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1n5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嫡子 > 大明嫡子 第669节
    张辉立马眯起双眼。

    自己现在是百户,乃是正六品。

    官升三级,也就是从四品的官衔,足可担任锦衣卫北镇抚司镇抚使了!

    那可是孙镇抚现如今的位置呀。

    张辉立马默默的摇着头。

    不敢想!

    不敢想啊!

    直到张辉爬出地窖,翻出院墙,回到众人在太原城中暂时的藏匿之处,方才清醒过来。

    回想着先前在朱允炆那边听到的话,他忽然默默的笑了起来。

    自己竟然有那么一刻,当真信了这个明明已经是宗室废人的话。

    他一介废人,竟然还敢妄图说能让自己官升三级。

    只是瞬间,张辉又愣住了。

    自己竟然也忘了询问朱允炆,他到底是想到了什么法子,能让太原城中的局势改一改,也能让自己官升三级。

    思前想后,张辉有些忐忑起来。

    “该不会还是要挖地道吧……”

    他低声呢喃着,却是叫身边的麾下一时间有些发懵,不知百户官今夜这是怎么了。

    ……

    河南道怀庆府治下,河内城以北数十里,太行山南侧清化镇。

    随着朱允熥对山西道的布局,此时的怀庆府境内已经驻扎了数万朝廷兵马。

    其中有河南都司辖下卫所兵马,亦有早已前往大同镇而留下来的蓝玉麾下兵马。

    从清化镇出发,过万善驿,在太行山里走上七八十里路,便可踏足山西道境内,进入泽州府。

    随后过一十六座驿站,就可抵达太原城。

    清化镇外,数万大军安营扎寨,偌大的营盘在夜晚灯火通明。

    按照太孙行在给出的解释,这是为了防备河南道因河道事故以及流传的谣言,地方上可能爆发的民变。

    景川侯曹震浑身披甲,腰佩长刀,双眼在头盔下处于阴影位置。

    他目光有些担忧的望着站在营外北望太行的皇太孙,挥手让亲兵留在原地,自己则是走上前去。

    “末将参见太孙殿下,见过高阁老,王知事。”

    披甲的曹震很有礼节,便是对朱允熥身边的孙成、田麦、马洪庆、牛大富三人,也拱了拱手。

    朱允熥默默回头看了一眼曹震:“景川侯也来了。”

    曹震点点头:“末将方才带着人巡营结束,见殿下不曾歇息,便过来看看。”

    朱允熥摆摆手:“无妨,只是忧思山西道之事,有些睡不着。”

    曹震作为怀庆府内这数万大军的统兵将领,自是清楚这支兵马在这里的意义是为了什么。

    他小声道:“末将听闻,殿下要改道,不去关外。”

    “要入冬了。”

    朱允熥低吟着,解释道:“范虫那厮跟着马哈木去关外,这时候关外早就降雪,朝廷和瓦剌部的互市也不可能在这个时候谈。马哈木要返回瓦剌部,范虫会留在关口上。孤这个时候去关口,也做不成什么事情。”

    “那殿下不如就留在怀庆府,臣……”曹震有些支支吾吾,全然不似过往那等豪爽的性子。

    高仰止在一旁侧目看了过来,笑道:“景川侯在担心什么?”

    “末将担心殿下之安危。殿下此番不去边关,却来此处,想来是要入山西道的。”曹震不曾看高仰止,而是目光注视着皇太孙。

    朱允熥笑笑:“景川侯如今倒是会揣测孤的心意了。”

    曹震立马拱手抱拳,低下头:“微臣不敢!微臣只是想,殿下若是留在清化镇,有这数万大军护卫,殿下便不会有什么事。可殿下一旦进了山西道,周身孤立无援,微臣担心贼子们会闻讯而动。”

    朱允熥摇头道:“朝廷的计划是一回事,但是孤想了想,为什么我们不能先于反贼们动手?何必要等到反贼起事,惹得地方上民不聊生,百姓哀嚎,那个时候才反应过来,出兵镇压反贼?百姓何苦?”

    曹震终于是听到了自己心中的猜想,脸色愈发的凝重起来。

    “殿下……您这是要以身犯险?”

    他开口轻呼一声,这时候目光方才看向一旁的高仰止,希望这位内阁大臣能在太孙面前劝说几句。

    朱允熥往前走了几步,将自己融入到今晚这个黑夜里面。

    他开口问道:“你们说,为何孤要对山西道下手?朝廷又为何要强推新政?”

    曹震闭上了嘴,眉头愈发皱紧。

    年轻的通政使司知事官则是默默的摇着头,他总觉得自己心中想的就是答案,却又觉得不是那么一回事。

    高仰止则是轻叹一声,低声道:“殿下说过,大明之所以是大明,便是因为那亿兆百姓。陛下当年是得了淮右百姓的支持,才有了入主应天,继而重塑中原江山的事情。

    百姓是大明的根基,得了天下民心,大明才能真正走向盛世,才能万世长存。”

    朱允熥点点头。

    “是这么个意思。既然如此,又怎能叫反贼真的起了事,霍乱天下,让百姓再徒增伤亡?”

    曹震心中有些无奈:“殿下仁爱,体恤百姓。可若是殿下有所闪失,才是天下之大不幸。殿下若是要在这个时候去山西道,反贼必然会伺机而动。”

    朱允熥不曾回答曹震的疑虑,而是看向孙成和田麦二人。

    “老二应该已经到太原城了吧。”

    孙成转身抱拳:“前几日传回来的消息,张辉已经远远的跟在后面,快要抵达太原城。想来这个时候,早就已经在太原城里安顿了下来。”

    朱允熥看向高仰止:“既然都这个时候了,也没有传回来他们出事的消息,就说明反贼应当是对老二有所放心了。”

    高仰止想了想默默点头:“应当如此。”

    朱允熥便道:“既然如此,那么反贼里面都有哪些人,老二应该也清楚了。”

    “殿下想要照名抓人,只是……”高仰止清楚皇太孙这个时候想要干的事情,却还是有所顾虑道:“只是目下并不清楚,山西道都有哪些人参与其中,更重要的是不曾知晓山西都司各卫所会如何选择。景川侯所言亦有道理,殿下若进山西道,自不会携带大军,届时若是地方卫所叛变……”

    高仰止没有说下去。

    除非是朱允熥现在带着曹震麾下这数万兵马进山西道,可如此就会打草惊蛇,若是不这样做,一旦山西道的兵马被反贼策动了,则皇太孙必然遭遇围杀。

    曹震更是直接嚷嚷道:“臣不同意!”

    ……

    第五百三十六章 图谋山西道

    曹震的声音,在黑夜的旷野里显得格外的清楚。

    只是他却满脸凝重,一副视死如归的表情。

    “殿下乃是监国皇太孙,是国本,是根基。殿下一人之安危,牵扯无数人,更干系天下那亿兆百姓。”

    “殿下乃千金之躯,当高坐明堂。朝中文臣武将,皆可由殿下驱使。殿下要治理天下,则有文臣辅佐,若要征讨四方,自有无数良将可点。”

    “臣等忠心大明,追随殿下之志。固有殿下荣,则臣等满门荣耀之私情。却亦有殿下稳固,则天下稳固之念。”

    “殿下若是有事,则太子忧伤,陛下神伤,臣不知那时候宫中会生出何等事故。但臣等知晓,殿下若是出事,臣等必然会受牵连,如是高阁老亦有可能被废黜。”

    “朝堂之上,洪武新政大抵便是如那昙花一现。臣等固然一死,但是人皆有一死。可新政若是骤然停下,天下百姓又将如何?殿下这些年之布局,又当如何?”

    曹震双手竖起,重重的锤着胸前铁甲,砰砰作响。

    “于公于私,臣都不同意殿下入山西道!若是殿下一意孤行,臣便要行那僭越之举,扣下殿下。臣届时自会自戴枷锁,回京请罪!”

    黑夜里,清化镇明军大营外,气氛一瞬间冰冷到极点。

    大明开国景川侯曹震,脸色凝重,双目坚毅,毫无更改之意。

    高仰止等人亦是面色沉下,纷纷望向脸色平静的皇太孙殿下。

    良久。

    寂静了许久的旷野里,朱允熥轻笑了两声。

    他伸手指着曹震,笑道:“这里竟然有个不怕死的。”

    曹震此刻心中却也是万分紧张,如此当众劝谏反驳皇太孙的意志,往小了说那是不尊教令,往大了说那就是僭越大逆。

    就是冲着他刚刚那番话,现在皇太孙将他斩了,谁也不能说出什么反对的话来。

    然而在曹震,乃至于更多人看来,皇太孙很多时候是不清楚自己的重要性到底有多大。

    曹震觉得,哪怕是拼着自己今夜被皇太孙严惩,也得要让他知道,他自己对天下的重要性。

    大明朝堂之上,百万明军里头,最是直爽的曹震,难得的当了一回硬脖子。

    高仰止在一旁看了眼曹震,显然对于这位景川侯今夜有别于过往的表现,感到一丝意外。

    他轻声道:“殿下,景川侯今夜乃是赤诚之言,便是有所唐突之处,也是情有可原。”

    朱允熥侧目瞅着高仰止,挪嘴道:“孤可还没有说要给他定罪。”

    曹震眼瞅着朱允熥脸上露出的一抹轻笑,赶忙脸色一变,恢复成了往日里天不怕地不怕的混不吝模样,弯着腰缩着脑袋,搓着双手。

    “俺就知道殿下不是那等听不进劝的人,更是那通情达理的。俺这是担心殿下安全,若是殿下真要进山西道,俺曹震肯定是冲在殿下前面,为殿下挡刀。就是拼着俺死在贼子手上,也定然要叫殿下安然无恙!”

    朱允熥有些无奈的瞪了曹震一眼:“你少撒泼打诨,小心回头孤让你儿子吃挂落!”

    景川侯嫡子曹炳,如今就在应天城讲武堂里上学,和常继祖是同学。

    他们那帮在朝功勋子弟,都是这两年陆陆续续进的讲武堂,差不了几届。

    曹震一听皇太孙提到自家老大,赶忙闭上嘴,连连摇头,表示自己不敢再瞎逼逼了。

    朱允熥轻叹一声,这帮开国功勋、军中老将,自己固然有威严的时刻,但是这些都是皇室统治的根基,更多的时候还是要多亲近一些。

    恩威并重,方得始终。

    他开口道:“山西道,于孤而言,固然还是要去的。”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