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1n5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嫡子 > 大明嫡子 第686节
    这可是谁都没有听说过的事情啊。

    朱允熥这是不信任太原城,不放心山西道啊。

    所以才会说那所谓好梦中杀人的话,只不过是在暗示,他若是不被大军环绕就睡得不踏实。

    许久不曾开口的高仰止,亦是说道:“殿下,北巡行在大营可暂时安置在太原城北。待粮草筹备足数,运抵军中,行在即可拔营启程,不为耽误。”

    曹震补充道:“城北临汾水之畔,可为安营之地。安营之时,取水便捷,拔营启程亦不阻碍官道往来。”

    不给山西道的人开口再请的机会,高仰止和曹震两人已经是一前一后相互配合着,将话都给封死了。

    朱允熥笑着道:“想起来,三叔的王府也是在城北吧,待三叔过几日生辰时,侄儿也可直接由城北大营进城入府,为三叔生辰贺。”

    朱棡脸上泛着红光,洋溢着的笑容别提有多开心,却还是不停的摇着头摆手道:“不过是个生辰罢了,年年过,年年那般,倒是年年提醒你三叔又老了一岁。”

    朱允熥却是说:“总也算是个日子,而且想来山西道三司他们也都早就做了准备。”

    说着话,朱允熥的目光已经是看向了长孙贡等人,明晃晃的提示。

    长孙贡当即笑道:“却是让殿下点破了臣等。晋王爷藩国太原,臣等牧守山西,亦是要仰仗王府。王爷生辰,臣等虽无金银珍宝,却也备了几样薄礼,聊表心意,为王爷贺生辰。”

    朱棡似是为难的点了点头,随后无奈道:“本来就是为了让这小子不要大费周章的操办我那劳什子生辰,现在却还是被他将你们也都拉过来了。”

    悄无声息的,朱棡也解释清了自己为什么会突然出现在朱允熥北巡行在队伍里的原因。

    至于长孙贡等人信不信,那就不是他需要考虑的事情了。

    至少在所有的事情都准备好之前,太原城表面上的平和还是要保证的。

    长孙贡等人笑了笑,心中却有些无奈。

    今天不但没有让朱允熥进城,还弄出了一桩查账的事情。

    算起来,今天所有的事情都和原本预料的大相径庭。

    “臣等送殿下往北城去。”长孙贡领头提议。

    朱允熥摇头拒绝道:“年关将至,山西道诸事繁忙,加之还要厘清仓房账目,尔等回城各去操忙。山西都司遣人送来安营所需即可,无须担忧。”

    说罢,在一旁等候着的孙成便当即扬起马鞭。

    高声道:“起行!”

    ……

    官道上,长孙贡等人望着已经已经转道太原城北的北巡行在队伍,一名名京军官兵在自己的眼前路过,脸色平静,眉头却是有些凝重。

    等到所有的人马都往城北而去。

    布政使司左参政郭玉闯看向周围,沉声道:“都散了吧。”

    太原城各司衙门官员纷纷领命,躬身退下,往城中赶去。

    等到周围人群一空,郭玉闯望着已经到了太原城东方向的北巡行在队伍,低叹一声之后无奈的笑了笑:“至少是留在太原城了。”

    周云坤看向身边的阳曲县县令岳兴会:“阳曲县要多往行在大营招呼,多些殷勤,莫要显得无礼了。”

    岳兴会立马拱手:“下官领命。”

    长孙贡挥挥手:“终归是要进城的。”

    丢下一句话,长孙贡目光闪烁着,招来差役将马牵来,在差役的搀扶下上了马,便是抽动马鞭,催促着进城。

    留下几人对视一眼。

    这是要在晋王朱棡生辰的时候动手的意思。

    望着已经开始加快速度的长孙贡,几人纷纷招呼来各自的跟随将马牵来。

    回城的路上,李文相驱马到了郭玉闯身边。

    “朱允熥要查账,就算是要在晋王生辰时动手,在此之前是不是也该处理好首尾?”

    山西道的账目是个什么样子,李文相这个官府之外的人那是一清二楚。

    那些个龙门账记的是错综复杂、凌乱无比。

    但是只要用心上下追溯,问题便会一目了然。

    作为开中制的核心地,山西道的仓房早就成了晋商们的自留地。

    天下人只知道,晋商们因为开中制,从朝廷手中赚了无数的钱粮。但世人却不知道,晋商做的根本就是无本的买卖。

    至于为何能这样。

    那就是一个复杂的难以解释清楚的原因了。

    郭玉闯脸色平静,淡淡的望着提醒自己的李文相,冷笑一声:“太孙要查账,那也得有账可查才行啊。”

    李文相目光动了一下,点点头:“明白了。”

    郭玉闯点点头:“明白就让人去处置吧,便是赶巧也得死无对证。”

    说完之后,郭玉闯深深的看了李文相一眼。

    眼下太原城里的证据太多了。

    如果真的到了事不可为的那一天,这些个证据都可要被处置干净,最好是所有的事情都死无对证。

    郭玉闯收回视线,将刚刚生出的这些念头深深的藏在心中,猛抽马鞭,身下战马顿时嘶鸣着,在李文相的眼中冲向太原城。

    太原城北。

    滔滔汾水旁。

    朱允熥看向身边的孙成:“刚刚看清楚那人了?”

    孙成点点头:“属下带着人散出去,稍稍靠近了一些,看得清楚,就是他。”

    在二人身边的高仰止、朱棡等人眼神闪动。

    从城南赶到城北,自然是要经过城外那处高坡的。

    坡上的那人啊。

    朱棡低声道:“本王倒是没有想到,他竟然也在这里,难道中都当初发生那件事后他就到太原了?”

    高仰止挪动了一下脚步,凑到晋王身边小声说道:“太孙殿下知道他在太原。”

    朱棡双眼顿时一缩,有些意外和惊讶的看向朱允熥。

    一瞬间他就明白了这前后所有的事情。

    也难怪,熥哥儿会明知太原局势危险,却还是选择亲自过来。

    而且熥哥儿明显是一副稳操胜券的样子。

    原来,根由是在那人身上。

    只是他却有些好奇,什么时候熥哥儿和那人竟然关系如此近了。

    朱允熥笑了笑:“三叔,这一次大概是要让你生辰的日子不安生,侄儿先和您说声抱歉了。”

    朱棡随意的摆摆手:“你赶紧的吧,你都不知道三叔我这些年是怎么过来的。”

    朱允熥点点头:“下雪了。”

    众人旋即抬头。

    只见汾水上,一片片晶莹的雪花,不知什么时候,已经从天上的云层里飘荡落下。

    太原城下雪了。

    ……

    第五百四十九章 大雪和大火

    太原城北外汾水岸边。

    朱允熥的身后,已经传来了阵阵叮叮当当的声音。

    那是北巡行在的官兵们,正在安营扎寨。

    这些都自有章法,连曹震都不必出面,军中自是有诸多将校督促士卒。

    辎重营已然是挑了营地上游位置,开始取水埋锅造饭,伴随着一道道炊烟升起,一顶顶的营帐也被搭建起来。

    当山西道都指挥使司提前准备好的用料被送到营外,北巡行在军马已经开始在营地周围深挖沟渠,打下栅栏。

    天空中的雪下的有些大了。

    从初一开始落下片片雪花,到漫天都是鹅毛大雪,在人们不曾察觉的时间里就已经遮住了所有人的视线。

    地面还带着些温度,当雪花落在地上的时候,先是融化将泥土染湿,不断的给地面降温。

    当温度到达冰点的时候,再从天上落下的雪花便开始一层一层薄薄的堆积起来。

    只不过是盏茶的功夫,整个大地上已经是盖上了一层薄薄的雪层。而天上落下的雪花,还在不断的将这一层薄薄的雪层加厚,试图将整片大地都给覆盖住。

    邻水的岸边,已经有人给眺望雪景的皇太孙等人撑起了一柄柄大伞。

    小臂粗的伞柄被深深的插进脚下的泥土中,将这一小片区域阻挡在大雪外。

    伞面下,积雪比照着伞面的样子,露出了一圈一圈干净的空地。

    朱棡望着太原城外这些已经看了不知多少年的景色,有些好奇道:“现在已在太原,这里的情况你也清楚,眼下打算怎么做?”

    朱允熥看着眼前的伞面外的落雪,想着这时候的应天城大概只是冷了一些,可若是想要看见雪,却恐怕还要些日子。

    他转头看向朱棡,笑道:“自然是等着粮草筹备齐整,再等三叔的生辰过完,就挥师北上巡察各处边关。”

    朱棡瞪着眼:“说正经的!山西道这上上下下的人,你打算怎么处置?”

    “自然是等着他们出手了。”朱允熥眨眨眼,脸色也终于是正经了起来:“现在丢出了查账的引子,就看他们怎么接了。”

    高仰止从两人身后上前,轻声道:“北巡行在实则并不需要太原府筹措一月之用的粮草。只需五日粮草,行在即可抵达大同,由大同供应所需粮草。”

    朱允熥接过话,看着朱棡:“其实从一开始行文太原要求一月之用粮草,就是为了能留在太原。为的也是能借此,提出查账的事情。”

    凡是大军在外,过境地方府县,一般而言至多不过是要求地方府县提供五日左右的粮草补给。

    如果朱允熥不是大明的皇太孙,如果换成另外任意一个军中将领。若是再和太原提出要筹备一个月所需的粮草,只会有一个结果。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