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1n5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嫡子 > 大明嫡子 第801节
    那么一切的灾难,都将会被避免。

    “大明可以不去占领新的土地,但大明必须弄清楚,这个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朱允熥说出了一句决定性的结论。

    知己知彼,方可百战百胜。

    朱高炽亦是点头道:“如此说的话,倒是可以让炆哥儿和孙成带着人,走一趟那条海峡。”

    朱允熥点点头,却又摇起头:“不光是那条海峡,也不光是那条海峡对面的陆地。我准备发一道太孙教令,传告天下人知。”

    传告天下的太孙教令。

    朱高炽来了兴趣,脸上露出好奇的神色。

    朱安(顺安王阿卜只俺)默默的跟随在两人身后,心中一阵的欣喜。

    还好自己对大明投诚的快。

    不然,恐怕自己现在早就已经横死于呼伦湖那边了。

    而往后,自己将会以大明顺安王的身份,享受着帝国所带来的一切荣耀。

    朱允熥开口解释道:“传告天下,凡出海、出关,得见中原未曾可知之地,记下其地族群、人丁、风貌、资源等见闻,只消带回大明,朝廷便以厚赏。”

    西方人只靠着几条破船就能寻找到新大陆。

    没道理,坐拥一支庞大舰队的大明,以及民间拥有的无数海船,不能寻找到那些还不为人知的土地。

    西方当初的那几条破船,放在如今的大明能算得上什么?

    朱允熥很认真的比照思考了一下。

    大概就是连大明水师的后勤辎重营序列都进不去,更不要说成为大明水师的主力作战舰船了。

    至于和民间的那些海船比较?

    他又认真的想了一下。

    前番出京北上之前,他就听闻,以中山王府为首的那帮做着海运营生的功勋人家,已经将旗舰的载重提高到了三千料。

    更有传闻,中山王府正在和内阁以及工部商议,能否让朝廷放开五千料以上的海船建造及拥有权。

    并不是只有工部掌握着天下间最顶尖的匠人。

    中山王府等人家名下,也有数不尽的能工巧匠。

    甚至是有传闻,只要朝廷能放开民间海船载重,他们就能打造出上万料的海船。

    前所未有的货运载重量。

    明人,已经开始爆发出与过往大为不同的风貌。

    以国家之力,探索如今的世界。

    朱允熥甚至幻想出,当将来的某一天,大明探索海外新土地的海船,在海洋之上遭遇西方人的海船。

    大概都不需要发起进攻。

    只要船身压过去。

    西方人那所谓的战船,也只能是沉入海底了。

    一帮海盗的后人,当真能自己建造一个全新的世界?

    朱允熥又开口,提醒道:“传信蒋瓛,让他准备好人手,凡是出海、出关的人,严查随行所带之物。”

    朱高炽立马接过话:“一切书籍和文字,不得出大明?若是如此的话,是否要再提醒蒋瓛一下,尊教令而出的人,身边都要安插上锦衣卫的人暗中跟随?”

    “可。”

    朱允熥平静的回了一个字。

    三人沉默了一阵。

    在他们身后的大青城方向,牧民和明人不分昼夜的建设着。

    而在城外,同样也有着建设任务。

    一座大青城不可能将所有人都容纳下去。

    作为将来北控草原的政治、军事中心,大青城必然会驻扎数量庞大的明军以及众多的官府衙门,及其延伸的附属官府机构。

    而如今已经坐拥近二十万人的大青城,也定然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挤在城中。

    笔直的道路,连转角处都被修成了直角。

    一处处的村庄,四四方方的不带半分偏离。

    靠近河流的区域,被开垦出了水田,依旧是四四方方板正的形状。

    在大青山下,所有肉眼可见的东西,几乎都是笔直方正的。

    而河流之外,则是广袤的草场。

    然而即便是在这里,也被认为的用木栅栏分割出一片片方正的草场,用于让牧民们驱赶牛羊轮换草场,保证草场的牧草能稳定生长。

    几人漫步在城外平坦的道路上,不时便能遇到那些做活忙碌着的牧民和明人。

    这些人往往也只是有些意外,随后恭恭敬敬的站在远处施礼,而后便继续做着自己手头上的活计。

    建设总是一件能让人喜悦的事情。

    朱允熥轻声开口:“要和邹学玉说一声,让他在应天府找些有经验的人过来,看看能不能在大青城弄些工坊出来。

    大青城不行,那就在大同或是宣府建造工坊。如此,北方也能有些基础,看看往后能不能借此将北方给拉起来。”

    应天城发生的事情,在大青城总是遥远和迟缓的。

    不论是朱允熥还是朱高炽,目前还不知道,他们嘴里的那位应天知府邹学玉,即将走马上任手握重权的直隶总督大臣。

    朱高炽点点头,将朱允熥吩咐的事情记下。

    朱允熥又转头对朱安吩咐道:“告诉牧民们,他们饲养的牛羊,朝廷会收购的。但大青城要探索出一条,能长期保证牛羊肉新鲜度的法子,如此才好将大青城和草原上产出的牛羊肉,给送到应天城去。

    百姓目下大概没能力日日吃肉,但军中的将士们却是要保证的。朝廷前番再次下旨增建地方学堂,供给百姓子女学习,诸如这些地方,也还是要多些肉吃。

    只有我大明的孩子们长得更壮实一些,才能保证将来不会如前宋一般。百姓健壮,便是国家健壮。百姓有学识,便是国家有学识。”

    对此,朱安似乎早有应对。

    只见他沉声开口:“臣下先前也与牧民们商议过,准备打造一个可以由马车拉动的冰窖出来,到时候或许能改善一二,将北方的牛羊肉运到南方还能保持新鲜。”

    “哦?”朱允熥面有好奇。

    朱安则是笑了笑:“倒还是从殿下这里来的法子,臣下准备以硝石在途中不断造冰,保持那马车上冰窖里的温度。

    至于这冰窖,则是内外以棉花充实。臣下等人发现,这棉花不光可以保暖,还可以保冷,想来用在这里也应当是可以的。

    只是现在还在实验,路程只能在百里左右,还需要继续改进。”

    这不就是自己很久很久以前见过的那种夏日移动冰棍贩卖桶吗。

    似乎是一个可行的方式。

    朱允熥点头道:“若是不成,便晒成肉干,或是腌制也可。”

    毕竟从大青城到应天城,中间可是隔着好几千里的路。

    朱允熥也不可能强人所难,让朱安他们将新鲜的牛羊肉运到应天城里去。

    然而。

    就在这个时候。

    一旁的朱高炽,却像是看傻子一样的看着两人。

    “你们为什么不能将活着的牛羊,赶到应天城外宰杀呢?这样,不就是最新鲜的牛羊肉了?”

    说完之后,朱高炽脸上还满是疑惑的摇了摇头。

    一阵风刮过。

    朱允熥和朱安两人对视一眼。

    他们绝不会承认,自己刚刚像个傻子一样,在那里讨论着如何保持牛羊肉的新鲜度。

    “今天的天真蓝啊!”

    朱安抬头望天,嘴里发出了一声感叹。

    朱允熥在一旁点头附和着:“我家老爷子和老爹若是能来看看,就好了。”

    朱高炽抽抽鼻子,看着这两个傻子,却是迟疑着说道:“不过若是将牛羊赶到应天,却是要留意路上还得保证牛羊不能走路走瘦了。

    但是出了关,南边却是牧草稀少,这样算起来也不是最好的法子,却只能是保证肉质新鲜罢了。”

    该表明自己不是傻子的时候到了!

    朱允熥大手一挥:“只要在沿途官道两侧,交于驿卒择地种植牧草便是!选那些河流众多,水源充足的地方。如此,总是能尽力保证南下的牛羊不会饿瘦了。”

    对于能用人力解决的事情,便不可能成为困难和麻烦。

    仅仅是呼伦湖一战,前线报上来因伤而无法再在军中的将士数量,就已经超过了五千人。

    这些都是重伤。

    接下来,按照这几年的规矩,自然是要被分批安排到各地官道驿站或是官府衙门里去的。

    至于那些负伤,却不一定就要退出军伍的将士,也会有税署的人前去甄别,再弄去税署衙门成为一名光荣的大明税兵,为国家征收赋税。

    弄一条全是牧草的南下官道,对于大明来说不过是一句话的事情。

    朱高炽张张嘴,最后却是默默的闭上。

    毕竟这法子几乎是挑不出毛病来的。

    不过,朱允熥却是叹息道:“最好的办法,还是有一条能从大青城直通应天城的铁路,只要在火车上装满牧草,只需要十来日的时间就能将牛羊拉到应天去。”

    朱安眨眨眼,脸上满是好奇。

    这是他第一次听说,从大青城到应天城只需要十来日的时间。

    若是以八百里加急,到也是能做到。

    但要是驱赶着成千上万的牛羊,那这样的时间,只能用神迹去形容了。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