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1n5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嫡子 > 大明嫡子 第636节
    反倒是原本要抗下拦水坝、减水坝被毁罪名的周广立,却是眼前一亮,挥手指向河堤外侧,西边转角处。

    “拦水坝、减水坝都有的!”

    周广立低呼了一声,随后声音也大了一些:“河道上左右的新造法,依着总督衙门的规定,都是有同工同料所做的范本!此处修筑拦水坝、减水坝的时候,也一同在河堤下修筑了一段。”

    他此言一出,田麦和王信陵同时眼前一亮。

    河道上竟然还有拦水坝、减水坝的范本留存,这让众人都没有想到。

    而现在,问题似乎也可以查明了。

    王信陵直接说道:“快带我们过去!”

    ……

    第五百一十三章 河道可以修 水坝不能建

    河南府洛阳城,向南去地八十里。

    此地乃河南府偃师县辖下。

    因处于嵩山之下,又有少林寺坐山顶,而闻名于外。

    只是,山上的香火是终年兴旺,却与山下的百姓毫无瓜葛。

    甚至于,偃师县辖下府店镇,有半数的田地这些年都已陆陆续续归到了山上少林寺名下,成了寺田。

    离嵩山少林寺直线距离不到二十里,嵩山与黄龙洞山拱卫的西北角,三条山脉夹川的余脉处,坐落着几座山脚村落。

    佛光村、安乐村,两村中间只是夹着一条山尾。

    而在两村周围的山脉上,无数碧绿的茂林中间,是一处处如同伤疤一样裸露在外的矿区。

    青灰色的山石,即便是隔着十多里,远远的也能一眼就看见。

    尤其是安乐村北侧山体,从西北山口一路延伸到东北侧,整个山体斜坡上,一处处都是被开采了不知多少年的青石条矿场。

    整个府店镇,尤其以佛光村、安乐村这样贴着送嵩山的村落为主,几乎就没有多少田地可以耕种。

    采石。

    也就成了这些村子最主要的财源。

    官府也乐的如此,朝廷或是官府每年总是要修缮各处城池、戍堡,有佛光村、安乐村这些人在,不断的开采山上的石材,朝廷和官府也能少很多麻烦。

    府店镇向南十里地牛窑村,此处被群山围绕,乃是一处山口。

    过了牛窑村,后面就是好几个坐落在好几条山峦包围的村子。

    悄无声息兵分三路,自领一路的锦衣卫北镇抚司镇抚使孙成,带着十多名麾下,乔装打扮成了一帮商贾和帮闲打手的模样。

    孙成骑着一匹杂毛瘦马,身后的麾下赶着几辆大车,缓慢的沿着土路往山里走。

    一名同样驾马的麾下看了一眼周围,低声道:“镇抚,再往里就到地方了。河南府境内河道上所用的青石条、灰石砖,皆是取自此地。年初殿下定了治河一事,工部也在这边建了一座水泥厂,由工部、河南府一同出人坐镇,召集周边百姓做工。”

    孙成眉头皱紧,他这两日已经查了河道上各种用料来源,皆没有问题。

    现如今只剩下河南府水泥和石料的来源核查了。

    可是。

    从山上开采出来的石头能有问题吗?

    还是朝廷督工的水泥会有问题?

    孙成一时有些难以揣测,两处都是绝不可能出问题的地方。

    思来想起,孙成还是沉声道:“先查水泥厂,若是有问题,最有可能就是这些水泥有问题。”

    水泥是怎么弄出来。

    孙成回想了一下在应天的时候,随太孙殿下去往水泥厂时的见闻。

    似乎是要将山石开采出来,然后煅烧?

    其中,还要添加很多的东西。

    只是这些他弄不懂。

    但既然中间增加了这么多的步骤,定然会存在被弄虚作假的地方。

    少顷,众人便已经过了山口。

    占地极广的水泥厂,远远的就能看到。

    那一根根不断喷吐浓烟的烟囱,好似是从来就没有停下来的时候。

    孙成坐在马背上,忘了一眼东南面的群山峻岭。

    也不知道那边山头上的大师们,如今再抬头看天,又会是怎样的景象。

    很快。

    一行人便到了水泥厂外。

    河南府知府衙门派驻此地的官差,立马从长门后面走了出来。

    “尔等何人?”

    官差仔细的打量着孙成等人,水泥厂如今都是官府在用,也不对外售卖。

    如今整个朝廷建起来的水泥厂,都还不够朝廷和地方官府使用,生产出来多少都能被用完,根本就填不满外面的所需。

    孙成脸色平静,驱马上前。

    只见他手掌往袖中一缩,随后又展出在官差面前。

    那官差便顿时脸色大变。

    正欲抱拳作揖。

    马背上的孙成却是淡淡开口:“免了吧,本官此来不想引起外人注意。”

    官差连连点头:“上官所言极是!上官是要进厂子里看看?厂子里满处都是那水泥灰,小的这就取几只嘴鼻罩,上官也好戴上进厂。”

    孙成点点头,到了门前翻身下马。

    “就说我们是从开封城过来的,是替王府办事的。”

    那官差一想到刚刚见到的那块牌牌,哪里还敢置喙,只顾着一个劲的猛点头。

    孙成等人进了厂门。

    那官差也已经取了几只以厚布缝制的嘴鼻罩。

    孙成拿在手上,一时不解该如何使用,却是瞧着那官差也是个机灵的人,当着他的面演示了一遍该如何戴上,这才记在心里,却未曾当即戴上。

    而他麾下,则是一一戴上了嘴鼻罩。

    进得厂子里。

    官差在头前侧身引路。

    孙成目光谨慎的盯着四周,只是进了厂子,没走进去几步路,空气中便充斥着浮灰,带着少许的刺激。

    不用官差再做提醒,孙成已经是悄然的戴上了嘴鼻罩。

    官差这时候才说起:“原本不知道的,后来时间久了,不少人都开始无缘无故的咳嗽起来。然后才知道,得要戴上这嘴鼻罩才能减少一些咳嗽。只是,不少在这里做工的百姓,咳嗽出来的浓痰里还是会带上一团团的黑灰。”

    孙成听着官差在前面介绍,眼睛不由的动了动。

    然而,就在孙成带着人往水泥厂深处走去的时候。

    在厂子外面一处山脚下,远远的,早就有几名似是此地的山下百姓,发现了孙成一行人的行踪。

    “看清楚没有,那人只是冲着厂子里的官差亮了一手,就进了厂子。”

    一名领头的人,眯着眼,带着深思的看着已经空无一人的厂门。

    在他身边另一人双眼带着紧张,低声说道:“厂子里除了咱们这边的人,平日只有官府的人才能进去……”

    领头之人转过头,脸上带着阴沉:“那这帮分明是官府的人,为何要换上商贾的打扮?”

    “志成哥!该不会是官府查出我们的事情了吧!”

    此处最是年轻的一人,立马是紧张不安的询问了一句。

    那领头,名叫李志成的安乐村村民,不由瞪向年轻小伙:“三石!朝廷要是查出来我们做的事情,你觉得他们还能留着我们到现在?他们能去厂子里,而不是直奔咱们安乐村?”

    李三石想了想,点点头却还是担心道:“志成哥,我就是担心。”

    李志成有些不耐烦了,挥手便在李三石的脑袋上抽了一下,瞪眼道:“咱们的法子,用了多少年了!谁发现过?又有谁能查出来?”

    年轻人挨了打,不敢再说话,只是盯着远处拴在水泥厂外面的那几匹马和马车,心中终究还是惶惶不安了起来。

    李志成看向身边几乎都是在村子里一同长大的兄弟们,低声道:“你们去两个人上山,告诉他们官府的人可能会过去,其他人留在这里,三石跟我回村子里一趟。”

    几人纷纷点头。

    李志成则是带着李三石,沿着山脚的小路,藏着行踪往村里赶。

    山口离着安乐村并不远,不到一刻钟的路。

    往里走上一截路,远远的就能看到坐落在山里的安乐村。

    少许的田地,根本养不活整个村子里的人。

    北侧一块块的矿区,才是安乐村养家糊口的保障。

    快到村口。

    李志成放慢了脚下的步子:“三石。”

    被喊到的李三石,从后面赶上来:“志成哥怎么了?”

    李志成盯了李三石一阵,才开口道:“你要记住,咱们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咱们安乐村,为了咱们李家人!”

    李三石不知道志成哥为什么忽然要对自己说这些。

    只是近来心中的不安,让他很是难受。

    李三石重重的点头:“俺知道了,志成哥。”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