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1n5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嫡子 > 大明嫡子 第922节
    翟善明显的愣了一下,语气也变得支支吾吾起来:“那也……那也仅此一例……这不一样。”

    “但武曌就是当上了皇帝。”

    “这不一样!这这这……这是两码事……”

    “武曌当了皇帝。”

    “殿下您这是要老臣的命啊……”

    “武曌皇帝。”

    “微臣……微臣再想想……”

    “武曌。”

    “臣……试试?”

    “……”

    翟善一副霜打茄子的模样,满脸即将康概赴死的模样。

    朱允熥却终于是端起了茶杯,喝了一口茶。

    “翟阁会从此名垂青史的!”

    翟善的嘴角抽了抽:“殿下啊……臣只求这一遭之后,死后不会被人掘了坟就是幸事了……”

    “你会名垂青史的!”

    朱允熥再一次,着重的复述了一句。

    随后,朱允熥又依次去了工部、兵部、户部、大明商号、大明银号,最后从大都督府返回西安门外的太孙府。

    洪武三十一年。

    正月初八。

    朝廷这时候早就开始正式办公了。

    在一场朝会上。

    吏部、工部、兵部、户部、大明银号、大明商号、大都督府联名上奏。

    经过四部、两号、一府的合议,因朝廷官办产业的发展需要,现已经各部司衙门决定,正式奏请朝廷增设授予宋柳红、罗淑云、齐永娣三人为正九品主办亲事女官。

    九品的官员任免,其实只要吏部批文就可以任免。

    但因为这个主办亲事女官的官职,乃是之前没有的,所以还是得要在朝会上得到旨意恩准,才能实现。

    当场,朝会上的文官理学老顽固们,便立马出班反对。

    朝廷此前让张二工那帮匠人进入官场,授予官职,本来就让不少人对此有所异议。

    不过看在张二工这些人都是有益于朝廷,又都是男子,给了官职也就给了。

    可现在,翟善这帮昏了头的混账玩意,竟然要给三个女子授予朝堂官职。

    这岂不是要让天下人笑话的事情。

    一时间,朝会上鞋子、袜子满天飞。

    若不是长得五大三粗的纠察御史们,抡着笏板一顿伺候,这场仗可就有的打了。

    最终这场朝会,以翟善为首的提议大明设立女官的团伙,武力值更胜一筹而取得胜利。

    朝廷,也明发旨意,内阁传谕各部司衙门,大明自此有了归属吏部管理、分别由大明商号、工部、户部管辖的三名女官。

    ……

    第七百零六章 男人们的愤怒

    随着朝廷正式授予宋柳红三女,成为大明女官的旨意颁布各部司衙门。

    这个消息,便以狂风般的速度,席卷了整个应天城,并开始极速的向外扩散。

    寻常百姓对此自然只有八卦热议的程度。

    人们好奇朝堂之上的大人物们,为何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又为何会开中原王朝千百年来头一个先例。

    人们更加的好奇,那三名成为当朝命官的女官,又到底是何方神圣,又长着怎样的容貌,又有什么本事能让朝堂做出这样的决定。

    对于寻常人来说,朝廷让三个女人当官,不过是多了一个可以讨论好久的事情罢了。

    对这些人而言,并不会产生直接的联系。

    反倒是对宋柳红三人本身,产生浓郁的兴趣。

    以至于应天城中在这一天就有流言传出。

    说是宋柳红三人生的是天仙容貌,而最近皇太孙因为皇权争斗落败,不光是向皇室索取了西城项目那个万女宫,还以皇权为要求,让皇室和朝廷同意了宋柳红三女当官。

    一个充满色采的八卦,就这样在应天城里甚嚣尘上。

    但是。

    宋柳红三女当官这件事。

    却在文官和应天城内的士绅阶层里,掀起了巨大的浪花。

    朝堂之上,那些反对的理学老学究们,虽然被翟善等人压制住,使得朝议奏请得到通过。

    但并不代表这些人就会从此闭口不言。

    而在民间,更是对此充满了抵制。

    今天的都察院和六科廊显得格外的繁忙。

    无数可以归属为理学中坚力量的官员们,在得到朝堂上消息,看到旨意的时候,就纷纷撸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了。

    大明开了千百年来的头一遭事情,不是一次两次了。

    以前不管怎么做。

    哪怕是摊丁入亩和洪武新政这样的事情,官员们都觉得是正常的。

    历朝历代,哪一家没有做过革新的事情。

    对于官员们而言,反对就仅仅是为了反对,仅仅是因为自己的利益去反对。

    这些人也最是清楚,中原千百年来,就没有真正长久的所谓的不可更改的祖宗之法。

    只是利益所在罢了。

    有利益的那就赞同,没有利益甚至要割让利益的那自然就要反对。

    可是。

    今朝,大明要让三个女人,成为官员阶层的一员。

    哪怕只是官品最低的九品小女官。

    那也是他们不能容忍的。

    这是另一回事情了。

    千年以来的最根深蒂固的思想,告诉这些人必须要坚定的反对这件事情。

    无数祖宗成法,数不尽的历朝历代的实例,被这些人从旧纸堆里翻了出来。

    甚至有不少人,和朱允熥产生了某种意义上的默契。

    他们统一默契的将武曌给拎出来,准备从朱允熥的另一个角度去剖析这个问题,表明女子是不能掌握权力,不然就是大明亡国的预兆,依此来反对宋柳红三人为官。

    原本不论是支持洪武新政还是反对洪武新政的官员们,这一次都默契的站在了一起。

    一场针对宋柳红三人为官的反对之声,正在快速的出现,并且将会有铺天盖地的反对奏章,将要在这些人的笔下出现,并会像前仆后继的巨浪一样涌进内阁中枢,冲到皇太子和皇帝面前。

    “祖宗成法!”

    “千古惯例!”

    “此举决不能开!”

    “……”

    坐落在太平门外,玄武湖畔的都察院衙门里,那些御史们愤怒的挥舞着手中翻找出来的书卷,飞扬着陈年的积灰,向在场的同僚们宣泄着心中的不满。

    都察院左都御史蒋毅,默默的端着茶杯坐在公堂之上,坐视眼前的衙门下属做出这些举动。

    蒋毅原本是工部侍郎,在当初确定要推行洪武新政的时候,和原户部侍郎祁著,同时做出了官位的调整。

    一个成了都察院左都御史,一个当了刑部尚书。

    而他们当时的上头,户部尚书赵勉、工部尚书王儁等人则被统统赶到了瀛洲四道。

    从根本上来说,蒋毅是这一场洪武新政下的政治失败者。

    在当初朝廷定下,言官必须要有确凿证据才能发起弹劾的要求之下,都察院的权柄便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而在后来随着高仰止以稳定交趾道、占城道的丰功伟绩返回京师,一举踏进内阁,开始执掌三法司权柄之后。

    都察院的权力和职责,就再一次受到了限制。

    这两年蒋毅坐在都察院左都御史的位子上,可谓是满心死寂。

    和蒋毅一样的。

    如今在都察院当差的御史们,也远比过去更加的辛苦。

    过往,他们只需要听闻些什么事情。

    又或者说的更露骨一些。

    只要在他们的利益范围内,需要在政治上针对某个人的时候,他们就可以随意的书写长篇大论的弹劾奏章,然后摆在一次次的朝会之上。

    但现在不行了。

    现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内阁会划定某个地方可能有一些问题出现,然后都察院派出御史前往调查。

    但于此同时,总是会有锦衣卫的人暗中调查。

    这就杜绝了都察院的人在地方上所要好处,然后回到朝中就书写一篇天下太平的奏章来。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