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1n5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嫡子 > 大明嫡子 第655节
    当初老爷子对付淮右那一帮开国的功勋老臣时,似乎也是如此。

    他给了机会,也给了时间。

    最后,想到或是没有想到的人,都蹦了出来。

    一直到洪武二十四年,那场风波才渐渐平息下来。

    河南道的事情不简单。

    这是朱标心中一直以来的认识,潘德善是个能臣,是个能做事的人,光是从各方呈上来的奏章,朱标就没有见过他下过几次河堤的。

    河道上的事故,背后必然是有原因的,或许还有人在背后作为推手。

    加之这一次山西道那边发现的问题。

    已经走出乾清宫范围的朱标,不由回过头看向了西北方向。

    “西北不能乱!”

    文渊阁里,徐允恭开口定音,目光扫过在场众人。

    此刻在内阁中的人不少。

    除了任亨泰、解缙以及徐允恭本人之外。

    还另有朱高炽、翟善、夏原吉、邹学玉、汤醴、常森六人在场。

    朱高炽开口道:“边关首重军心,在下以为,内阁首先还是要以稳定军心为先,北边已经降温,眼看着要入冬了。朝廷不少东西,都还在路上未曾送到吧。”

    任亨泰抬头看向了夏原吉。

    夏原吉立马会意。

    他现在是户部侍郎,而今户部尚书郁新即将前往瀛洲任四道巡抚。而他今日被叫来这内阁,大抵的意思倒也是能猜得出。

    夏原吉开口道:“棉衣和棉,早已在入秋前发运了,这个月陆陆续续也就能送到边关将士们手中。粮草之类,却是要各处原地发运。交趾道至北平府那一段……总还是要等到明年入夏之后才能彻底连通。”

    解缙点头道:“两地南北相隔,朝廷可以有这个时间准备。”

    翟善则是开口道:“瓦剌猛哥帖木儿的使臣马哈木回去了,欧监使范虫随队相送,随后便是与我朝商议互市一事,地方朝中却是要先选好。等太孙殿下解决了河南道的事情,便可继续北巡,入冬时抵达边关。”

    他说完话,在场有几人则是目光齐齐的看向了翟善。

    凤阳城发生的事情,有关于白莲教和晋商的问题,朝中并不是所有人都知晓的。

    在此之前,翟善也仅仅只是知晓,炆废人可能是被白莲教给掳走了。

    至于更多的详细以及处置,他是不知道的。

    朱高炽开口道:“入冬了也不是个商讨互市的好时候,或许太孙那边会等到明天开春之后,草原上的积雪融化,才会商谈此事。”

    翟善瞧出了这里面的不同之处,默默点头。

    汤醴开口道:“眼下,还是等朝中收到河南道那边的消息吧。想来事情也要不了多久,就会真相大白了。”

    众人纷纷点头。

    全程没有人提及今日被严惩世代永不录用的冀凯,也没有人去理会明天就要启程的户部尚书郁新和工部尚书王儁。

    应天城,没有那么多的爱。

    人来人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任亨泰这时候则是低声幽幽道:“翟部堂要入阁,夏侍郎大抵也会升部堂。朝廷眼下新政到了紧要时,还望诸位勉力同行。”

    首辅开口,寄托新政。

    众人纷纷起身。

    “固所愿也,幸不辱命。”

    ……

    第五百二十六章 夜袭安乐村

    夜色下,月光像是位起舞的美人。

    从一个山巅跳动到了另一座山巅,旋转着翩翩起舞。

    二百余里长的绵河,从山西道境内穿过东部的重重山脉,流入河北道,汇流进治河。

    河北道真定府井径县以西三十里地的天长镇外。

    作为河北道径山驿连接山西道柏井驿,在河北道境内最后一处有人烟的地方。

    天长镇除了少数当地人,大多都是东出西入的商贾之流。

    走这一条驿路,可直接通往太原府城。

    绵河不长,也不宽,夹在山涧水势倒是显得有些急。

    只是此时已经到了初冬,降雨稀少,水流变小,水势也就再无半分看头。

    朱允炆形色匆匆,从河岸边的黑暗里走了出来,向着不远处的一座亮着灯的客栈靠近。

    靴子底下传来咯吱咯吱的声音,让朱允炆眉头有些凝重。

    自己该换上一双棉鞋才是。

    他低着头,趁着夜色快速的回到客栈后面院墙下。

    朱允炆站在后门前,眉头微微皱起,不见里面有异样动静,这才伸手推门。

    刚一走进后院。

    朱允炆却是立马拱手:“刘先生还未曾睡下?”

    刘宗圣正坐在院中石桌前,桌上摆着一壶酒,两只装满酒的杯子。

    朱允炆望了一眼四周,不见再有其他人。

    很显然,刘宗圣这是在等着自己喝酒的。

    他藏下心中的不安,上前坐在了刘宗圣的对面。

    见到朱允炆坐下,刘宗圣这才将面前一只装了酒的杯子推到朱允炆面前。

    刘宗圣脸上露出笑容:“朱公子此时也不曾入眠。”

    他是发现什么了吗?

    朱允炆的心中闪过一丝狐疑,也提起了几分紧张。

    只是很快,朱允炆便冷静下来,脸上多了几分异样的情愫:“明日就要入山西道了,思来想起,多时不能入眠,便出去走动走动。”

    刘宗圣眯着双眼,半响后才拿起酒杯:“倒是人之常情,只是大业未成,还望朱公子少一些此份儿女情长、优柔寡断。”

    说完,刘宗圣便已举起酒杯,仰头一饮而尽。

    朱允炆心中鄙夷,脸上却是露着笑容,双手端起酒杯:“在下敬刘先生。”

    二人饮下一杯酒。

    刘宗圣则是望向朱允炆:“朱公子或许有所不知。”

    “哦?不知刘先生说的是哪桩事?”

    刘宗圣微微一笑:“实则上,今日我本该在河南道的。只是不意与朱公子结实,方才提前来山西。”

    你他娘那是不意?

    那他妈是绑票!是掳人!

    朱允炆在心中亲切的问候着刘宗圣,脸上则是愈发好奇:“河南道?听闻河南道那边最近出了事,先生是为了那件事情?”

    “是也不是。”刘宗圣神秘的点点头,却又摇头道:“明廷要治河,说什么定要让黄河安澜。既然他们有那么大的决心,不顾钱粮耗费,我们只不过是帮帮忙,让天下人能看到明廷对治河当真是不计钱粮的。”

    河道上的事情果然是这帮反贼干的!

    刘宗圣终于当着自己的面,验证了自己心中多日的猜想。

    朱允炆脸上则是流露出一抹崇敬:“先生大手笔!此举已然是叫朝廷那数百万钱粮耗费,更不要说会借此引发朝廷内部的争斗。”

    刘宗圣亦是心情喜悦。

    一想到朝廷耗费无数钱粮和人力方才修筑好的拦水坝、减水坝,被自己轻而易举的就毁了,他心中便是万分喜悦。

    合该叫明廷做这无用功。

    而他则是不由长叹道:“中原要乱!只有中原乱起来,这天下才会真的一起乱起来!”

    朱允炆目光转动,低声问道:“先生不只是这一处手笔吧。要想中原生乱,先生定然是早早就已经布置下好几处。”

    刘宗圣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自信道:“自是如此。乱由人生,只有河南道的人们乱起来,中原才是真正的乱。现在,大概只等我们进了太原城,消息也就能传过来了。”

    “那在下,便借先生的酒,祝先生大业成就!”

    朱允炆脸上洋溢着讨好的笑容,心中却是多了几分凝重。

    老三现在可就在河南道啊。

    真要是让这刘贼的手笔成了,让河南道乱起来。

    老三定然又要面对无数的麻烦。

    这时候应当如何做?

    朱允炆不由将自己设身处地的换成了是现在身处河南道的朱允熥,去推演着自己在那里会怎么做。

    兵马定然是要调动的。

    河南道三司衙门及地方官府,都是今年才换上来的人,这一点无须担心。

    只要手中有兵马,就能稳定一切。

    但乱子生起,光是平定河南道就需要耗费不少时间。

    那老三今年这个冬天,大概是要一直被拖延在河南道了。

    不由的,朱允炆双眼瞳孔收缩。

    他目光淡淡的看向了面前正在自斟自饮的刘宗圣。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