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1n5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嫡子 > 大明嫡子 第614节
    “母妃,我们当初真的做错了。”

    朱允炆在自己的心中默默的念了一声,瞪大双眼看向眼前的刘宗圣以及韩明王等人。

    这些人都是白莲教的人。

    而这一路,尽管这些人没有表明身份,但朱允炆却还是猜测到,这两个人大抵在白莲教中有着不低的身份和地位。

    尽管那个年轻人,被这些人簇拥着为首。

    但这个叫刘宗圣的男人,却是实际掌握着这些人的那位。

    刘?

    朱允炆目光闪烁了一下,心中又多了一份猜测。

    他的脸上露出笑容,没了先前的愤怒和怨恨,倒是多了一些人畜无害的纯良,转口道:“北上?难道是去山西道!”

    刘宗圣脸上亦是露出笑容,默默的看了一眼身边正在怡然自得眺望湖面秋光的韩明王。

    相较之下,眼前这个才头次见面的朱允炆,更加的聪明,也更让自己看重,合乎心意。

    他很聪明,最少的讯号,却能猜中众人的目的地。

    朱允炆望着刘宗圣脸上露出的笑容,带着憨憨的笑容:“山西道是个好地方!地长而狭窄,当初前唐李家起义,亦是在此地。而今,山西道因为朝廷的恶行,若是我等于此地举事起义,或可事半功倍!”

    这话顿时让刘宗圣起了兴趣。

    他不由开口,说出更多的话:“明廷恶行?是何?为何你会认为,我等会在山西道举事起义,而再次又可事半功倍?”

    “因为山西道的地形!”朱允炆的脸上,已经露出只有在学堂上,那些知道答案,又刚好被先生点名的学生才会有的自信。

    他脑海里回想着当初在曹国公府,与老三一同研习兵事,有关于天下诸道地形以及兵家行军布阵的内容。

    “山西道南北而行,地长而狭。若是我等举事起义,只需攻占几处关隘,以重兵把守,便可阻断朝廷兵马进山西道。”

    “而山西道境内的朝廷卫所兵马……”

    朱允炆语气停顿了一下,看向刘宗圣:“若是我没有猜错的话,诸位与山西道晋商亦有联系。大明开国二十八年,洪武三年施行开中制,二十年的时间早就够这些晋商收买山西道卫所兵马了。”

    “即便他们没有被尽数收买,但只要有那些被收买的人在,便可裹挟各处卫所大军加入我等。如此,山西道内部,也足可平定,不起风波。”

    刘宗圣脸上始终带着笑容,轻笑着询问道:“你如何保证,整个山西道的卫所兵马都会甘心加入起义?要知,明廷如今复行那暴秦酷法,却让明军军心大振。”

    他很享受现在的这场谈话,挥了挥手,示意周围的教众各自散开,等待船只的到来。

    而刘宗圣本身则是带着朱允炆走到了芦苇丛的边缘。

    朱允炆冷笑一声:“军心?只要刘先生能确保,山西道卫所兵马有被我们收买的,就能保证这些兵马会俯首臣称听命行事。

    只要以我们的人,去裹挟那些不愿举事之人的家小,再从各处晋商募集钱粮,以重金许诺,两项权衡,由不得那些官兵不与我等一同举事!”

    “夺下山西道各处出入关隘,关起门来,再以你之计,裹挟整个山西道!”刘宗圣梳理了一下朱允炆的思路,双眼已经流露出了不同于先前的光彩。

    朱允炆也不急切,只是面带微笑,静静地注视着对方。

    想要取得此人的信任,还得要将自己藏好,有些事情也必须要做。

    只不过。

    晋商经营山西道这么多年,朱允炆不相信山西道能有多少清白。

    倒不如借此机会,好让朝廷分辨出,到底都有多少奸佞歹徒,日后也好一并清算了,如河南道一般,还山西道一个朗朗乾坤。

    不破不立。

    老三当初在河南道可不就是如此做的!

    刘宗圣沉吟良久,眼神逐渐放光,掷地有声道:“此计可行!”

    此刻他望向朱允炆的眼神,满是惊喜和感叹。

    朱允炆满脸笑容,分外清晰,赶紧道:“而在行此事之前,我等还要让天下乱起来。朝廷如今倒行逆施,做了无稽之谈的洪武新政,天下间人人怨恨在心。

    只要我等操作得当,便可让天下乱起来。只要天下乱起来,朝廷便顾不上一地得失,我等便可更从容的去应对。

    而且……”

    朱允炆停顿了一下。

    这时候的刘宗圣已经是满心期待,急声道:“而且什么?”

    不远处,眺望湖景秋光的韩明王,不由默默的看了过来。

    夺回韩家当初失去的一切,才是自己最终的目的。

    韩明王轻叹了一声,蹲下身子,捡起脚边的一枚石子,将其抛出一个弧线,远远的落入到湖水之中。

    石子落水,顿时掀起层层涟漪。

    朱允炆面对着已经被自己吊起胃口的刘宗圣,笑道:“而且如今朝廷在山西道,恐怕已经安置了不下十万倭工。这些人名为倭工实则倭奴,每日死伤无数,朝廷从不理会在意。

    他们心中亦有愤怒和怨恨,只要将这些倭奴解救出来,便可立即为我等拉起一支十万人的冲阵死士!有他们在前面冲击明军大阵,届时我等便可坐享其成!”

    “好!”

    刘宗圣当即喝彩。

    山西道的倭工,他是当真没有筹谋过。

    今日,眼前这个被自己意外截获的明廷宗室弃子,已经给了自己太多太多的意外之喜。

    他已经下意识的询问道:“随后呢?以你所想,接下来我们还可如何行事?”

    朱允炆的脸上笑容更加的灿烂了。

    自己说了这么多,铺垫了这么久。

    终于是从对方的嘴里听到了‘我们’这两个字。

    “如刘先生与晋商先前所议,送于在下的书信一般,引兵入关!”

    朱允炆面色轻松:“但以在下拙见,引兵入关却要好生筹备,绝不能叫旁人摘了桃子。引兵入关,却引来了一头盘踞不走的老虎。”

    刘宗圣连连点头:“这也是我所担心的事情,只是一直不曾能有妥善解决的办法。此前,一切都是以推翻明廷为要,能用得上的地方,都要尽数用上。”

    就你们这帮躲躲藏藏的硕鼠,只敢在夜间行事,白日里几乎不敢抛头露面之辈,还能成大事?

    朱允炆面上带笑,心中却是有着几分嘲讽。

    这天底下到底有多少坏人,谁也不清楚。但天下间发生点动静,自家应天城里的那位老爷子啊,定然是一清二楚的。

    没人能躲得过老爷子的目光。

    便是这些人要引兵入关,能在地方上制造混乱,能引出那些对洪武新政心怀不满之辈。

    朱允炆却坚定的认为,这大概会是老爷子最希望看到的局面。

    已经好几年了,除了今年朝廷在河南道大开杀戒之外。

    老爷子已经好几年没有开杀戒了。

    他开头道:“只要掌握关外之人的口粮,便能掌握这些人的命脉。”

    “何解?”

    刘宗圣忽然有了那么一丝的疑惑。

    难道在那皇城之内,受皇家培养的人,便是一个弃子,也能有远超常人的见识和计谋吗?

    他再一次的看向水边的韩明王。

    脑袋轻轻的摇晃了两下。

    除了那个身份,毫无可取之处!

    朱允炆轻声道:“关外之人本就不事生产,他们驱马南下,粮草物资定然不会携带太多。我等只要提议供应粮草,必然能拿捏住他们的命脉。

    只要等他们为我等开路,制造出足够的乱子,将朝廷拖进泥潭,明军损失惨重。便可断其粮草,甚至是与明军通风报信,让明军与关外之人厮杀。

    朝廷在中原,必然远胜被断粮的关外之人。一方殊死搏斗,一方清剿进犯之敌。双方都不会留手,只能有一方彻底战败才会结束。

    到了那个时候,我等虽然势弱,但此消彼长,我等便可轻容破了明军。只要朝廷有那么几次败仗,地方上自会有无数人举事起义。

    刘先生那时候便可竖起大旗,招揽天下义士,徐徐图之,步步蚕食。出山西,西入关中,东出河东之地。聚北方兵马,南下碾压朝廷。

    那时候,刘先生入主应天城,指日可待!”

    刘宗圣的心彻底被朱允炆勾动了起来,掀起层层的涟漪。

    他的眼前,好似已经出现了应天城的轮廓。

    在一抹夕阳余晖下,自己统御着大军,驾马踏入应天城,纵马走进那座皇城之内,坐到那张皇帝宝座之上!

    甚至于,刘宗圣藏在衣袖中的双手,已经是紧紧的攥成拳。

    望着眼前面带笑容,无比真挚,可谓是计谋频出的朱允炆。

    刘宗圣忽然没了要在起事之后,杀了对方的念头。

    白莲教里大多都是草莽。

    便是偶有几个英才,可是眼界却从来都是存在于一地得失之间。

    似朱允炆这般全局谋划的,少之又少。

    甚至可以说一个都没有!

    这样的人才,须得留在自己的身边,日日夜夜为自己出谋划策。

    便是等自己夺下天下的那一日,便是他有着明廷宗室的背景,大不了自己赏他个安乐侯的位子,享受一辈子的荣华富贵,不沾权柄便是。

    朱允炆察言观色,悬着的心终于是彻底的落了下来。

    他轻轻的捏了一下秋娘的手,方才发现自己的手心已经满是汗水。

    只是结果却是好的。

    自己今日这一番长篇大论,藏匿形色,假面示人,也终于是在刘宗圣的心中走出了信任的第一步。

    借壳生蛋。

    朱允炆忽然想到了自己现在正在做的事情,该如何形容。

    借白莲教和晋商,乃至于关外前元余孽之手,将大明内部那些一直藏在暗中的人尽数勾出来。

    还天下百姓以笑颜!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