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1n5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宋将门 > 第160章 皇帝被说服了(500票加更)
    苏洵把辽国的情况分析得清清楚楚,这时赵祯才猛地警觉,他一直愁眉苦脸,哀叹大宋国运衰微,麻烦事一堆,敢情他和辽主是同病相怜,呃不,是辽主更惨。

    耶律重元长期经营燕云十六州,手上财力雄厚,人马众多,足以和辽主抗衡。

    在这种局面之下,让辽国举倾国之兵南下,简直是吃人说梦。

    苏洵又补充道:“陛下,辽国的隐患还不止如此,他们疆域辽阔不假,可其中有太多的部族野人,其中以女真诸部最为强大,人口众多,战力非凡,奈何是一片散沙,不成气候。但是辽兵一旦大举南下,这些部族必定趁机做大。如今的辽国还澶渊之盟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当年我大宋君臣尚且同心同德,击败辽兵,如今未战先怯,岂不是让天下之士寒心吗?”

    赵祯心动了,真的动了,如果辽国这么惨,干嘛不趁你病要你命!一雪前耻,好好出出胸中的恶气。

    文彦博偷眼看到赵祯胸膛起复,喉头上下动弹,就差点头说好了,文相公是心中大急,他力主裁军,主张偃武修文,这不是红果果打脸吗?

    奈何苏洵这家伙口才太好,文彦博没有把握,只能频频给宋庠和王拱辰使眼色,王拱辰刚刚吃瘪,没想好反驳之词,宋庠无奈站了出来。

    “苏主簿分析辽国,虽然精妙,可是你也别忘了,大宋的敌人不止辽国一个,万一宋辽大战,让西夏渔人得利,那该如何是好?”

    他这话说的很慷慨,自以为会得到一片掌声,哪里知道却现所有人的脸上都十分怪异,庞相公唬着脸,明显是想笑不好意思,只能憋着。

    至于文相公和王相公,干脆把脑袋扭过去,懒得看这个猪队友,呃不,猪都比他强!

    宋庠还没反应过来,赵祯咳嗽了两声,“宋相公,李元昊已经死了一年了,西夏大乱,只怕是无暇他顾了,朕是有心借机征伐的,怎奈国库空虚,兵力不济,只能坐失良机,甚是可惜啊!”

    说起李元昊,也算是一时的枭雄,他继承父祖的遗产,占据西北广阔土地,称帝叛宋,并且在三川口,好水川等战役中,消灭宋军数万,又亲征击败辽军,奠定了三分格局。

    就像很多有作为的君主一样,到了晚年,都难免昏庸残暴,李元昊便是如此,废掉了皇后野利氏,要知道,野利氏也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拥有的武力相当惊人,西夏虽然不及辽国广阔,可是内部各个部族错综复杂,一点不遑多让。

    与其说李元昊是皇帝,倒不如说是一个大公司的董事长,而野利氏就是其中比较强悍的董事之一。

    李元昊利用血腥手段,摧毁了野利氏,而在之前,元昊又杀死了辅佐自己上位的亲舅舅卫慕山喜,亲手赐死了母亲卫慕氏,至此李元昊干掉了两个原始股东,也让其他人胆战心惊,惶惶不可终日。

    对妻子下得去手,对母亲同样不客气,这种人再干出什么事,也就不足为奇了。

    果然李元昊在一次宴会当中,看中了自己儿子宁令哥的未婚妻没移氏,青春活力,美貌无双,李元昊当即起了念头,直接抢走了自己的儿媳妇,立为新皇后。

    在历史上,抢夺儿媳妇的君王并非没有,其中有两个最出名的,其一就是唐玄宗李隆基,他从儿子手里抢来了杨玉环杨贵妃,至于另外一位,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平王。

    这两位都没有落好下场,李隆基因为安史之乱,败走蜀中,在马嵬坡,杨玉环被吊死在梨花树下,李隆基也被逼着退位,当了太上皇,余下的岁月都生活在浓浓的相思之中。至于楚平王,他惨了一些,因为抢了儿媳妇,怒杀了伍家满门,只跑出去一个伍子胥,就是那位过昭关,一夜白头的家伙。

    伍子胥逃到了吴国,先后举荐了两位著名的刺客,专诸和要离,杀死了吴王僚和公子庆忌,帮着公子光夺得王位,后来吴国伐楚,打下了楚国都城,当时楚平王已经死了,被仇恨塞满脑袋的伍子胥就把楚平王从坟里扒出来,抽了一顿鞭子,打得骨骸飞溅,这就是“鞭尸”的由来。

    相比上面两位,李元昊的下场更加直接凄惨,被夺走了未婚妻的太子宁令哥,没有像寿王一样忍耐,也没有像芈建一样逃走,而是勇敢地拿起了刀,冲进了父皇的宫殿,趁着李元昊大醉,就是一刀。

    他没有杀死李元昊,却砍掉了李元昊的鼻子,这位暴君在当天晚上,就因为失血过多而死。

    或许是做了太多的恶事,他终于得到了最残酷的报应,死在了自己儿子的手上,还丢了鼻子,五官不全,做鬼也是个丑鬼!

    宁令哥是个愣头青,伤了李元昊之后,吓得跑到权臣国相没藏讹庞的家中,没藏讹庞的妹妹是皇后,原则上他是宁令哥的舅舅,可他们之间却没有血缘关系,而且没藏氏夺取的正是宁令哥生母野利氏的后位,你说人家没藏讹庞能不帮着自家人吗?

    没藏讹庞以弑父的罪名,杀死了宁令哥,辅佐仅仅一岁多的亲外甥李谅祚登基,抢夺了西夏的大权。

    这些事情,都生在庆历八年,刚刚过去一年多,没藏讹庞用卑劣的手段夺权,其他家族都心怀不满,忠于李元昊的势力兴风作浪,正是主少国疑,悍臣满朝,内忧外患交迫的时候。

    ……

    赵祯当时真想对西夏用兵,一雪前耻,奈何朝廷的几位相公频频劝说,让咱们的皇帝陛下不重边功,于民休息,只要天下太平,四外的蛮夷不足为虑……

    一顿**汤灌下去,赵祯本来就不是果断的人,结果白白看着机会流失,连岁币都没有取消,真是可耻之极!

    时隔一年多,赵祯也想清楚了,知道自己被忽悠了,却也无可奈何。

    偏偏宋庠糊涂,竟然还敢提西夏的事情,赵祯心里暗说,被骗了一次,还能再上当?宋庠不但没有让赵祯改变主意,相反,使得皇帝更加支持强硬,甚至不惜一战!

    眼看着大局已定,文彦博不得不亲自上阵。

    “陛下,臣深知军民将士,一心洗雪耻辱,可是要动兵谈何容易。哪怕辽国大军不敢真正南下,只要陈兵边境,我们就要防备应付。要征召人马,要调集粮草,各项开支加起来,少说几百万贯不止。去岁为了应付河北灾荒,东南各府已经提前征收了三年的赋税,如果再动兵,只怕十年八年不止,到时候还没等辽兵打过来,东南就乱了。臣恳请陛下以苍生为念,以天下为念,不要为了一两个狂生的言词,就妄兴兵戈,置江山与险地啊!”

    这就是宰相的修为,听起来都是正确的,可实际上却是夸大其词,多征赋税没错,不过仅限于几个富庶的州府,而且多半用来填亏空,真正用来救灾的微乎其微。

    可偏偏文彦博就能把情况说的危若累卵,不可收拾,睁眼睛说瞎话的本事,苏洵是学不来的。

    如果是以往,苏洵多半会败下阵来,可经过王宁安预先推演,诸位相公能拿出来的理由,全都有破解之道。

    苏洵从容不迫,躬身道:“陛下,文相公说微臣是狂生,微臣不敢反驳,不过范相公、晏相公,还有欧阳学士,他们也都是这个意思,方才文相公的担忧,根本不值一提。”

    “哦?你有解决之道?”

    “有!”苏洵正色道:“陛下,据臣所知,大宋不缺粮食,东南的粮很多,只是如何征集上来,又如何运输到北方,才是麻烦所在!走漕运的话,光是到京城,就要耗损三成以上,再运输到河北,三石粮,只有一石能够抵达目的地。”

    宋庠闹了一个无知,因此恼羞成怒,出言道:“你既然知道损耗严重,怎么还敢提出来?”

    苏洵毫不畏惧,淡淡一笑,“陛下可知,这一次为了救济灾民,沧州的船队几次出海捕鲸,虽然人员有些损伤,但是收获颇丰,也熟悉了海况。假如能增加沧州的海船数量,把沧州生产的鲸油,鲸肉,蜡烛,肥皂,白糖,家具,皮草,药材,美酒等物,通过海运,到江南销售,再把江南的粮食,茶叶,丝绸运回沧州,一来一往之间,就能解决灾民的生计。而且双方互通有无,还能增加税收,这一部分税收就可以充作河北诸军的粮饷。由于这是正常贸易,朝廷也不需要预征田赋,更不会损伤民力,还能活络经济,支撑军用,一举多得啊。”

    听着苏洵的慷慨陈词,文彦博的脸色狂变,他知道再也无法阻挡了……果然,赵祯已经激动地从龙椅上站起来,快步走到苏洵的面前,拉着他的手。

    “苏卿,海运的损失如何?”

    苏洵努力保持着镇定,“启奏陛下,我大宋海贸繁荣,商船运航,如果仅仅是从江南运到河北,估计损失不会过一成!”

    “一成!”

    赵祯眼睛放光,拉着苏洵的手,不停摇晃,由衷赞道:“苏卿真有管仲乐毅之才啊!朕为大宋得一良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