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1n5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嫡子 > 大明嫡子 第251节
    秦逵便不再多问细节,余者也都将此事抛之脑后,倒是对产量有多少产生了兴趣。

    常升则是皱眉沉吟思索了片刻,而后起身道:“殿下,此次朝廷征讨安南,若于琼州府建立转运之地,可否于昌化县境内,为我大军中军大营,转运调拨钱粮。”

    琼州府城并非是在昌化。

    昌化位于琼州府西北面,府城则是在正北,与雷州府隔着一个海峡。

    朱允熥不解道:“琼州府城便可以为大军转运之地,开国公为何要选在昌化?”

    “昌化可造水师战船码头,且直面安南,不论调兵还是转运粮草物资,皆比琼州府城便捷。”

    听到常升的解释,朱允熥这才明白。

    他倒是不曾想到昌化县竟然是可以建造港口的。

    不过昌化县在琼州府何地,他却是知晓的。

    听到常升说昌化县可以建造战船码头,朱允熥当即开口:“准开国公,于昌化县设南征大军中军转运大营。”

    毕竟琼州府铁矿就在昌化县境内,工部要派人去开采冶炼,顺道给南征大军的转运大营建好,也就是顺手的事情而已。

    于朝廷征讨安南没有多少参与度的礼部新任尚书任亨泰,这时候却在众人的注视下缓缓站起身来。

    老倌儿身为大明朝头一位拥有状元牌坊的人,仪态自不用多少。

    如今又终于得偿所愿的当上了礼部尚书,更是风采无比。

    只见任亨泰朗声说道:“殿下,今次重开会试,殿下言改制一事,臣以为既然要改,何不如将各科考题放于前六日,四书五经放于最后三日。”

    唰的一下,整个武英殿里安静的能够让人听到彼此的心跳声和呼吸声。

    如果说朱允熥改变了会试里的一小部分。

    那么,对于任亨泰此刻的谏言来说,那就是让科举会试迈出了一大步。

    将各科考题放在前六天,这无疑是要求会试更注重举人的各科成绩,而四书五经……

    詹徽、茹瑺等人齐齐的看向说出这等大胆言论的任亨泰。

    这老倌儿是疯了?

    然而任亨泰心中却是在不断的起伏着,掀起一场场的惊涛骇浪。

    自己没有疯,但自己却也没有忘记,不久之前被那群理学子弟堵在家里出不去时的狼狈模样。

    哪怕现在刘三吾还有那些理学老儒都已经死了。

    这口气,他身为大明朝头位拥有状元牌坊的人,忍不了!

    既然那些人当初不仁,就休要怪他如今不义。

    朱允熥亦是目光暧昧的盯着任亨泰看,半响之后才幽幽道:“既然任尚书是今次重开会试的主考官,有此谏言,孤自当应允,且依着任尚书所言施行吧。”

    “臣躬谢殿下。”

    詹徽在任老倌儿身上盯了好一会儿,随后无奈的摇摇头。

    这老倌儿就是个倔驴脾气。

    见太孙这时候也应允了,自不好多说什么。

    詹徽转口忧心道:“殿下今日要征辟落榜举人赴交趾充任新建衙门官吏,更要赐予同进士出身,入朝为官,微臣以为,此举或会招致诽议。”

    “诽议?”

    朱允熥战术性的后仰,坐在了一把圈椅上:“征讨之后初建交趾道,正是用人之际,朝廷自当厚赏激励之。”

    詹徽被说的一愣,半响后才支支吾吾道:“朝中……两榜进士们,或觉朝廷有失公允……”

    朱允熥眉头一挑:“他们若是觉得朝廷失了公允,心生不服,便辞官就是,不当我大明朝的官好了。”

    这话不留一丝余地,没有任何商量的可能。

    只有让那些原本高高在上的两榜进士们,变得和其他人一样,这帮人才会知道大明朝的官有的是人来做。

    想到这里。

    朱允熥又道:“礼部当思虑,国子监、地方府学、县学,是否应当如今科重开之会试一般,增设各科。吏部也当思虑,朝廷在选官任用之际,是否应当依照所任官位,增设一道公考。”

    开各科授业,增加公考选官制度。

    趁着老倌儿上头的机会,朱允熥猛塞私货。

    不等众人开口,果然任亨泰便抢先开口:“臣以为殿下此言极是。既会试有改,天下府县学堂亦当改之。朝廷选官,便是两榜进士也当再行公考,去往最是契合的衙门观政为官。”

    任亨泰是疯了!

    詹徽再不敢让这场奏对继续下去,当即起身:“殿下,此时既已定下征讨之事,朝廷各部司当闻声而动,不可延误时机。”

    朱允熥百无聊赖的挥挥手,淡淡的看向詹徽。

    “诸位且去吧。”

    “大明的路还很长,还需尔等同心戮力。”

    詹徽眼神晃动了一下,领着众人起身拱礼告退。

    见文武离去,朱允熥长出了一口气,将整个人埋进了圈椅中。

    良久之后,才慢吞吞的站起身来,回首看向身后的两张堪舆。

    “陛下和太子现在何处?”

    少顷,朱允熥轻声询问着。

    殿内便响起一道脚步声:“回禀太孙,陛下和太子先前去了大本堂,随后便回中极殿那边了。”

    ……

    “允熥,你能不能想个法子,让父皇以后不要来大本堂了?”

    大本堂里,朱桱人小鬼大的蹲坐在门槛上,双手托着腮帮子,满脸愁容的盯着刚刚从武英殿过来的朱允熥,不住的抱怨着。

    朱允熥翻翻白眼,看了一眼站在门后的朱高炽、朱尚炳等人。

    他拍拍朱桱的脑袋:“这事我可做不了主,你可是爷爷的儿子,都没法说,我只是爷爷的孙子,更不敢说了。”

    朱桱向后一样,双目四十五度朝天仰视,长叹一声:“想来你也是没用的。”

    而后,便独自忧愁。

    这孩子似乎有点问题了。

    朱允熥摇摇头,对着门后的两人招招手。

    朱高炽走的很慢,朱尚炳则是直接从学堂里跳了出来。

    “听说熥哥儿要作为监军,随同开国公出征安南?”朱尚炳一脸欣喜期待的询问着。

    朱允熥琢磨着朱高炽这些日子也没有瘦下来多少,心中想着是不是该给对方制定一套减肥养身的法子,听到朱尚炳说话,便斜眼瞥了对方一眼。

    “炳哥儿想随军出征?”

    朱尚炳明显的愣了一下,低声道:“这……哪个儿郎不想征战疆场的?”

    “我不想……”

    终于是从学堂里走出来的朱高炽,嘀咕了一声。

    朱尚炳立马回头瞪了对方一眼:“你要能起的了马,提得动刀才行!”

    朱高炽撇撇嘴:“你也别想着出征的事情了,皇爷爷不会答应让你这个时候随军出征的。便是熥哥儿,也是作为监军出征的。”

    朱允熥点点头:“我觉得炽哥儿说的没错。”

    朱尚炳瞪着眼,愤愤不平的哼哼了两声,而后低下头,眼睛却是滴溜溜的转着。

    第二百六十四章 郁郁的朱元璋

    对于朱尚炳来说,老朱家的儿郎们就该征战疆场,统帅着十万大军浴血奋战,为国开疆拓土。

    见着朱允熥和朱高炽两人聊起来,朱尚炳便嘟囔了一声,悄默声的进了一旁的学堂里。

    朱高炽回头瞄了一眼离去的朱尚炳,转头低声道:“这次熥哥儿你非去南边不可?”

    “总是要亲自走一趟的,南边对咱们大明而言……”朱允熥停顿了一下,看向面前不知在想些什么的朱高炽:“南边很重要!”

    朱高炽默默点了点头,思索着沉吟道:“是南边的地?听说那边有一大片平原,不下湖广、直隶。”

    “确实如此。”

    朱高炽确认无误,眉头却是皱了起来。

    朱允熥也不着急有事,对这位他总是有着莫名的情绪。

    大概是因为那一个仁字吧。

    朱高炽这时候也慢慢开口道:“光照足,温度高,庄稼也就能长得更快一些。”

    朱允熥挑挑眉头,他确确实实是没有想到,朱高炽在这个年龄就知道这些事情。

    而朱高炽则是继续道:“南边的地既然那边多,又无人耕种,咱们大明占下来,不至上苍所赐搁置,也是应有之意。”

    如今还只能被称之为小胖的朱高炽,一副老学究的模样在侃侃而谈着。

    朱允熥却已经被震得内心掀起一阵波澜,双眼不可置信的盯着眼前这位年轻的小胖。

    他竟然说那边是无人耕种。

    还上苍所赐。

    还应有之意?

    朱允熥忽然觉得自己更爱小胖了。

    朱高炽这会儿也大概是察觉到自己正在被朱允熥盯着,不解的抬头眯着眼看向朱允熥,脸上露出一抹不解的表情。

    朱允熥立马抬抬手:“你继续。”

    “嗯。”朱高炽点着头嗯了声,又说道:“只是我颇有疑惑和担忧。如今广西道、广东道南部、云南道,这些地方还是土流并行,地方上土司的势力甚至远超朝廷。时不时,那边就会发生土司叛乱,山民祸乱地方。

    甚至,就连四川道、江西道、湖广道南部,也是如此。朝廷对南边的掌控力实在太低。若是往后再新征下安南等地,朝廷要如何深入的施行强有力的掌控?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