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1n5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嫡子 > 大明嫡子 第581节
    “家父他……”

    汤燮望着亲自到了眼前的皇帝,终于是忍不住,带着哭吼声匍匐在了地上,两肩不住的颤抖着。

    哎……

    朱元璋轻叹一声,抬脚跨过门槛,到了汤燮的身前。

    皇帝缓缓的蹲下身,伸手在汤燮湿漉漉的肩背上轻轻的拍着。

    “哎……”朱元璋又是一声长叹:“丧父之痛,俺又何尝不知?”

    朱标在后面轻咳一声,踏出寝宫,看向朱允熥三人,示以眼神。

    朱高炽立马带着朱尚炳上前,到了汤燮身边,两人左右伸手将汤燮搀扶起来。

    “落得一身雨,还是先换了干净衣裳,莫要被寒气侵袭,落了风寒。”

    朱标眼神有些伤感,望着汤燮劝说了两句。

    见旁边的孙狗儿早已取了衣裳过来,便招招手。

    孙狗儿当即上前:“散骑随老奴去换衣吧。”

    哭过一场的汤燮,这时候任由孙狗儿带着人,将他搀下去。

    待汤燮离去。

    朱元璋方才双手撑着膝盖站起身。

    他望着眼前的孙儿,三人身上都是湿漉漉的滴着雨水,叹息着摇摇头:“辛苦你们了。”

    “爷爷少思勿忧莫哀。”

    朱允熥上前,低声劝说了一句。

    朱元璋摆摆手,上前翻翻朱允熥的胸襟,又捏捏衣袍边角。而后又一一朝着朱高炽和朱尚炳的身上翻翻捏捏。

    “都去换了衣裳再来说话。”

    老爷子不给三人机会,已经是招呼着乾清宫这边的宫女,领着三人去换衣。

    等到将众人都安置去更换干净衣裳后。

    朱元璋这才双手叉着腰,望向廊外的大雨天。

    “太子。”

    朱标忙将上前:“儿子在。”

    朱元璋目光闪烁:“而今淮右还有几人?”

    朱标迟疑了片刻。

    少顷之后,方才开口道:“半数尚在……”

    “只半数了啊……”朱元璋低叹一声,忽觉眼前这场雨看得有些厌了,转身向着寝宫内走去,一边说道:“那半数,又有多少是死在了朕的手上。”

    “父亲!”朱标连忙低喊了一声,眉心夹紧,眼露忧虑。

    老爷子今天这恐怕是因为信国公薨逝,而起了忧思之心。

    信国公古稀之年薨逝,老爷子只比信国公晚生两年,如今因故人忧神,实在是容易出事。

    “今年已经是洪武二十八年了吧。”

    进了寝宫,朱元璋低声自语,幽声道:“风雨四十三载,人生已过大半,今日方知秦皇之恨。”

    朱标心中不禁一沉。

    秦皇之恨是什么?

    难以长生,终又因寻长生而驾崩在了东寻路上。

    结束春秋战国的偌大秦帝国,在瞬间分崩离析,天下再次大乱。

    老爷子不会也起了寻长生的念头吧。

    朱标心里突突的,唯恐自家老爷子因为信国公薨逝的讯息,而起了这等荒谬的念头。

    朱元璋哼哼冷笑着:“你爹没想过长生不老,秦皇做不到的事情,俺就能做到?俺若是能做到,你爷爷他们也就不会死的那么惨!”

    朱标干笑了两声,躬身道:“父皇英明。”

    朱元璋不满的摆摆手,随意的坐下,眉宇间却挂着忧容:“汤大哥走了,身后事却要办好,朝廷不能辱没了功臣,不能寒了功臣之后的心。”

    朱标却是低叹道:“信国公家老大走的早,下面几个儿郎身子也似是不太好。信国公的丧葬诸事,朝中大可命礼部去操办。只是爵位……”

    “家和万事兴!一家不宁,天下何安?”朱元璋当即语气一沉,双眼露出寒芒:“这个时候,谁敢嚼舌根,胡言乱语,乱了袭爵,重典严惩!”

    扫去汤和薨逝的哀伤之情后,皇帝的理智和威严回归。

    朱标躬身抱拳:“儿臣晓得,届时盯着宗人府、礼部操办袭爵一事。”

    朱元璋点点头,有些疲倦的靠在椅子上,微微眯眼,低语道:“要与汤醴说明了道理。”

    随后,老爷子便好似是累的睡着了一般。

    朱标眼神闪了几下。

    很显然,老爷子这是已经认定,要严格执行嫡长袭爵继承的规矩。

    汤醴如今虽然在大都督府当差,掌着五军都督府的兵马,但他却只是信国公府的庶子。

    要与汤醴说明了什么道理?

    自然是嫡庶之分的道理。

    信国公的爵位最终还是要落在汤家那几房嫡子嫡孙的身上,与汤醴无关。

    朱标觉得有些棘手。

    汤家老大汤鼎走的早,洪武二十三年平定云南之后,在班师回京的路上病逝,留下一子汤晟。

    只是这汤晟素来身子积弱,一直被养在凤阳城信国公府里头。

    难道要朝廷在短时间内两度操办信国公一系袭爵之事?

    那汤家老二就成了最好的人选。

    汤家老二汤軏,如今任太原中护卫镇抚,膝下更是有四子。不论如何,这信国公的爵位落在汤軏身上,都能保证爵位继承有序,不会断绝了。

    寝宫里,皇帝忧神小憩。

    太子爷则是烦心于大明公爵之位的传承。

    盏茶之后。

    已经换上干净衣裳的朱允熥等人,进了寝宫。

    一并过来的还有已经换了衣裳,只是脸上哀容依旧的汤燮。

    四人的脚步声都很轻。

    只是朱元璋却还是缓缓睁开双眼。

    他望向面容与汤和有几分相似的汤燮,点点头道:“尔有汤公神韵。”

    汤燮脸上抽动了两下,躬身道:“陛下厚爱,臣……”

    “罢了罢了。”朱元璋挥挥手,转口询问道:“信国公离去之时,有何遗言留下?”

    汤燮抱拳,神色一振:“回禀陛下,家父薨逝前,于病榻坐起,言取刀披甲。”

    “言披甲……”

    朱元璋双眼一张,眼底却是再次泛起哀伤:“鼎臣勇武!”

    一旁静静聆听着的朱允熥,亦是心中大为感叹。

    久病床榻间的信国公汤和,在人生最后的时刻,竟然能坐起呼喊披甲。

    朱标开口道:“而后呢?”

    汤燮回忆着开口:“臣与家人不敢违逆,臣与兄弟亲抬家父至前堂。家仆取来洪武五年,家父封侯所配战刀,取征战旧甲。

    家母与家中姊妹,为家父着衣披甲。而毕,家父气血充盈,臣子仿佛窥见家父昔年领军出征之景。

    家父持刀落座将军椅,坐北朝南,遥望应天。”

    朱元璋慢慢的沉默了下来,眼睑下沉,神色忧伤不已。

    朱标亦是眼神闪烁不定,为临终之时还要披甲持刀的信国公汤和所感触。

    “老公爷忠勇国家,乃我大明之幸!”朱允熥高声开口。

    朱尚炳则是一息长叹:“公爷乃吾辈楷模。”

    汤燮哀叹道:“家父坐逝前,有虎啸,问壮否,问雄否。言,欲为大明再战四十载。臣等呼应,称家父壮哉,雄哉,勇传三军。

    家父复念,言未尽,已……”

    “汤鼎臣雄壮哉!”

    朱元璋拍打扶手,振声喊着。

    朱标在一旁发问道:“信国公可有未尽之遗愿?”

    汤燮愣了一下,迟疑开口:“家父临终之时,盼再入应天面圣,盼再战四十载。除此之外,再无遗言遗愿。”

    “鼎臣……”

    朱元璋嘴唇微动,轻轻的呼喊了一声,不禁侧目转头,将自己流露出的悲痛藏下。

    殿内几人默默哀叹。

    信国公汤和临终之时这一番遗留,足以让所有听到的人哀叹神伤。

    朱允熥轻叹一声,上前一步,举臂拱手。

    “信国公忠勇国家,恭敬慎行,秘于军机,善待乡邻,忠心君上。临终之言,壮哉兮!雄哉兮!可为天下知,可振天下心。

    孙儿以为,朝廷当于钟山造功勋功臣陵,逝后入葬,以示恩荣,穴于京师,生死庇佑。

    军中百战阵亡将士,同葬钟山功勋陵,为将军帅,佑我大明昌盛,彰我皇隆恩。”

    ……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