司左参政郭玉闯已经是双手紧紧的握住手中的钓竿,身子也向后倒下,用以抵消压住水下上钩的那尾大鱼。

    “快!”

    郭玉闯言简意赅,两眼却是瞪大,嘴角带着一抹喜色。

    自己倒是要拿下今日的头筹了。

    这时候栈桥上也只有这几人,再无旁人。

    而郭玉闯手中的钓竿,却是已经越来越弯,被那水下的大鱼给拖进水中。

    正当人们在等着鱼竿被折断的时候。

    噗通一声。

    容不得几人反应,就看到一道身影已经是在这个初冬时节跳进了汾水里。

    哗啦啦。

    河水被那跳进水中的人两手不断的划开。

    等那人到了位置,便是深吸一口气冲着水下扎了一个猛子。

    旋即,水面上安静了下来。

    郭玉闯手中的鱼竿也松了下来,周围几人则是纷纷伸头看过去。

    “是那兴县来的人?”

    周云坤看向手中还握着钓竿的郭玉闯。

    太原知府宋生贵回头看了一眼,然后点点头道:“是那人,倒是想不到这人竟然如此果断啊。”

    长孙贡只是淡淡的说了句:“倒是个敢拼的。”

    郭玉闯脸上露着笑容,照旧是风轻云淡的模样。

    “该不会是溺了吧。”

    李文相望着平静的水面,在一旁打趣着。

    这时候,只见水面忽的炸开一团水花,那身穿锦缎的兴县商贾,已经是双手紧紧的扣着一尾小臂长的大鱼,满脸喜悦的钻出水面。

    李文相不由惊叹了一声:“竟然叫他给抓住了!”

    而那人也已经是一口扣进鱼鳃,一手划着水游到了栈桥下。

    岸边这时候也已经有人赶了过来,伸手将其从水中拉了上面,眼中带着浓浓的佩服。

    这人却是不敢停歇,双手捧着鱼就跪在了郭玉闯身后。

    “参政,鱼钓上来了。”

    郭玉闯转头脑袋看向左右众人,随后低头看向跪在自己面前,双手高高捧起那尾大鱼的兴县商贾。

    兴县商贾低着头,胸口下的心脏却是剧烈的跳动着。自家儿子的前途,家族的前途,现在都被自己举在这双手上,是成是败皆看今日了。

    郭玉闯望着眼前的商贾,目光平静。

    似这等求取荣华富贵的人,他看的太多太多了。

    这些人想要什么,他也一清二楚。

    “开春之后,玉林卫的粮草就让你去筹措运送了。”

    他淡淡的一句话,却是叫这兴县商贾满脸欣喜,双手小心翼翼的将鱼放下,叩拜在栈桥上。

    “小人多谢参政。”

    郭玉闯挥挥手:“这鱼太大,你带回去吃吧。”

    “小人定是连鱼骨也炸酥了一并吃进肚子里。”

    郭玉闯点点头,再看左右众人。

    长孙贡率先起身,卷了卷衣袖便迈出脚步往岸上走去。

    余下几人亦是纷纷起身,跟随上去。

    等到栈桥上空无一人,那跪在地上的兴县商贾,这才敢缓缓抬起头。

    见不到栈桥上再有人,兴县商贾便小心翼翼的转过头。

    此时,岸上同样是看不见一个人。

    只余下他一个人,和面前躺在栈桥上,时不时用鱼尾无力拍打着栈桥的大鱼。

    ……

    第五百四十六章 孤来了

    时间在一点点的流逝着。

    太原城外,已经日头高照。

    汇聚在南城外官道上的人也愈发的多了起来。

    好事的百姓离着远远的,等着看清官府今日到底是要做什么。

    阳曲县县令岳兴会已经瞪的两眼发直。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这些年太原城里到底发生了些什么事情,作为参与者之一的岳兴会一清二楚。

    皇太孙又是怎样一个人?

    那是眼里容不得沙子的人啊。

    且不提当初浙江道,半座官场在皇太孙手上被清理干净。

    就说今年河南道发生的事情,整个河南道上上下下来了一次大换血,三司衙门尽数被查处问罪。

    前些日子,皇太孙在河南府查出河道事故的真相,就地处斩了数百名安乐村村民。

    那可是杀得人头滚滚,血流成河呀!

    听闻,当时洛阳城西的血腥味,整整五日不曾散去。

    盘旋在天上的秃鹫,更是日日不走。

    洛阳城围观百姓,夜夜噩梦难眠。

    一想到那些人竟然要将皇太孙给请进太原城,岳兴会心中就是一阵的突突。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