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1n5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嫡子 > 大明嫡子 第27节
    朱允熥很有自信。

    但凡是多学过几年的人都知道,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而非无穷无尽的,人力也是有限的。

    在生产效率不变的前提下,人口的增多,只会加重对总体资源的剥夺和平均。

    如今看似人人有其田,可这时建立在大明朝刚刚建立不到二十五年的基础上。

    一旦大明朝人口开始进入到封建王朝的人口膨胀期,大明朝的土地压力只会越来越严重。

    而且……

    方孝孺点头附和:“土地只有那么多,若是再有无为之君秉政,恐天下乱也。”

    朱允熥说:“便是这个道理,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如今我有大明洪武皇帝乃开国君王,皇帝陛下威严如泰山一般,朝堂百官,地方官员,仍常有贪污腐败,鱼肉百姓之举出现。”

    “若长此以往,乃至将来,一旦君王威严失损,恐百姓肩上的负担会愈发的沉重!”

    说着话,朱允熥的目光却是默默的扫向了在场的大明宗室诸王们。

    这会儿他只说了官员对百姓的盘剥,但却有另外一个分外重要的因素,他未曾说出口。

    方孝孺捕捉到了朱允熥的眼神。

    却也只能是在心中一叹。

    皇帝陛下对宗室太好了啊!

    这也是为何,他今日在朱允熥说起南疆之事,言辞之下有起兵南征,封王南疆的时候,未曾开口的原因。

    方孝孺笑了笑:“所以,你想让大明的土地,永远能够跟得上百姓增加?”

    朱允熥点点头:“今日学生言先民于洪荒披荆斩棘,在后世人眼中,我等也是先民古人。若要为后世人解忧,唯有我等如今不断开疆拓土,为大明朝囊括更多的土地,供给未来增加的百姓耕种!”

    说着,朱允熥目光一转:“更何况,如今我大明文昌武盛,即便当下难以维系南北征战,可一旦北边战事歇下,我大明自有精力去应对南疆之事。”

    见朱允熥真的没有穷兵黩武,要让大明同时发起南北战事的想法,方孝孺心中松了一口气。

    他微微颔首:“化外之地若有肥沃之地,地生宝物,我大明量力而行之下,当为后世人取之!”

    无声之中。

    就连方孝孺自己都没有发现,他已经被朱允熥的这一番殖民思想给潜移默化了。

    朱允熥面露笑容:“先生大善!”

    随后,大本堂里终于是少了关于社稷之事的议论,圣贤之言亦是在大本堂中传开。

    ……

    中极殿。

    朱元璋刚刚将刘三吾和一众大臣赶走,看着仍是十年如一日般坐在一张小条案前批阅奏章的太子。

    他的脸上难得的露出一抹柔情:“标儿,先歇歇。”

    朱标轻轻抬起手中的朱笔,缓缓方在一旁的笔山上,唯恐笔尖上的墨水低落到大臣的奏章上。

    等做完这些,他才抬起头看向走过来的朱元璋:“老四这会儿应该快要到北平了,傅友德他们一直在筹措军备,等老四回去之后,想必就要出塞北征了。”

    朱元璋恩了一声,低头看向太子面前的奏章。

    是有关于再次调运山东、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等地粮草,支援北地边塞作为军粮之用的请旨奏章。

    不由的,朱元璋心中生出心疼来。

    他叹息一声,盘着腿坐在了太子对面:“咱这个当爹的,辛苦你了。北征的事情,自你大了之后,便都是你在操劳办理。”

    朱标略有些发白的脸上露出笑容:“父皇亦是为了大明劳心劳力,一日里不过几个时辰能缓口气歇息歇息。儿臣作为父皇的长子,大明朝的皇太子,于情于理,都该为父皇分忧。”

    朱元璋嘿嘿的发出苦笑声:“再等等,等等。等到皇孙都大了,咱就将你身上的担子也分些给他们!”

    朱标摇摇头:“儿孙自有儿孙事。儿臣和父皇是从中都凤阳一路走过来的,今日所行不过是为了儿孙们,创下一个牢固的大明朝。等到他们那时,却是要做旁的事情了。”

    “儿孙自有儿孙事……”朱元璋低声念道着,随后看向朱标:“允熥那孩子,大抵是随了你。今日也在那大本堂,说我大明今日之人,当为后世人勉力,打下一个大大的疆土,供养后世之人。”

    大本堂的事情,朱标先前已经听朱元璋和几位大臣议论过,且还有着随驾的太监回来后,为他详细的阐述了一遍。

    见朱元璋此时说起这事,朱标脸上多了些责备。

    “允熥那孩子如今虽然秉性不再内敛懦弱,但却愈发的骄躁起来。咱家如今的眼光,都需盯着北边元人余孽才是。”

    “此时言南疆之事,还为时尚早。”

    “追随父皇南征北战的军中老卒,如今都上了年岁,连连北征,将士们辛劳了。百姓负担北征军需,亦是艰辛。”

    “便是南边有一年三熟之地,征伐、开垦,亦要良多年景光阴。待北边平定,边地安歇,将士卸甲,新老交替。届时,百姓也当缓口气,户中有余粮。”

    此番言论,朱标满怀辛酸,几如设身处地,去为那些征战疆场的将士、耕种南山之下的百姓去着想。

    只是说到这里,朱标却是忽的目光一凝,有赫赫虎威森严。

    他的眼神也隐隐透露着杀气:“待到那时,我大明国富民强,兵强马壮。方可为后世子孙,打下一个大大的大明朝!”

    大明朝的皇太子,从来不是一个只知仁义的太子。

    杀伐,在朱标的身上,同样不少。

    朱元璋则是眼前一亮,太子才是最像自己的种!

    “好!”

    “咱爷俩就为儿孙,打下一个大大的大明朝!”

    第三十六章 锦衣卫蒋瓛

    朱标默默的笑着。

    老爷子便是这样的人,爱恨分明,样样都放在脸上,从不假以颜色。

    他说要为后世子孙打下一个大大的江山,必然是会去做的。

    朱标幽幽开口:“听闻,允熥对南边那一年三熟之地,很是热切?”

    说热切已经是太子收敛的说法了,若是按照回来的太监告知,该说朱允熥恨不得现在就领兵去攻下那块地方。

    朱元璋点点头,脸上是装不下的笑容:“这孩子有见识,这些年不曾出过远门,却能知晓那般多的事情,热切些也是情理之中。属实难能可贵,更替咱长脸了!”

    此刻,这位大明开国皇帝的神色,就如同当年那太平乡孤庄村里的农家老人一般,对自己膝下子孙,是说不尽的满意。

    如今的朱标已经渐渐习惯了老爷子,只要一提起朱允熥便会露出这幅表情了。

    他稍作沉思,低声开口:“若说如今我大明被元人余孽牵扯,不得不接连起兵北征讨伐。但南边既然有那等一年三熟的地方,是否该让人先去看看?”

    世上就从来没有一代打江山,二代坐江山的道理。

    在朱标看来,大明朝若是一代打江山,二代垂拱而治,那便是步入后退的局面。

    不进则退,天下万事万物,莫不如此。

    朱元璋颔首点头:“是该派人去看一看,南边有这般好的地方,又是……又是咱中原故土,咱家坐了中原,怎么能让故土流离在外。”

    朱标不由轻笑出声,被朱元璋那由着朱允熥而来的故土之说给逗笑了。

    笑过之后,他低声道:“那传旨让大哥派了人手过去看看?他离着那边近。”

    “英儿?”朱元璋不由唤出声来,却是转口道:“英儿也有两年没回应天了吧。”

    朱元璋口中的英儿,便是如今的西平侯沐英,也是朱元璋当年和马皇后养在身边的义子。

    早年间不过八岁的沐英,到了朱元璋身边,便开始学习文字、操练兵法。大一些就跟着他攻伐征战,逐渐在军中升迁。

    自洪武十四年,沐英与傅友德、蓝玉率兵三十万征讨云南,平定之后,他便一直留守坐镇云南。

    朱标不假思索道:“大哥是洪武二十二年回来的。”

    “咱……”朱元璋迟疑起来,终是摇摇头:“拟旨吧,让他派了人去南边看看,看仔细了,回头写好信送回来给咱瞧瞧。”

    “哎!”朱标脸上一喜,老爷子让自己拟旨,大抵也有着让自己夹带一份家书的意思。

    他和沐英是自小长到大的,自己他当了太子观政参政,沐英也开始坐镇云南,两人之间大抵要好几年才能见上一面。

    大约是真的上了年纪,在太子提到沐英之后,朱元璋便沉默了下来。

    朱标则是在一旁拟旨,夹带着写一封家书送到云南给沐英。

    这时。

    殿内脚步不露的走过来一人。

    飞鱼服。

    绣春刀。

    此人面相暗带杀气,略有些浑圆的脸,显得有些黑。

    他走到了朱元璋身后,还未开口,便被朱标发觉,抬头看向这人。

    锦衣卫指挥使蒋瓛(huan)!

    自从锦衣卫第一任指挥使毛骧因胡惟庸案坐罪赐死之后,锦衣卫便由蒋瓛执掌。

    他的到来……

    朱标眉头不由皱起。

    即便他清楚锦衣卫的作用,但仍不喜欢这个监察百官家中之事的机构。

    不过蒋瓛出现,必定是涉及朝堂。

    朱标正欲起身避开,蒋瓛已经笑着脸看向了他。

    随后开口道:“陛下,皇孙那边业已下了课。”

    朱标心中一动,侧目看向说话的蒋瓛,知道这也是说给自己听的。

    只不过。

    朱标移动目光,看向老爷子,他竟然不知道老爷子还在暗中观察着皇孙。

    朱元璋睁开了双眼,看向朱标,眼神显得很是平静,而后道:“皇孙现在作甚?今日大本堂里,那方孝孺都教了些甚?”

    蒋瓛那张杀人不眨眼的脸上,露着一丝难看的笑容:“回陛下,方先生今日依着诸位皇子皇孙的功课进度,教的都是四书五经的东西。倒是一开头,与皇孙谈论了些土地的事情。”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