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1n5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嫡子 > 大明嫡子 第962节
    到了傍晚,西城项目上就亮起了一盏盏的花灯,直追元宵节灯会。

    无数有关于嫦娥题材的花灯、花船,布满了整个西城项目。

    华灯初上。

    在观景湖区周围,也开始有烟火升空。

    应天城的男女老少们,今天贡献出了最大的精力,去配合这似乎是已经到来的大明盛世。

    宫里头的贵人们,也一直等到烟火秀结束,方才意犹未尽的在禁军护卫下,悄然离去。

    而到了子夜,随着应天府的差役,敲响坐落在观景湖区周围的高楼上的大钟。

    便预示着,这一场盛会,终于是落下帷幕了。

    百姓们在为应天府贡献了一笔数额巨大的消费营业税之后,人人满载而归。

    等到各处出入口落下门栓,锁上栅栏后。

    西城项目部,却点亮了灯火。

    从各部司衙门,被虞大廉抢过来的精于算术的官吏,聚集在乌烟瘴气的大通屋子里。

    算盘噼里啪啦的响个不停。

    厚实的账簿,一页页的翻动。

    虞大廉并没有回家,而是陪着直隶总督大臣邹学玉,坐在那一排排算盘的最里面。

    在他们的身边,还有户部、大明商号、大明银号的官员和管事。

    虽然今天开业日的账目,不能代表整个西城将来每一天的运营收益。

    可现如今的西城也并没有完全的建城。

    即便现在已经子夜,可却没有一个人是有困意的。

    那个尚且未知的数目,吸引着所有人的关注。

    黑夜里。

    在遍布整个西城项目的灯火照耀下,朱允熥独身一人,由禁军在暗中护卫,到了项目部外。

    朱高炽和朱尚炳终究是不能一直翘班的。

    如今快要征收夏税了,税署正是最忙碌的时候。他一天不在,或许不会有什么事,但要是接连不在衙门里,可就要有很多事情是会被拖延迟缓的。

    至于朱尚炳。

    他可以不回去,但事后就要乖乖的挨板子。

    上直亲军卫里多的是功勋宗室子弟。

    就算他是秦王世子,在‘铁面无私’的上直亲军卫大统领跟前,也讨不到半点好处。

    当朱允熥推开账房的门。

    便听到里面传来一道惊呼声。

    “合三百七十二两五钱三分九厘!”

    蹭的一声。

    屋子最里面坐着的邹学玉、虞大廉等人,纷纷应声站起。

    便是连刚刚入门的太子爷,也没有发现。

    应天知府虞大廉已经是满脸通红,激动不已。

    而邹学玉作为直隶总督大臣,倒是还显得沉稳了一些。

    但语气却也是有些焦急道:“再说一遍,多少!”

    那名手中捧着最终结算账本的官员,便笑着大声喊道:“回禀督台,抹零之后,合计三百七十二两消费营业税。”

    “好!”

    邹学玉双手握拳,重重的砸在面前的桌子上。

    在他身边的虞大廉那张脸,已经是笑成了一朵儿花。

    围在两人周围的各部衙门的官员管事,也是一片喜悦。

    朱允熥亦是面露笑容,轻步上前,双手举起鼓起掌来。

    “这个数,属实不错!”

    他一开口,屋子里的人们这才终于发现,反应过来。

    “臣等,参见太子。”

    朱允熥挥挥手:“都去了吧。”

    邹学玉率先起身,虞大廉则是亲自为朱允熥搬了一把椅子。

    等朱允熥坐下之后。

    邹学玉这才满脸笑容的开口道:“殿下,今天算是西城项目开门红了。一天的消费税便有三百七十二两,虽然因为是开业头一天,百姓来的更多,但接下来项目里各处设施一一建成,大抵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朱允熥点点头,表示肯定。

    别看偌大一个西城项目,投入无数,这开业第一天的营业税看似只有三百七十二两余,数字看上去并不算多。

    可如果按照三百两来算,一个月就是九千两的营业税。

    一整年超过十万两的营业税。

    而大明在洪武新政之前,朝廷直接征收到的商税又有多少?

    朱允熥细细的回忆了一下。

    在洪武二十四年以前,大明的直接商税,不过才十五万两左右。

    当然,这是去掉了钞关税、番舶抽分、房地契税、竹木抽分、矿银、渔课等以外的直接商税。

    可怜的有明一朝。

    工商业已经超常发展,却只能征收不过十多万两的直接商业税。

    而现在,仅仅是一个西城项目,一年就能有十万两左右的商业营业税的收入。

    这如何能算少的?

    在过去,应天府一年的田赋折银计算,也不过是三十余万两左右。

    现在,一个西城项目就能有过去应天府一年田赋三分之一的份额。

    自然是容不得邹学玉、虞大廉等人不激动了。

    朱允熥想了想,方才继续说道:“西城项目是个标杆,接下来就是完成全部工程项目,严格控制西城项目的质量,确保在商品货物上严苛把关,钱钞过往监督到位。

    若是此法可行,往后就能以大明商号为主体,在诸如苏州府、杭州府、凤阳府之类的大城,照办西城项目的经验。”

    这就是一个大明官办商业综合体的构想。

    最直接的目的,其实也并不是为了征收那些营业税,而是以这些商业综合体,带动地方资源的集中,带动地方百姓富裕起来。

    朝廷不可能让所有人的钱袋子里,装着一样多的银子。

    但至少能在保证持续严苛管理朝堂命官和地方士绅豪族商贾之后,确保能让尽可能多的百姓渐渐的富裕起来。

    这才是应天城西城项目建设之初的目的。

    现在,很显然已经是取得了第一步的成功。

    今天一天,项目上消费营业税就有三百七十二两之多。

    背后,是数额更大的消费。

    而这些被百姓们花出去的钱,又会通过各种渠道,转移到那些为西城项目提供各种资源的百姓手上。

    诸如为西城项目提供家禽、菜蔬的应天百姓,为成衣城提供布料的官办、民办纺织厂。

    这经济,自然也就被带动了起来。

    只有流通的钱,才是真正的钱,才能为整个应天府的百姓带来更多的利益和好处,用以改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而邹学玉对于皇太子的提议,自然是无比赞同的。

    一旦朝廷当真要全面试行复刻应天城西城项目。

    那么不论是在苏州府还是凤阳府,都是在他直隶总督的地盘上。

    富裕起来的,也是他直隶道的百姓。

    虞大廉则是更加的开心了。

    且不说大明商号在项目上的分成,那是另外一回事。

    只说这西城项目上的营业税,可是归于他应天府藩库的。

    整个应天府的各项税赋,需要上缴户部。

    但应天府也是会有一部分截留,用于本府事务的。

    当应天府征收到的税额越多,就表明能留下来的税银越多。

    这多出来的税银,应天府就可以拿来继续投入到基础建设和民生改造当中,以另一种形式重新回到百姓手中。

    当初邹学玉在应天府担任知府的时候,目标就是修建上元门码头以及扩大长江、玄武湖水系,改善应天内城基础设施和民生。

    当虞大廉接手应天知府一职后,他的目标就是让整个应天府的产业提升,并且在升官之前,让尽可能多的应天百姓,换上红色瓦片屋顶。

    这都是需要银子才能做成的事情。

    有那么一瞬间,虞大廉都想要往后能有一半的时间,是待在这西城项目部点卯办公的。

    对此,朱允熥并没有表示什么。

    大明现在已经进入到了一个良性循环之中。

    至少,在直隶道和应天府一地,是这样的。

    官员们已经能够更主动的去思考,如何让自己治下的民生不断改善,让百姓更加富裕。

    一直等到这第一天的所有账目,由各方签字画押,存入库中。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