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1n5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嫡子 > 大明嫡子 第579节
    如此秋雨,如此时节,实在是让人不愿动弹。

    至于小胖的未来,多子是定然的。

    他可是有着几个好大儿。

    至于说是不是有福,朱允熥觉得现在开始,往后定然是有福的。

    深秋初冬,就是自己成婚的日子了。

    朱高炽转头白了朱允熥一眼,转口道:“文渊阁那边放出来的消息,次辅解缙不日将去国子监授课,此举是迎合国子监监生这一次游街夸功的吧。”

    “朝廷压下了理学的顽固,但天下人却不能懵懂不知,还要识文断字。”朱允熥点点头,道明了真意:“国子监作为天下士子向往之地,若能真正归心,广施教化的事情也就能办成了。”

    朱高炽揣度开口:“我只是没有想到,竟然不是任阁老去国子监。”

    “任亨泰这是做给我的看的。”朱允熥直接说出任亨泰的心思,看向小胖。

    朱高炽眨眨眼,脸上流露出笑容:“首辅当真就是首辅,他越是这样你就越不能急着将解缙给扶正了。”

    然而朱允熥却是摇了摇头:“任亨泰持身之正,朝中无人能比。他若是有这些心思,一早也没机会主持督办文渊阁。

    暂且不说地方,仅仅是应天朝中,心学子弟为官者,如今已近四成。他任亨泰是首辅,不会不知道此事。

    内阁去国子监,于情于理,他都清楚,让解大绅去才是最合适的。”

    “他将三法司的事情交给高春风,也是如此?”

    如今内阁在朝中的地位,已经清晰明了,一丝一毫的风吹草动,外面立即就能知道。

    如高仰止接手三法司相关朝政事务这样的事情,内阁决定的下一刻,朝堂各部司衙门就会知道。

    朱允熥笑笑:“咱们这位首辅是想要做事的,但三法司有关事宜,往往牵扯瓜蔓众多。高春风也想做事,他便正好取了这一点。毕竟年轻人,总是嫉恶如仇。”

    “这还不算是心思?”

    朱高炽念叨了一句。

    朱允熥的目光却已经是看向庭院里那株立在秋雨之中,已经长出长大的果实上还残留的花瓣,以及那些未曾长出果实的花蕊,因为雨水的拍打而不断的落下枝头。

    沉吟了片刻之后,朱允熥方才开口:“不是坏心思就行。倒是内阁大臣往后分管何事,得要旨意圣裁,而非内阁自行决断,这一点要拿回来。”

    他一句话说完,朱高炽立马眉头一挑。

    这话的含义实在是太多的。

    当所有人都以为,大明最上层的权力结构已经搭建好的时候,却还有未尽的后手。

    朱高炽手掌不由拍起了自己的大腿:“吏部尚书翟善要动一动?”

    “吏部掌天下官吏,安能不入内阁?”

    朱允熥轻笑了一声。

    按照历史和他的观点,如吏部、户部两位尚书,定然是要在内阁的。

    只是这一遭因为种种原因,吏部尚书翟善不曾入阁,而户部尚书入阁一事,却是朱允熥有意押后的。

    朱高炽微微皱眉。

    他在思考着这句话的意思,到底是要翟善入阁,还是要下一任吏部尚书入阁。

    而在这场秋雨中。

    西安门外,自中都凤阳城出发的服白队伍,已经是到了宫门下。

    此处亲军值守,非八百里军国加急之事,皆要通禀。

    恰好,今日在西安门外卫戍宫廷的正是秦世子朱尚炳。

    朱尚炳身着亲军甲胄,头戴钢盔,手抵腰间佩刀,目光清冷的望着一路纵马到了西安门前的队伍。

    “尔等是谁家的。”

    能在应天城驾马疾驰,还是往西安门来的,朱尚炳心中清楚,这必然是朝中勋贵人家的仆役。

    再看这些人身上的素服,腰间缠绕着的麻绳,朱尚炳心中更是有些沉甸甸的。

    来不及去想,到底是哪位功勋薨逝了。

    朱尚炳仅仅是按照规矩将这些人拦下。

    自凤阳城一路赶来应天的信国公府一行人,为首的乃是信国公汤和第四子,都督府散骑汤燮。

    汤燮忘了一眼横在眼前秋雨中的西安门城墙,面色憔悴,胡须凌乱,双眼涨红。

    见到宫门前有亲军阻拦,勒停战马,翻身而下。

    汤燮手持马鞭到了朱尚炳眼前,在这场秋雨之中,双手握鞭抱起,单膝着地:“臣,信国公四子,都督府散骑,汤燮。入京求见陛下,报丧。家父,大明大明开国功勋、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俸禄三千石,信国公,日前薨逝。”

    信国公汤和薨了?

    朱尚炳目光闪动了一下,显然对这个事情有些意外。

    而在西安门前值守的上直亲军卫将士们,也出现了一些骚动。

    虽然信国公汤和是洪武十一年才晋的爵,但不妨碍他在军中立下的汗马功劳。

    前些年大明尚未灭了倭国,那时候大明东南沿海还时有倭患滋生。那时候,陛下便叫了信国公去东南练兵,以备倭寇袭扰。

    今日西安门前,亦有几人是当初在信国公汤和军中操练的。

    朱尚炳低头望着跪在自己眼前的汤燮,心中有些难以言明。

    就在去年,信国公汤和正是病中,奉召入京面圣。那时候,汤和就已经有些难以走动了,是皇爷爷下了恩旨,命人抬了信国公入宫。

    皇爷爷紧紧的握着信国公的手,细数过往在军中创立大明的岁月。信国公满脸流泪,无法言语。

    那时候,宫中就赐下了数不尽的金银、丝绢。

    用意很是明显,是为信国公薨逝准备的。

    但也有中都凤阳那边,事先备好这些身后之物,以为冲喜之用,往病患早早离去。

    只是不成想,信国公终究是撒手人寰,薨了。

    朱尚炳竖起双眼,回头看向西安门:“开宫门!”

    喊了一声之后,城门里便开始传来一阵机关滑轮转动的声音。

    而朱尚炳则是向汤燮伸出手,将其拉起,不容对方开口,便拉着汤燮往西安门里走去:“散骑且随我入宫面圣。”

    汤燮有些迟疑,只是被朱尚炳拉着,没法停下来。

    他跟在身后,小声道:“此举不合规矩……”

    “我爹是秦王!”朱尚炳回过头,笑着脸看向汤燮:“散骑只管跟着我入宫便是,万事都是要早些让皇爷爷知晓中都的事情。”

    汤燮颇是意外。

    什么时候,大明朝的宗亲还要在秋雨之中卫戍宫廷了。

    汤燮是知道前些年,在外有子的宗室藩王纷纷奉召携子回京,又将这些个藩王世子留在京中,在大本堂学习课业。

    只是,这些个天潢贵胄竟然也要经历军中历练了吗。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一直以都督府散骑官身,留在凤阳城的汤燮,显然是不清楚应天城这些年的变化。

    只是这时候,他满心都是父亲薨逝后的悲痛,也只是稍稍的疑惑了片刻,便紧跟在朱尚炳身后往宫中赶去。

    雨。

    愈发的大了。

    落在人的身上,有着刺骨的寒冷。

    汤燮跟在朱尚炳身后,从西安门入宫,穿过西上门,进了西华门,便到了武英殿、六科廊、税署这一片。

    朱尚炳在头前领着路,到了六科廊附近,他便停下了脚步。

    跟在后面的汤燮有些迟疑,他虽不常来应天,却也知晓宫中的布局,这里并非是三大殿,也非皇帝寝宫。

    朱尚炳回头看向汤燮,笑了笑说道:“想起来今早熥哥……也就是太孙,他去税署这边了。哦对!燕世子朱高炽如今是税署的署正,他们两这会儿定然还在税署,我得去和他们说一声。”

    汤燮点了点头,随后才反应过来:“太孙殿下!”

    那可是自己的侄女婿啊。

    朱尚炳点头道:“散骑便随我一同去吧。”

    两人商量好后,便转向六科廊旁的税署而去。

    此刻税署里,朱允熥还在观雨。

    朝中新政已经进入持久战的阶段,就如同这一场秋雨之后,万物归寂的寒冬就会到来。一切都将被埋藏在大雪和泥土之下,等到春日的到来,才会真正的恢复生机,孕育出一个新的世界。

    “应该再种几株芭蕉的。”

    朱允熥忽然开口说了一句。

    朱高炽歪头看着他,低声道:“你也不像是会说雨打芭蕉,好一个秋的人啊。”

    “只许你附庸风雅,不许我雨打芭蕉?”

    朱允熥当即反驳。

    脚步声,送税署外砸了进来。

    雨滴声愈发的大了。

    浑身已然湿透的朱尚炳和汤燮两人,疾步跨进税署,进了庭院之中。

    “炳哥儿!”

    朱高炽蹭的站起身,皱紧眉头看向雨水不断从身上落下的朱尚炳,又疑惑的看着被他带进来的陌生人。

    朱允熥却是立马认出了汤燮,心中不由一沉,早已尘封的记忆突然苏醒了过来。

    他一个弹步,便已经是从藤椅上站起,且冲到了庭院之中。

    朱高炽抬起手,正要说雨大有寒气。

    汤燮已经是跪在了地上。

    “殿下!”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