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1n5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嫡子 > 大明嫡子 第681节
    张辉没有等多久,朱允炆已经是重新睁开双眼。

    朱允炆注视着面前的张辉,这一次却没有选择立马开口说话,而是安静的盯着对方。

    突然的改变,让张辉一时间心中嘀咕了起来,更是生出了一些不太好的感觉,嗅到了一丝不同的味道。

    他不禁再一次往后退了退。

    朱允炆脸上露出笑容,半蹲着腰向着往后退的张辉面前走了两步。

    “你别怕,我还能对你做什么事情吗?”

    朱允炆的脸上带着笑容,可是在烛火的照射下,却显得有些诡异,让人不觉后背发凉。

    张辉摇着头,满脸的质疑:“你就没有什么好心思。”

    朱允炆哼哼一声,脸上正色道:“我是那等人?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我虽算不上君子,可做事向来也都是坦荡荡的。”

    “你先说事,别再过来了。”

    张辉还是有些不太放心,经过刚刚那一拳,现在的朱允炆在他心中已经没有了任何的信任度。

    朱允炆无奈的轻叹一声,摇着头道:“没成想,你竟然是如此想我的。”

    他惋惜道:“好歹你也是锦衣卫百户,我还听其他人说,你在诏狱里面可是能叫最凶狠的杀才服软求饶。就是嘴最硬的人,落在你手里,连小时候偷看戈壁村寡妇洗澡的事情都能坦白。怎得这会儿,竟然如此胆小谨慎起来了。”

    说着话,朱允炆还满脸失望的摇着头。

    他没说一句旁的话,可是那股子嘲讽的意味,却是都要快传到应天城里的锦衣卫都指挥使司衙门里去了。

    张辉冷着脸:“有本事你犯点事来一趟诏狱,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朱允炆讥笑道:“你当我是傻子?不说以前的事情,反正我已经受到惩罚了。现在,我可是忠肝义胆,忠君爱国的,怎可能会故意犯事落在你手上,你是不是真的挖地道挖傻了?”

    张辉发现自己现在除非动用武力,不然真的是治不了眼前这个混账王八蛋了。

    他只能是偏过头,闷声道:“你到底说不说事,不说事我可就走了,见天的给你挖那条地道,你当我是铁打的?”

    朱允炆停下了脚步,看着张辉,嘿嘿的笑了起来。

    “也没有什么要紧的事情。”

    “就是想再和你商量商量,可能要你再辛苦一点。”

    张辉转动着脑袋,望向了连通地窖的地道,只要朱允炆这厮再不说事,自己定然是立马就钻进地道里面去。

    朱允炆自顾自的嗯了一声,好似是在自言自语的说着话。

    “真的也没有什么大事。”

    “而且这件事情你也是最拿手的。”

    “我就是想着,往太原城外的那条地道,你能不能再给它加宽一些。”

    “我可不是想着要带秋娘溜走的,这是为了让景川侯的人到时候能快点偷偷进城。”

    朱允炆说完了话,眨着眼睛望着张辉,满脸的你可以,你最棒,我相信你的神色。

    张辉脸上顿时涨红起来,瞪大了双眼,胸口剧烈的起伏着。

    良久良久之后。

    黑夜中的太原城,某处地窖中,发出一阵充满憋屈的嘶吼声。

    “朱允炆,你他娘的不当人!”

    ……

    第五百四十五章 汾水钓鱼

    太原。

    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

    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

    作为一座有着两千多年建城历史的古都,太原城有着太多太多可以歌颂的地方。

    是那晋国荀吴北征大败无终及赤狄别族廧咎如,而将太远纳入晋国版图。

    是那秦庄襄王二年,秦将蒙骜攻打赵国,取榆次、狼孟三十七城,太原入于秦,次岁于晋阳置太原郡,为太原设郡之开端。

    是献帝初平四年,为公孙瓒势力范围。

    是建安三年,为袁绍占据。

    是建安十一年春,为曹操所有。

    是百年盛唐起于高祖李渊为山西河东道抚慰大使、太原留守、领晋阳宫监。

    是大明国初,太原府辖领六州、二十二县,府领十三县,州辖九县。

    太原城在整个大明的布局之中,拥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太原城北承边关大同重镇,南接中原河南道。控太原,出则可至关外,入则可进中原,左右山东河西。

    王府、三司府县云集。

    无数缙绅商贾汇聚。

    当日出时分,东升的太阳从太行山脉东侧攀过山巅,朝阳播撒,晨光轻柔的洒在太原城。

    城南官道上,山西道布政使司衙门早已在开城门的第一时间,就将整个南城外给封锁了起来。

    从南城外的官道一路到城门下,再到城中三司衙门的主干大街,处处都布置了差役官兵值守,严禁百姓靠近穿行。

    依着前边的消息,皇太孙殿下今日就会驾临太原城外。

    从一早,曲阳县县令岳兴会就带着人在南城外布置。

    官道旁的空地已经被清理平整出来,铺上了木台子。

    两帮太原锣鼓班子,已经换上了大红的衣裳,摆上吃饭家伙,只等皇太孙的北巡行在一到,便将敲锣打鼓迎接。

    岳兴会望着南边空荡荡的官道,又环视着周围云集的差役、官兵,脸上带着几分焦急。

    天知道皇太孙什么时候就会到太原城外,可是现在三司衙门和太原府的主官,却一个都没有来。

    原本说好的太原城里的缙绅商贾代表,也悉数未曾到场。

    岳兴会抬头看了看天色,只得挥挥袖躲进一旁的凉棚下。

    哒哒哒。

    马蹄声从凉棚外传来。

    刚刚坐下,手还没碰到茶杯的岳兴会立马蹭的站起身,走到了凉棚边上,抬头看向官道前面。

    只见两名县衙的差役骑着马带着满身的露水赶了过来。

    “县尊在何处?”

    “县尊在哪里?”

    远远的,在外头奔波了一整夜的两名差役,扯着干瘪的嗓子对着官道上的人呼唤询问着。

    前头有人转身指向凉棚。

    很快,两名差役便驾马到了凉棚前,马未停便已经是翻身跳下马背,到了岳兴会面前。

    “回禀县尊,太孙殿下北行行在队伍,将在过午之后到太原城。”

    岳兴会不由的长松了一口气,拍着胸口,抚平有些凌乱的衣裳。

    “还好……还好……还来得及。”

    岳兴会嘴里念道着,转身看向县衙的属官:“都打起精神来,今天什么事都不要做了,就在这里等着太孙殿下。让锣鼓队都准备好了,叫县衙送来酒肉,给他们喂饱了,等殿下来了都给本老爷鼓足了劲的敲打!”

    阳曲县丞点着头:“这些都已经安排好了,县尊莫急。”

    岳兴会冷着脸:“如何不急?都这个时候了,三司和府衙的人一个都没到。这要是太孙来了,咱们县衙能扛得住?”

    县丞冲着一旁的县簿叮嘱了几句,随后才笑着脸道:“既然三司和府衙那边一早就传了话过来,想来他们是早就知道太孙会在什么时候到太原城的。县尊且安心,就算是有什么事,这还有上面顶着呢。”

    岳兴会哼哼了两声,不再说话。

    太原城要是出了什么事,那就不是小事情,都是天大的事情,能将天给捅个窟窿。

    “上官们都在哪里?”

    岳兴会最后还是有些不放心的询问了一句。

    县丞上前一步,低声道:“都在汾水那边钓鱼呢。”

    岳兴会转头愣愣的看着县丞:“这时候竟然还在钓鱼?”

    ……

    “郭参政身边那个人是谁?”

    太原城西南侧汾水岸边,数不尽的官员、差役、官兵站在岸上,望着栈桥上撑伞垂钓的寥寥数人。

    有人在岸边开口问了一句。

    身边的人笑着脸看向栈桥上那坐在伞下的六人。

    山西道左布政,按察使,都指挥使,左参政,太原知府。

    另有山西道晋商魁首,李府大院家主李文相。

    以及站在山西道布政使司衙门左参政郭玉闯身后的一名身穿锦缎的中年男子。

    “哦,那个呀。”这人低笑道:“是兴县那边的一个商人,去岁家中有子弟中了举,这不就开始明晃晃的穿着锦缎了。”

    “一介商贾,怎得就到这里来了?中个举子便开始穿锦缎,倒是不知道遮掩。”

    开口解释的那人,笑着脸继续解释道:“这不是家中有子弟中举,眼看着就要进京参加考公,听说是想要往户部去的,倒也是算得上契合家学了。”

    “这是来求关系的?那也该找布政使才对。”

    那人点点头:“布政使哪里会管这等小事,向来不都是交由郭参政处置的。听说这人不光是求关系,还希望能进开中制,分润一处边关的粮草供应之事。”

    “心气倒是顶天的大啊。”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