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1n5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嫡子 > 大明嫡子 第880节
    “万岁!”

    徐允恭脸上满是激动,从今天开始,大明所有漂泊在水面之上的战船和官兵,都可以被称之为大明皇家海军。

    这是一份前所未有的殊荣。

    而有了皇家海军之后。

    大都督府之下,人数和战力更强的陆军呢。

    一个皇家陆军的名头,怕是也不会太久远了。

    秋娘眨着明亮的双眼,看着眼前所发生的一切。

    这是她从未见识过的大明,一个让所有人都热血沸腾的大明。

    而她眼前这支刚刚被唤作大明皇家海军东海舰队的船队,即将扬帆起航,前往新大陆,或许很快,自己的夫君就能乘坐这些战船回来了。

    朱标没有阻止这些人的沸腾。

    从朝廷开始改革,逐渐剥夺兵部的部分职责,专门集中在大都督府的那一天开始,皇室内部就已经明确了,大明所有的武装力量都必须要始终被控制在皇室手上。

    一个皇家海军的名头,算不得什么。

    徐允恭看太子并没有反对,便抬头看了一眼天色。

    在确定差不多到了计划的时间。

    徐允恭上前一步,神色庄严。

    “皇家海军。”

    “起航!”

    远处的栈桥上,战鼓雷动。

    号角声悠长深远,让江面掀起层层涟漪。

    一面面巨帆展开,眨眼间就被风吹鼓。

    蒸汽战船打出了巨大的汽笛声,在一阵浓烟之后,缓缓的移动起来。

    码头上,是龙江造船厂的工人们,在欢呼着。

    在热闹沸腾的人群中,朱标缓缓回头,看向身边的秋娘:“放心吧,炆哥儿很快就回回来的。”

    ……

    “朱允炆,下次你再这样,我可救不了你了!”

    一望无际的平原上,孙成提着刀,满脸愤怒的冲着浑身是血的朱允炆喊了一声。

    朱允炆将手中已经卷了刃的刀插在地上,顶着满脸的血水,冲着愤怒的孙成露出一口白牙。

    在他们两人的周围,辽阔的大平原上。

    被大明武装和训练过的印第安人联军,正在进行着战后清理。

    这是他们攻伐的第三十七个反对大明存在于新大陆的印第安部落了。

    而根据大明所属的印第安人汇报,草原上那些反对大明存在的印第安部落,正在一步步的联合起来。

    幸运的是,更多的印第安人在投靠大明,希望能加入到大明所带来的光荣的进化之中。

    西海岸河道两侧的绿地,已经被朱允炆他们开垦出了无数的良田。

    他们所带来的种子,正在茁壮的发育生长着。

    属于新大陆的粮食,也被实验性的栽种了很多。

    朱允炆还记得上林苑监这几年做的事情,也记得他们来到新大陆,新鲜作物的价值远大于那些不可移动的矿产资源更加重要。

    看着愤怒的孙成。

    朱允炆只是将脚下的一名反对者尸体踢开。

    “你要不在这里,我还不敢这样。”

    这话一出口,孙成顿时哑然,脸上怒气全消,只剩下满脸的无奈。

    他持刀上前,目光警惕的看着平原周围的尽头:“我们需要回去了,重新组织人手,训练本土人,还要重新将咱们那座城池加固,防备印第安人联军到来,固守等待朝廷的支援。”

    “知道了,知道了。”朱允炆有些无所谓的摆摆手:“为朝廷守住新大陆的前哨基地,等待朝廷大军到来,才是我们大举进攻的时候。”

    孙成点点头:“现在的局势,对我们已经很好了。只要守住基地,让投靠我们的本土人坚定信念,这片大陆早晚都是咱们大明的。”

    朱允炆撇撇嘴。

    转头看向草原上的本土人联军。

    他吹动了口哨。

    那些被明军操练的本土人,便开始从四处围拢过来。

    大陆西部的清除计划,已经执行的差不多了。

    再打下去,只会让本土人消耗过多,从而导致军心涣散。

    这个道理,朱允炆自然懂。

    他转过头看向西边。

    在连绵的山脉后面,是他们建立的坐落在海岸边的基地,一座尚未命名的新城。

    城外的海边,深水区域,一个码头也正在由明人带领着本土人加紧建设之中。

    当王师扬帆起海岸之日,便是大明掌控新大陆之日!

    ……

    第六百七十九章 太子爷要大开杀戒了

    洪武三十年。

    大明似乎是在一夜之间,变得让所有人都陌生了起来。

    应天府的天空,很少再能看到过去那片湛蓝的天空,灰蒙蒙的天空层层落下,变成了应天府府库里白花花的税银。

    直隶总督衙门正在如火如荼的从南直隶一十八府手上收缴权柄,应天府积攒下来的成熟工业化改革,也同时自京师向着南直隶一十八府席卷而去。

    从京师出发的水泥路越修越长,已经开始在南直隶一十八府组成一张密集的路网。

    工部正在雄心壮志的规划着一项前无古人的空前工程。

    他们要在工部尚书张二工的带领下,在奔流亿万年的长江天堑上,横架一条可以让人们如履平地的桥梁。

    技术上,河道总督衙门已经为工部积累了诸多的经验。

    黄河上游的减水坝基本已经修成,河道总督大臣潘德善在开年之后,从洛阳城为朝廷送来了整整五车河道水利道路系统的经验总结。

    白花花的银子,金灿灿的黄金,从瀛洲四道、南域诸地发掘开采运回,自户部手上转变成雇佣百姓做工的钱粮。

    应天府西边的太平府正在建立起一个庞大的钢铁产业集群,以长江为纽带,上游各地产出的钢铁原料和钢铁原件,被源源不断的运送到太平府境内。

    朝廷所需的重型火炮、蒸汽机等大型钢铁构建,产量正在一日高过一日。

    龙江造船厂下达的新型铁甲蒸汽战船的原料需求,也已经递送到了太平府钢铁产业集群。

    成人腕臂粗的铆钉成批量的被锻造出来,送过太平府连接应天城的铁路,被运抵龙江造船厂。

    借助江水带动的水锤,整日整夜的被抬高,然后重重落下,将每一片钢铁锻造到匠官们设定的标准。

    这些钢铁片,一旦被水锤锻造成型,就会通过江船直接送进龙江造船厂。

    南直隶的百姓们已经不再单一的追求进入官办工坊做工。

    因为直隶总督衙门发布一条全新的新政命令。

    自洪武三十年九月十八日开始,凡南直隶一十八府境内做工的百姓,都将获得一份名为养老保险的保障。

    这项保障自然是有限制和要求的。

    百姓们需要彻底脱离务农,至少每个月需要有二十天的白天是在官办或者民办工坊做工。

    在达到要求之后,这些百姓需要持续或总计在工坊做工二十年,方可开始领取保障。

    钱并不多,按照直隶总督衙门的前期规划,大抵每个月能领到三百文的保障。

    而这一笔钱,将完全由百姓们所在的工坊缴纳,由南直隶境内税署各分税司负责征收,转移大明银号统筹投入地方上的各项商业投资中。

    在经历了邹学玉的上一次摧残之后,南直隶的商贾们已经彻底摆烂了。

    他们这个时候要是从南直隶搬走的话,说不得又要再被官府狠狠的征收一笔不知道什么名头的税款。

    而每个月只要给那些工人们缴纳一百文的养老保险,算一算也不至于让自己亏本,除了老老实实的开始执行总督衙门的行政命令之后,这些人倒也是开始琢磨着该如何逃避这条规定。

    大明正在从南直隶开始,逐渐成为人们过去无法理解和设想的模样。

    就在邹学玉大开大合推行南直隶各项改革的同时,之前早就确定下来的直隶总督衙门以下各级官府吏员考核,也终于是推上日程。

    按照邹总督的意思,八月初十是个好日子,整个南直隶府县官府,包括转运司、两淮督盐转运使司、漕运司都需要参与考核。

    为此,好几个南直隶的转运司联名督盐转运使司、漕运司上奏内阁,反对直隶总督衙门这样无理的要求。

    他们的理由很充分。

    这几个衙门过去一直都属于朝廷直接管辖的。

    各转运司的设立,是为了朝廷调度钱粮之用。两淮督盐转运使司则是干系着两淮地区,每年价值数百万两食盐的营生。而漕运,更是牢牢的维系着帝国北方的粮草物资。

    这些衙门,在过去要么是归户部管理,要么就是直接受皇帝任命。

    现在邹学玉一口气,要将这些衙门里的吏员都纳入到南直隶吏员考核之中。

    这些衙门自然是异口同声的反对。

    只是奏章送进了内阁,很快就被打了回来。

    上来还留下了内阁首辅和次辅的联名批注,要求这些衙门主官牢记直隶总督衙门设立之时,皇帝给予的权柄。

    直隶总督衙门的权柄有哪些?

    这个时候,人们终于开始从过去的朝廷公文堆里翻找了起来。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