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1n5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嫡子 > 大明嫡子 第174节
    汤鹊清和沐彩云虽都出自将门功勋人家,但辅导他一些识文断字还是足以。

    小朱桱大概是瞧出了两个大姐姐往后在宫里的地位和身份,总是有些讨好的意味。

    只要他每每露出一脸的憨厚却并不老实的笑容,手里就总是能多少好几份吃食。

    朱允熥的大妹朱清静却总是那般的贤良淑德,整日做着女红、读着女德,顺带实在忍受不了的时候,就会管教一番二妹朱清姝、三妹朱清宁。

    小小的东宫里,在这些人的组成下,倒是比过往更加的别样热闹起来。

    朱允熥的回来,引得东宫里头更是欢乐。

    几个小孩嚷嚷着三哥哥春节不曾在家里,少了一份红包压岁钱,这一次得加倍补偿。

    就连朱允熞,也终于是少了些懦弱胆怯,小心翼翼的跟在几个姊妹身后,对着朱允熥伸出了手。

    这就是很好的改变,若不是有国事在前,朱允熥觉得自己应该对这孩子更好一些,最好是带在身边多教一些东西。

    临出东宫,朱允熥还深深的望了站在宫门后的朱允熞一眼。

    他不由想到此时被圈禁在中都凤阳皇城里的老二朱允炆。

    不知他如今如何,是否真的如那日在通济门后东水关码头上所表现的那样,真的是心中已经开释。

    想着想着,他又想到远在北平的老四叔朱棣。

    想必自己如今是监国皇太孙,又去了一遭浙江道的事情,他都已经知晓了。想必,张志远目下也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沿着甬道走了几步,朱允熥又想到远在倭国的镇倭大军。因为距离的原因,那边一直都不曾有什么讯息过来。

    只是他清楚,这会儿时间尚且短暂,开采银矿,稳定倭国内部南北持续分裂的局面,还需要李景隆、张翼、铁铉他们长期勠力同行。

    倭奴大概会和第一批银子回来。

    倭奴送去山西陕西两道,替代大明百姓,去开采煤矿,增加产量。

    用倭奴,朱允熥不心疼,便是矿坑坑道塌了又如何?

    倭国如今都快要相互头打烂了,吉野家还要大明去稳定局面,他们没有时间来顾忌这些到了大明就会变成倭奴的人究竟会有怎样的生活和结局。

    一路,朱允熥想了很多。

    只是目下大明朝已经一步步的在自己的带动下,走上了改革的道路。

    这是一条不归路。

    至少在他看来是这样的,不成功便成仁不是选项。

    必定成功,才是唯一选项。

    攘外必先安内的话,从来就没有说错过的。

    大明需要一个更加完善的内部条件,才能够将全部精力放在外头,才能赶在前头站在这个世界的巅峰之上,将外域所有进步的可能都扼杀在萌芽之中。

    等到孙成在身边轻轻呼唤了一声,朱允熥才从满心的思绪之中回过神来。

    “三爷,中军都督府到了。”

    “属下也已让人提前请了在京侯伯功勋们过来了。”

    朱允熥回过神抬起头,看向面前的中军都督府衙门。

    在这里面,还有一场肮脏却绝对正义的交易,等待着自己。

    第一百九十八章 肮脏的交易

    世间万物,总是在不停的进行着交易。

    就如同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的能量守恒定律。

    看了眼面前的中军都督府衙门,朱允熥将手中的马鞭丢给一旁的孙成。

    还没走上台阶,衙门前的官兵便已经躬身弯腰抱拳。

    进到中军都督府正堂,朱允熥就看到开国公常升和凉国公蓝玉,刚刚好一左一右落下屁股,坐在了正堂左右两侧的头把交椅上。

    很显然,这二位是刚刚才到的。

    踩的时间很准。

    朱允熥默默的笑了一下。

    这便是如今朝堂之上,军方的格局。

    无声中,朱允熥从在场众人面前走过,径直到了中军都督府大都督的主位前。

    “臣等参见皇太孙。”

    众功勋将领起身,抱拳施礼。

    朱允熥点点头,伸手下压,示意众人落座。

    而他则是静静的注视着眼前这些人。

    除却常升和蓝玉两位国公以外,在座之人无一例外的,都是大明朝的开国功勋武将们。

    一位位的侯爷、伯爷,今年如今大明已有二十五载,他们也都到了壮年末期,但他们仍然代表着大明朝的军人和军队。

    在场之人,没有一个是没有功勋爵位的。

    今天这场注定肮脏无比的交易,那些不曾取得过功勋爵位的军中将校是没有资格参与的。

    哪怕他们家中拥有着万亩良田。

    因为,在场的人已经代表了大明军方。

    “今日匆忙,孤请了诸位来此,乃是为了大明社稷计,还望诸位叔伯前辈海涵。”

    朱允熥开了口,话说的很是客气,但是内容却一点也不客气。

    整篇话,足可缩略为一个孤字。

    这是要公事公办,不论肆意,无论所谓叔伯前辈。

    蓝玉和常升对视了一眼。

    他二人如今走动的愈发少了,随着常家老三入宫充任禁军亲卫统领之后,常家的再一次崛起已经没有人能够阻止。

    蓝玉只能让位,不然整个体系都会崩塌不复存在。

    而随着信国公府的汤醴入朝担任这座中军都督府大都督后,朝中在京军方,就不免的又被划分出去一个小集团。

    浙江道的事情,在场的人都知晓。

    摊丁入亩、官绅一体、重税商贾。

    这一样样的都与在场人家脱不了干系。

    两位国公眼神对视着,下边的人也在默默的揣测着。

    常升拗不过蓝玉的眼神逼迫,拱手转过头道:“还请太孙示下,为大明社稷,臣等定然不负重托,竭尽勠力而行!”

    按照往常,军中只要有人出了声,很多事情便都定了下来。

    但朱允熥这时候,却明显的看向另一边的凉国公蓝玉。

    茫然有些错乱的迎着外甥孙的目光,蓝玉一时间不由的紧张了起来。

    就是一股没来由的紧张。

    几下呼吸之后,蓝玉沉声道:“臣亦如此。”

    在场众人心中微动,皇太孙这番举动,很明显是再一次重申暗示,军中凉国公和开国公是两方人马,而非一伙的。

    这并不会以他们的实际关系来决定,而是以皇太孙或者说是皇家的意志来决定的。

    朱允熥终于是坐了下来。

    坐下后,朱允熥说出了今日到场后的第二句话:“浙江道正在推进摊丁入亩、官绅一体、重税商贾,诸位如何看?”

    没人开口,正堂里寂静一片。

    谁都知道皇太孙这个时候并不是要他们给出真是的想法,仅仅只是要他们知道,浙江道正在做的事情,现在也摆在了他们面前。

    这让在场众人心中很是为难。

    他们是大明的功勋,是开国之时跟随在皇帝老爷子身边,一路舍生忘死拼杀过来的,他们在战场上流了血,受了伤,还有很多老伙计都倒在了新朝创立。

    这些年,皇帝老爷子已经干掉了很多昔日的同袍弟兄,他们也愈发的安分,仅仅只是在乡野之间,为各家多弄些口食。

    如今,这一份优荣也将要荡然无存。

    说甘心是假,但不甘心又能如何?

    那些没有资格参与今日这场可谓是鸿门宴的交易的军中将领们,可是时时刻刻都在等待着上位。

    没来由的,这帮军中杀才莽夫们,脑海中齐刷刷的变得有了文化起来,想到了一个成语。

    杯酒解兵权!

    而这时候,朱允熥也已经开口。

    “浙江道之事,事必成!此乃国策,乃国朝社稷之事。”

    “国朝如今二十五载,玄武湖上,刊载天下田亩之数。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秉持国政亦是如此。”

    “天下人口愈发的多了,越来越多。朝廷三年一考,所谓的读书种子也愈发的多了。”

    这就是大明朝如今的现状,朱允熥语气平静的说着,随后看向眼前这些国朝功勋武将们。

    他的语气忽的一变,暗含深意:“如今,朝中亦是年年北征,将士们得胜凯旋,朝廷也总是要拿出一份赏赐。”

    说到这里,他便停了下来。

    大明朝已经走过了二十五个年头,如今的大明也不是刚刚赶走前元余孽的时候。

    那时候,天底下田地荒废,人口稀疏,千里之堤不见人家是很常见的事情,万亩良田无人耕种也是常有的事情。

    只是经过这二十五年,在中原百姓自古就勤恳辛劳的基因下,如今的大明朝再难找出一块无人耕种的田地。

    哪怕是在灾年,百姓抛弃田地,也会有官府或是乡野士绅给利用起来,绝不会使其荒废。

    可这并不算完,在这一次带着夏原吉去浙江道的路上,朱允熥问了很多问题,皆是户部职责范围内的。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