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1n5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嫡子 > 大明嫡子 第823节
    “天下经济之道,在于民,在于生产。”

    众人坐定之后,朱允熥便缓缓开口,定下调子。

    生产到底有多重要,朱允熥可是很清楚的。

    建立在生产之上的经济结构才是最稳定的。

    “朝廷设立商号、银号,并非是要与民夺利,而是要为民造福。”

    “幸得陛下信赖,孤得以暂领两处事务,托付希望。”

    “近些年,大明宝钞贬值过盛,百姓对朝廷发行之宝钞,信心亦是日见低密。为此,孤于圣前奏对,得以铸金银钱及铜钱,稳定民间万民之所需,控抑钱价,以此造福百姓。”

    “百姓多生产,而苦于无路。商号可解百姓之困,福百姓家资。倘若有人经营短缺,银号可借贷,商号可占股。若有朝廷所需之物民间难寻,疑惑民间难以独立制造,商号亦可自设工坊,为国生产。”

    “诸位都是朝堂贤能之辈,值此新政如火之际,万民翘首以盼,当勉力而行,勤恳做事,朝廷不吝封赏。”

    这是对所有人说的话。

    等到大多数人散去,场内便只剩下了零星几人。

    能留在这里的人,那都是朝堂之上的核心人物。

    朱允熥这时语气也松缓了一些:“金银铜钱的事情,还要等内府库那边将钱范弄出来,才能铸造。但三者之前的兑比现在便要晓谕百姓知晓,容不得出错,也不能让百姓有所损失。万不能将一桩利国利民的好事,给办砸了办成了坏事。”

    夏原吉当即拱手道:“此前内阁会议,殿下有过提议,臣等也几番商酌。深以为,钱钞兑比当固定下来,视天下之情形若有需要,再行更换,如此方可稳天下之经济。”

    朱允熥点点头。

    按照他的想法,金银铜钱之间的兑比是一比十比一万。

    一两黄金等同于十两白银,一两白银则可当一千文铜钱。

    大明过往是因为缺铜少金银,所以国初的时候才创造性的,以前宋交子为灵感,弄出了大明宝钞。

    可是宝钞只是没有根底的纸,朝廷这些年弄出来的太多,民间愈发的不能接受。

    而这两年朝廷税赋增多,新政推行迅速,海外金银不断涌入,更有诸多铜矿探明并加以开采。

    大明朝现在不缺这些东西。

    完全有能力重新制定一套新的钱币体系。

    坐在一旁的直隶总督大臣邹学玉,则是眼生欢喜。

    现在外头的金银兑比已经是一比三了。

    要是这个时候银号代表朝廷,确定下来一比十的兑比。

    邹学玉情不自禁的便笑出声来。

    到时候,恐怕就是遍地悬尸了。

    众人对邹学玉的笑声,选择了无视和包容。

    毕竟这些天,邹学玉承受了太多的诽议。

    这位大明朝第一位直隶总督大臣,如今所面临的压力是空前的。

    商号和银号的设立为什么会选在这个时候,在略显仓促的情况下开张。

    所为的,就是支持直隶总督衙门,在直隶道为朝廷先行尝试洪武新政的再次革新。

    夏原吉继续说道:“微臣以下令户部,凡直隶道一十八府百姓,可于随后设立于各府县之银号分号,以宝钞按市价兑换钱钞,或再往后以宝钞兑换银钞使用。”

    朱允熥当即肯定,并说道:“银钞不可发行过多,此乃朝廷之信誉,当以银号总号压仓金银为准,依照数额发行,不可使之成祸乱社稷之物。”

    金银铜钱的铸造已经是势在必行的事情。

    至于银钞,也就是银票,皇室和内阁都很慎重。

    提醒了一句,朱允熥的目光便移向了一旁的孙狗儿。

    银号和商号,虽然都是由宫里和宫外一同管理的。但银号却还是以朝廷为主,用的人也多是从朝廷调过来的。而商号却几乎都是内廷二十四司衙门出的人。

    毕竟即便是现在,在朝堂之上那些官员看来,商人依旧是不入流的。即便是为国生财,对于他们而言同样是不能触碰的。

    这就给了内廷二十四司衙门的人一个能得以出宫当差办事的机会。

    孙狗儿见太孙殿下的目光看了过来,便当即起身。

    “回禀殿下,商号已从银号借贷百万两,用以此次直隶道秋收之际,下乡收购百姓粮食。”

    朱允熥面带笑容。

    既然直隶道那些人想要借计亩征银一事,准备着大发一笔,他就不会介意趁此机会狠狠地敲打他们一番。

    “孤前番去过一趟上林苑监,少师说的很中肯,今年是少有的丰收之年,稻谷长得很不错,收成想来也会有惊喜。加之近来天公作美,收成之际也无风雨,谷子打下来晒两日就可入库。商号是为百姓造福的,粮价当比照往年,以此为基础,万不可短缺了百姓。”

    孙狗儿连连点头。

    到这里,今天的事情大抵也就定下了。

    商号、银号,这个时候设立,确确实实就是为了针对直隶道境内的那些想要在对抗总督衙门之余,趁机大发一笔的人。

    朱允熥目光幽幽,他与邹学玉一样,很想看看到时候直隶道地界上,到底能有多少悬尸。

    对这些已经知道或以垄断、或以抬价压价等方式,肉鱼百姓的人,朱允熥向来是痛恶的。

    既然他们能用抬高银价的方式,来低价收购今年秋收下的粮食。

    朱允熥不介意让这些土包子看一看,金融战争到底是怎样的。

    尤其,是在以强权的统治下,进行的金融战争。

    从玄武湖回宫的马车上,朱高炽默默的坐在靠窗的位置,眼神不时的瞥向朱允熥。

    朱允熥被盯得有些烦了。

    睁开双眼,瞪了朱高炽一眼。

    朱高炽立马说道:“你别说这些事情,都是你才想到的!我深以为,你是在回京之前,就想好了这些事情,对不对!”

    他没有疑问,而是很肯定,这是在质问。

    朱允熥默默的点点头。

    “新政已经到了关键时刻,必须要做出新改变。”

    “直隶道的设立是在我的意料之外,没想到咱们家老爷子还是会有这么大的魄力。”

    朱高炽抿了抿嘴:“所以你就借机,将这些事情办下来了?”

    “对啊。”朱允熥露出笑容:“既然地方上人的敢抬高银价,甚至是不惜抵押也要筹措银子,就为了能从百姓手中剥下一层肉,好肥了自己。那孤……自然不吝用银号定下一个钱钞等比,叫他们这一回个个都成破落户。”

    “仅仅是直隶道?”朱高炽有些怀疑。

    朱允熥摇了摇头:“银号自然不限于直隶道,宝钞现在已经开始有败落的苗头了,但朝廷现在很有钱,只能说是刚刚好踩在这个时机上。但真正要紧的还是后面的银钞,以金银锚定,日后我大明再对外交易上,才是真正大显神威的时候。”

    用一张张的纸还回来海量的资源,继而彻底掌控这个世界上所有已知地区的经济命脉。

    朱允熥很想尝试一下,自己到底能不能做成。

    朱高炽又说道:“那商号?”

    朱允熥看了一眼小胖,轻声道:“有些事情可以交由民间去做,但有些事情,我以为还是得掌握在朝廷手上为好。”

    车厢里安静了下来。

    朱高炽想了想,最后轻轻的靠在车厢上。

    他现在很想看到,那些筹措了一堆银子,最后发现却花不出去的人,会有怎样的反应。

    ……

    第六百三十八章 直隶道即将遍地哀嚎

    朝廷设立大明银号及大明商号的消息,是伴随着洪武二十九年的秋收正式开始的。

    深秋里,江南大地上是一望无际的金黄。

    而那些田埂和山上的林木,就成了装点着一块块金黄琥珀的翡翠镶嵌。

    这是富饶的场面。

    田间地头,无处不在的,都能听到百姓们发出的喜悦的笑声。

    这是有关于丰收的日子。

    大明洪武二十九年是个难得的丰收年,家家户户的田地里都引来了粮食增产的消息。

    百姓们走进放光水又晒干了的稻田里,将那些被金灿灿的稻穗压弯了的稻谷杆子割下,捆扎在一起。

    当一片片的金黄琥珀是留下一丛丛短短的根茎,百姓们便会带着满脸的笑容,将远比身子更重的稻谷挑在肩上,送到村庄外的晒谷场。

    家中的妇人们便会立马将那一颗颗饱满的稻谷,从沉甸甸的稻穗上分离出来。

    各家各户都有一块专属的晒谷场。

    打下来的稻谷,就会立马被摊平在晒谷场上。

    今年的光景甚好,秋收前好一段时间开始,便是整日整日的万里无云,如今秋收开始了,也不见会有什么雨水落下。

    这时候已经到了正午,温度最高的时候。

    秋老虎阵阵灼人。

    从天未亮就开始出门的百姓们,按照过往的经验,开始从稻田里走出来,几家人聚在一起,躲在田埂上种植的分界树绿荫下。

    几家人的伙食被孩子们装在竹篮里,送到了田埂上。

    忙活了一阵天的大人们便开始大口大口的补充着能量,像这样在正午还能有干饭吃的日子,只有在农忙的时候才会出现。

    便是这些年大明国力日益强盛,百姓们也开始逐渐流行起一日三餐来,但正午和晚上还是以稀饭伙食汤饭为主。

    孩子们在家里,早就围着娘亲、祖母吃饱了肚子,这时候便在田地里逮捉着各种昆虫。

    稚童的欢声笑语,取代了百姓们农活时那吭哧吭哧的声音。

    应天府靠近镇江府的江边庄子上。

    男人们放下了手中的镰刀,躲在林荫下,吃着家中孩子送来的干饭,随着肚子里装进去食物,闲聊也就开始了起来。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