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1n5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嫡子 > 大明嫡子 第946节
    御座不似过去,又分高低先后,而是并排设立。

    此刻,朱元璋正坐在左侧御座上,朱标则是站在右侧御座旁。

    周围是满朝的王公大臣。

    只是本该热热闹闹的日子,此刻所有人都脸色紧绷,目光不断的游走着。

    在两侧人群中间,御座前,以赵勉、王儁为首的一干瀛洲道官员,被锦衣卫五花大绑之后,按着跪在地上。

    坐在御座上的朱元璋神色冷漠,目光却不断的变化着。

    皇帝想过很多种可能,却怎么也没有想到,制造出今天这等大动静的,竟然是赵勉和王儁这些人。

    然而这也让在场包括朱元璋在内的所有人都明白了,近来应天城里的事情。

    因为皇帝要举行禅让大典,而赵勉、王儁等人又适逢其时的得到了消息,便以回京述职为由,暗中携带他们在瀛洲暗中豢养的倭人余孽。

    而他们之所以这样做,却又可以追溯到好几年前。

    那时候大明朝才刚刚开始推进洪武新政,朝堂之上的争斗远比现在更加激烈,也更加明显。

    有着无数的官员,反对洪武新政,认为朝廷不该如此大动干戈的改革制度。

    这其中,就有以赵勉、王儁为首的一批官员。

    只是后来皇帝和朝廷终究还是考虑到了君臣之间的体面,只是将赵勉、王儁等人给安排到了瀛洲为官。

    而且从官品上来说,他们的官品并没有降低,只不过是从高贵的京官,变成了远离中枢的地方官。

    可是,要知道新征之地一旦治理好,这些头一批的官员便是实实在在的功劳。

    譬如。

    大明朝最年轻的内阁大臣,高仰止!

    可是啊。

    赵勉、王儁等人却似乎并不明白这一点,又或者在他们看来,皇帝之所以将他们安排去瀛洲四道,其实就只是单纯的将他们给发配走。

    可他们却想不到,这或许也是皇帝给他们的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呢?

    可不论怎么说,如今他们确确实实是干出了暗中培养倭人,私自携带倭人回京,试图挑动皇室内斗,引发朝堂争斗的事情。

    在场,便是过去与赵勉、王儁二人再如何熟悉的官员,在这一刻,都保持着绝对的沉默。

    没有人会在这个时候,为他们二人说话。

    良久之后,朱元璋一声轻叹。

    今天的应天城,已经发生了流血。

    但绝不会就此停止。

    朱元璋心中不悦,亦是不解。

    “你我君臣多年,何至于此?”

    ……

    第七百二十一章 株连掘坟除籍

    朱元璋发出了一声感叹。

    却并不是惋惜,或者对赵勉、王儁等人有轻饶之意。

    他只是想不明白。

    即便朝政如火,朝堂内外争斗不休,这些人便是有万千办法,为何却偏偏要选择一条与仇敌勾结的法子。

    他更加想不清楚。

    为何国家如此,百姓如此,这些人却始终就不肯让出那些利益和好处。

    想不明白,想不清楚。

    于是这一刻,朱元璋更加坚定,既然不能彻底根除朝堂之上的贪官污吏,那么就唯有将杀伐之道贯彻到底。

    但在此之前,他却想知道,这些人心里到底是如何想的。

    天坛里,鸦雀无声。

    风在这个时候似乎是急了一些,吹动着那一面面的旗帜,呼呼作响。

    而在天坛之外。

    人们却动了起来。

    原本因为天坛大街上发生爆炸,而被劝散撤离的百姓们,散落在整个秦淮河北岸。

    张大牛家住应天外城江宁县辖内。

    就在大校场东边的河湾处。

    今日一早,张大牛便带着一家老小赶到天坛大街,在人还没有多起来的时候,便锁定了天坛大街路边的位置。

    爆炸发生的时候,张大牛就在距离不远的街对面。

    所幸,张大牛一家没有受到爆炸影响,只是家小有些惊恐,好在有官兵们保护帮助,暂时跟着人群撤到了神乐观南边,靠近秦淮河岸边的位置。

    岸边开阔,在官兵们的护卫下,聚集了数量众多的先前在天坛大街上围观的百姓。

    张大牛看着岸边惶惶不安的乡亲们,随后又看向东北边的天坛。

    他咬了咬牙,在官兵们的急声阻拦下,爬到了岸边的一颗大树上。

    “乡亲们!”

    “乡亲们!”

    “大家都静一静!”

    张大牛在树上喊着话,官兵们在树下劝说他下来。

    一时间,便引来岸边百姓们看了过来。

    人群也渐渐安静了下来。

    张大牛低头看了眼树下的官兵,随后抬起头高声喊道:“大伙听我说!先前咱们在大街上也是看到了的,是那帮倭鼠弄出的爆炸。

    倭鼠为什么要这样做?那是要行刺咱们的陛下和太子,还有太孙他们!

    这几年咱们各家的日子都好过了许多,不但能吃饱肚子了,还能进厂子里做活赚钱,俺张大牛这两年又添了个儿子。

    这都是陛下他们的恩德!现在有人想要行刺陛下,想不让咱们有好日子过,咱们能答应吗?”

    张大牛站在树杈上,双手撑在两侧的树枝上,声嘶力竭的大喊着。

    原本正准备爬上树将他弄下来的官兵们,目光一闪,对视了几眼,便默默的站定脚跟。

    这家伙,似乎也不是要搞事的样子。

    官兵们保持沉默,静观其变。

    而在岸边的百姓们,却是大声嘶吼了起来。

    “不能!”

    “谁敢行刺陛下,俺们就替陛下剥了谁的皮!”

    “绝不能让人坏了咱们的好日子!”

    “……”

    树杈上,张大牛深吸一口气,继续喊道:“刚刚咱们也都看得清楚,有那几个穿着官袍的人,当场就在御辇后被锦衣卫给拿下了。咱们应天城这两年已经不见有倭鼠了,我张大牛寻思着,定然是这帮吃里扒外的狗官,暗中勾结惨祸的倭鼠,才干出今天这样的事情!”

    “剥了他们的皮!”

    “剥了皮!”

    “剥了皮!”

    “……”

    岸边的人群,爆发出一道道的接连不断的浪潮声。

    声音之大,竟然是惊的岸下的秦淮河水掀起阵阵涟漪。

    张大牛最后喊道:“对!不能!大伙要是愿意,咱们现在就去天坛那边,帮陛下出气!剥了那帮吃里扒外的狗官的皮!”

    “剥皮!”

    “剥皮!”

    “……”

    秦淮河畔,不再有商女隔江犹唱后庭花,只有因为贪官污吏而被激怒的百姓们。

    而在天坛里。

    坐北的高台上。

    王儁顶着红肿的脸,双眼被挤成一条缝,嘴巴里尽数血水,只能是满腔怨愤的嗡嗡着从嗓子里发出低沉的声音。

    在他身边的赵勉,则是缓缓抬起头。

    那双眼睛,已经是布满血丝。

    他看着坐在御座上的朱元璋,再看一旁站在另一张御座前的朱标。

    最后,赵勉看向了放置御座前台阶下的朱允熥。

    赵勉深吸了一口气,胸膛挺起,脖颈充血而立起根根青筋。

    “昏君!”

    跪在地上的赵勉,昂着头怒吼了一声,挥手指向陛阶上下的天家爷孙三人。

    “大明立国三十载,无数臣工协众合力,方平前元百年之乱。

    国初民生凋零,百业俱废,时陛下圣明,拔擢贤良于乡野,共襄国初,助力天下。

    然。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