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1n5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嫡子 > 大明嫡子 第769节
    “我气的是他明明能换个法子,却偏生不想着好好当官。现在弄这么一出,往后大明朝的内阁里,再也不会有他的位子。”

    朱允熥亦是幽幽的长叹一声。

    “鼎石爱吾,拳拳之心,历历在目。”

    幽幽的声音,许久不曾平息。

    方才铁铉看似是态度强硬,但他偏偏是带着一帮文武来的。

    这些事情落在那些人眼里,那自然是铁鼎石这位人屠,已经凭着皇帝的旨意,将这一次举国北伐的话语权握在了自己手上。

    那么时候,不论他干出什么事情,不论到时候关外草原上发生了什么事情,都与英明神武且仁慈的皇太孙无关。

    “他是打定主意要做孤臣了。”

    朱高炽叹息一声,一时间也不知道自己该说些什么好。

    朱允熥哼哼着,转身坐在一旁。

    “既然如此决定了,那就让他做个孤臣吧。”

    ……

    “咱们这一次出关,便是要做好孤军深入的打算。”

    “干粮带足了,前面还能有军粮送上来,等出去一段距离之后,咱们就只能靠劫掠鞑靼人吃饭了。”

    “每个人刀枪都带上双份的,弓箭带三份。”

    “老子只有一句话。”

    “跟着老子,一起杀狼崽子,战利品全是你们的,老子的军功也分给你们。”

    “但你们要是软脚了,要让老子给拉回来,那什么都和你没关系。”

    大同城外。

    御河河畔。

    还是熟悉的练兵场那座土台上。

    蓝玉披甲在身,一手叉腰一手压刀,冲着面前密密麻麻一大片牵着战马,装备完毕的官兵们不断的怒吼着。

    军阵里,传来了一阵笑声。

    所有人都在等待着最后那道军令的下达。

    蓝玉转头望向城头。

    城头上,有一群人影。

    他知道这些人影里,有皇太孙,也有铁鼎石那个人屠,还有诸多要出关与鞑靼人正面作战的将领。

    蓝玉脸色一振,奋力拔出腰间佩刀。

    “上马!”

    “出征!”

    ……

    第六百零三章 关外第一城

    苍茫的草原上,一条蜿蜒着的黑线,正在缓缓的向着北方滚动。

    草原并非是一望无际的平坦,地形高低起伏,望不见黑线的首尾。

    空荡荡的草原上,风没了阻挡,好似只需要轻轻一口气,那一面面竖起的旗帜,都能呼呼作响着飘扬。

    在黑线的那边,遥远不可见的边界线上,蜿蜒在崇山峻岭之巅的长城下,一队队的明军官兵,沿着先锋大军走出的道路,持续开进。

    如同一条条黑龙,积蓄了一整个冬天的力量,终于是开始蚕食起这片渐渐碧绿的草原。

    大明已经按照筹备许久的既定计划,开始有序的出兵关外,进入草原。

    整个帝国的行政和军事体系,都开始围绕着这一件事情而高速运转起来。

    庞大的军队,数量更多的民壮队伍。

    数百万人以长城为起点,开始踏足草原深处。

    在大同城西北侧约三百里处的丰州古城下。

    朱允熥等人,望着大军向北穿过大青山,进入草原腹地。

    这是明军北上的西线军马。

    用途是为了从中间切断整座草原,防止鞑靼部向西逃窜。

    真正进攻鞑靼部的,则是自大同和宣府出发,直接进入草原的大军。

    而朱允熥之所以会来到丰城,也就是后世呼和浩特所在的位置,则是因为大明需要在这里建造关外的第一座坚城,用以彻底控制河套东北侧的广阔土地。

    丰城的历史很悠久,久远到上古时的大窑文化。

    作为胡服骑射的发祥地,汉时昭君出塞的目的地,鲜卑拓跋的龙兴之地,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的交汇碰撞融合前沿地。

    丰城早在赵武灵王时,便被囊括进了中原的统治范围,设立云中郡。

    大明在这里的统治可以说是空白的。

    以长城组建的九边,天然的就将长城外所有的一切都作为拉锯的地方。

    其中,也包括了丰城这一带的河套流域。

    而随着后世的土木堡之变,丰城周边更是陷入到无人驻守的境地,从而被鞑靼大举有规模的进入。

    他们开始在这里建造城池。

    因为城墙所用青砖,远远望去一片青色,又名青城。

    而今。

    过去的历史已经过去,将来的历史,已然重新谱写。

    “工部营缮清吏司郎中楚甲征已经带着人,开始勘测此地地貌,择地建城。

    而我们也需要在这里,负责调运各路大军所需粮草,招降那些普通牧民。

    这里会越来越热闹,人和东西会越来越多,所有的事情都要提前做好准备和谋划。”

    大青山南麓的一处高坡上,朱高炽登高眺望,望向大青山南麓这一望无际的河套平原地带。

    朱允熥则是挥手一指。

    “告诉工部的人不必再找了,大青城就建在这条大黑河和大青山之间。”

    朱高炽稍稍一愣,看向朱允熥所指方向。

    “那边是小黑河、东河、扎达盖河交汇处。”

    朱允熥点点头:“三面环水,背面有大青山乃是天然屏障,是个风水好地方。”

    “你要建一座多大的城?”

    朱高炽询问了一句,望着已经被朱允熥定下的大青城建城地,深知此处确实是个好地方。

    其实朝廷并不需要特别在意到底要在哪里建城。

    朝廷需要的只是一座能在大青山南麓的河套平原上,有一座可以让明军驻扎的坚城,用以掌控这一片处于长城外的好地方。

    有了城池,也就有了防守的必要。

    当城池建好之后,这一片土地上,就能为朝廷源源不断的提供战马,以及供人食用的牛羊肉。

    而朱允熥的目的显然是不同的。

    只见他随口说道:“大青城周长四十里,形状方正,墙高三丈,底宽二丈半,顶宽二丈。以土石夯实,钢精水泥包裹,青砖覆面。”

    朱允熥话音刚落,朱高炽便已经跳起脚来。

    “你知道这要耗费多少钱粮吗?你知道当真要是建起这座大青城,大明朝除了应天城之外,再无城池能与之比拟了!”

    朱高炽觉得熥哥儿当真是疯了。

    他原本只是有一点疯,而现在却是彻彻底底的疯了。

    便是应天城,除了外郭城,里面的京城城墙也不过才七十余里。

    唯一让朱高炽安心的是朱允熥还没有彻底疯透,还知道墙高和墙宽不能超过应天城的规制。

    然而即便如此,要想建好这座大青城,也需要无数人力物力的投入。

    朱允熥没有理会小胖的跳脚和不理解,而是高声喊道:“楚甲征。”

    声音落下。

    朱高炽便面带疑惑着看着一名身穿青袍,脚底粘着泥巴的工部营缮清吏司郎中楚甲征,带着几名下属官员走了过来。

    “臣,楚甲征,参见皇太孙殿下。”

    楚甲征长得有些黑,也有些魁梧,若非是身上的官袍,任谁都瞧不出他能是大明朝堂堂正五品的工部郎中。

    而他,也并非如现任工部尚书张二工那样,乃是匠人出身。

    楚甲征就是地地道道的科举入仕,一路走到了如今的位子上。

    而在楚甲征自己的言语里,他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并非是当初科举及第,而是他拜了尚书张二工为师。

    要说如今工部里头谁最了解水泥的特性,那么唯有这位营缮清吏司郎中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

    这也是楚甲征前番没有在朱允熥的北巡行在随行官员里,却在这次跟随铁铉来到边关的原因。

    工部的那个笑谈之余的蚕食计划,实际上正是起于楚甲征。

    朱允熥望着走到面前的楚甲征,笑道:“你与燕世子说一说咱们的这座大青城。”

    在工部,没有人能拒绝让一座坚城出自于自己手中。

    现如今只要提及大青城的名字,楚甲征的眼睛里就会露出激动的神色。

    他颔首拱手,随后转身看向还在想着朝廷到底要在这里投入多少钱粮人力的燕世子。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