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1n5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嫡子 > 大明嫡子 第865节
    二者只要勾结在一起。

    湖广道可真的就要在几年前起大乱了。

    朱允熥嗯了一声,转口道:“再和辎重营说一声,在澧水河边选一块地方,增建粮仓吧。”

    ……

    覃江龙是大庸县茅岩河镇的百姓。

    茅岩河镇在大庸县城和永顺宣慰司之间,河对面就是永顺宣慰司地界。

    该镇距离大庸县城五十多里地。

    小半都是山路。

    覃江龙从拿到前面十来天干活的工钱之后,就为家里的老爹老娘还有婆娘孩子,在县城里买了些东西,顺带着为全家扯了些布,预备着让自家婆娘为一家老小缝制一身新衣裳。

    带着一大包的东西,覃江龙从领到钱当天的午后,与同镇的另外几个人一起往回赶路,到第二天下午,终于是回到了茅岩河镇。

    茅岩河镇不大。

    百来户人家,若是放在中原,最多也就是个大点儿的村子。

    所以覃江龙他们这些人回来的时候,立马就引起了整个镇子上的人注意。

    尤其是覃江龙他们那大包小包带回家的东西。

    很快,真相和原因就传入了镇子上每个人的耳中。

    覃江龙心里念叨着县尊说的,拉一个人给二两银子的事情,回到家只是将带回来的东西放下,将娃娃赶出家门,关上门,急匆匆的和婆娘钻进被窝里捣鼓了一阵,就出了家门。

    等覃江龙出了家门,到了镇子上。

    这才发现,另外那几个一同回来的同伴,竟然是早就将消息传开了。

    覃江龙不由的暗骂了一句,自己大概要错失一大笔银子。

    便将心思放在了河对岸的麻阳村的亲戚家。

    “龙哥儿,这时候才出门,这是和嫂嫂准备再要一个娃娃?”

    “龙哥这世间可是匆忙,可是这几天累着了?”

    镇口,一阵嘲笑声传来。

    人们笑过之后,便将心思放在去县城做工的事情上。

    覃江龙只是笑呵呵的不做声。

    这帮人只是将心思放在自家镇子上,大概不会想着对河对岸永顺宣慰司地界上拉人头。

    “反正县尊也没说只许咱们大庸县的人做工。”

    “都是朝廷的事情,大庸县的人可以做,对面永顺的人自然也能做。”

    覃江龙小声的嘀咕着,不知不觉已经是走到了河边。

    他抬头看向对岸的麻阳村,脸上露出笑容。

    自己也不用全挣了那拉人头的二两银子。

    只要给对面麻阳村亲戚和其他人一两银子,自己得一两银子,就可以让他们在这十天里往西边更远的地方拉人了。

    一本生意经,已经无师自通的在覃江龙的心里出现。

    ……

    第六百六十八章 人山人海

    像覃江龙这样的人还有很多。

    毕竟大庸县才多大。

    可是整个西南又有多大。

    这些百姓最是清楚。

    本村本镇的人都不够他们拉人头的,这些从县城做工领了钱回家的百姓,自然就将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

    大山里头,虽说道路难走,可人们之间总是沾亲带故的。

    朝廷在大庸县招工作干活,给足钱粮的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一般,在西南的十万大山里飞快的传递着。

    第八天。

    茅岩河镇去往县城的道路上,早早的就已经聚集了数不尽的人。

    妇孺老幼站在道路两侧,满眼期待的望着自家的儿子、丈夫、父亲。

    往日里总人口不过四五百人的茅岩河镇,此刻镇外的路上却聚集着不下三千人。

    从茅岩河对岸永顺宣慰司境内过来的人,自然不会有家人陪伴。

    如此一算,在剔除掉茅岩河镇的妇孺老幼,光是这里就聚集了不下两千五百名要前往大庸县为朝廷做工的百姓。

    这些百姓,也不分汉人、土人、苗人,都聚在一起,热切的讨论着去大庸县为朝廷干活的事情。

    在人群最前面,覃江龙自然是最引人注目的。

    这里两千五百多名即将前往县城干活的人里面,有一千七百多人是通过自己和对岸麻阳村的人给拉过来的。

    就算是分出去一两银子的拉人头费,可只要自己能将这些人在今天带去县城,自己也能拿到实实在在的一千七百多两银子。

    一千多两的银子!

    这在往日,就是将整个茅岩河镇给卖了,也卖不出这么多银子。

    以至于此前和覃江龙一同在县城干活,回来拉人头的其他几人,眼睛里随时随刻都透漏着羡慕的神色。

    倒是覃江龙有些可惜。

    要不是只有自己一个人,导致消息在第三天就被同镇的其他几个人知道,然后学着自己如出一辙的一个人头分出一两银子,在场这两千五百多人的人头费,都得是自己的!

    有了这么多银子,自己往后都不用再待在这偏僻大山里的茅岩河镇了。

    等拿到了银子,直接就可以在县城里买一座院子,然后给一家老小都接进县城里过日子。

    甚至还能在县城外头买上几十亩一等的水浇地。

    茅岩河镇的妇孺老幼们,聚在自家二郎跟前,小声的叮嘱着。

    覃江龙却是将自家的人喊过来,看了一眼日头快要到出发的时辰,便低声叮嘱道:“我带着人去县城干活的时候,你们在家也不能忘了继续去对面永顺招人,还是一个人头一两银子,托请咱们家在对面麻阳村的亲戚帮忙。只要来了人,就让他们去县城,到时候报我的名字或者寻我都可以。咱们家能发多大的财,就看这一次了。”

    家里的父母妻儿,纷纷点头。

    有覃江龙之前带回家的银子和东西,一家人现在只想着能赚更多的银子。

    覃江龙又对已经年迈的老父母说道:“家里的地能不种就不要种了,您二老也都上了年纪,给镇里其他家种便是,咱们家收些口粮就好。

    等回头咱们家在县城了安家,我就在城外买上一些地,再雇几家人,咱们家到时候不用再干活都有吃不完的粮食了。”

    老父母听着儿子这般孝敬,自然是连连点头。

    倒是心里头还是念叨着,要将今年这一茬庄稼给伺候好。

    覃江龙又对儿女叮嘱道:“你两在家也没什么事,往后没事就往麻阳村跑,盯着一些,家里爷爷奶奶也多照顾着。回头去了县里,爹给你们送进学堂,说不得往后你们也能读书做官寻个好婆家。”

    儿女立马是乐的不住点头。

    大山里的孩子,总是幻想着外面的世界是怎样的,也总是想着能有朝一日走出去。

    不管儿女的欢喜,覃江龙最后对着跟了自己一辈子的婆娘,小声说着:“嫁到我家辛苦半辈子了,等这次我带着人领到银子,就在城里买几间屋子。回头再买几个伺候人的丫头,每天就伺候着你和爹娘。”

    婆娘羞答答的白了男人一眼。

    伺候人的丫头大抵是真的会伺候人,只不过伺候谁就说不准了。

    婆娘推了覃江龙一把:“赶紧带着人去县里吧,千万别误了朝廷和官府定下的日子。”

    “晓得晓得。”

    覃江龙点着头应了下来,便转身看向路上的人群。

    他招呼了一声,便开始头也不回的向着大庸县城方向赶路。

    如茅岩河镇这般好似大军出动的场面,这几日接连在整个大庸县周边的大山里发生。

    自古财帛动人心。

    过去要是有人说朝廷会给他们好处,定然会招来一顿唾骂。

    可这一次,在那一千五百多名大庸县百姓带着朝廷发的银子回家,再也没有人会质疑了。

    去县城,赚银子。

    已经成了所有人的共识。

    有些离着大庸县城远一些的地方,人们早几日就开始出发。

    百姓们的智慧也在这时候展现了出来。

    如同覃江龙对家人的叮嘱和安排一样。

    那些路远的百姓,也是托付了家里的人继续在更远的地方拉人头。

    即便是在往年,可能会为了争夺一条河水而发生过冲突的几个村子,这个时候也尽数放弃前嫌,拥有着共同的目标。

    而在大庸县城外。

    从那些百姓们拿着钱回家后的第五天晚上开始,就有人陆陆续续的带着人回来。

    消息在夜里头被分别送进了县衙和城外大营。

    县令李雨龙第一时间从温暖的被窝里跑起来,安排衙门里的人在城外安置那些回来的百姓。

    大营里也很快就传来了消息。

    开始让回来的百姓们,在县衙这几天准备好的营地外面,继续扩建工人营地。

    钱粮自然是足数拨付。

    为了能让接下来源源不断从大山里走出来的百姓看的真切,朱允熥更是让辎重营和大庸县,将百姓们的工钱三日一发。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