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1n5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嫡子 > 大明嫡子 第603节
    高仰止、白玉秀两人对视一眼,这对儿同门师兄弟眼里泛起一阵异色。

    “未曾想,我家二哥竟然身价三十万两。”

    朱允熥语气幽幽的调侃了一句,手上的白玉扳指转动的更快了一些。

    白玉秀干笑着低声道:“这些人当真是不惜重金啊。”

    单单只是一个炆废人,被陛下贬为废人,宗室除名的宗亲,就能被山西道的晋商如此看重,耗费重金拉拢。

    这些人可不是大发善心的,觉得炆废人被圈禁在中都凤阳城,日子过的不好,所以才要伸出援助之手。

    “所图甚大!”

    小高阁老一锤定音,眼神深处流露着凝重。

    几人将目光投向朱允熥,等待着这位帝国皇太孙最终的决断。

    此事已经不是简单的一起奸佞作乱,勾结白莲可以解释的了。

    晋商们自洪武三年获得开中制下河东盐池的权力,掌握着九边重镇数十万边军的粮草物资调运之权。至今亦有二十五载,元末天下大乱时,伤了元气的晋商们,也早已恢复了元气,甚至是更进一步。

    手中有着富可敌国的财富,有着掌握数十万边军肚子能否吃饱的权力,控制着整个河东盐池。

    这些本是士农工商之中,最低层的商贾们,在某种意义上,其地位已经超越了本不该有的界限。

    数十万边军牵扯其中。

    那山西道三司衙门,以及整个山西道地方官府,又在其中参与多少?

    这上上下下,又有多少本属于朝廷的官吏,已经被富可敌国的晋商们拉拢腐蚀,并为其左右奔走,上下遮掩。

    能在短短数年之间,在中都凤阳城内,对一个已经没了任何希望和权柄的炆废人,投以三十万两的财货。

    这些人恐怕早就已经将整个山西道经营成了国中之国!

    孙成察言观色,小声道:“此处财货当如何处置?”

    “既然是二哥的东西,自然是还于二哥。”

    朱允熥淡淡一笑。

    孙成愣了一下,颔首躬身退后了一步。

    炆废人被太孙从这桩事情里,一句话轻飘飘的摘了出来。

    高仰止躬身道:“殿下是否要臣此刻秉笔奏章,报送陛下?”

    白玉秀目光立马投向大师兄。

    能亲眼看这位同门大师兄亲笔奏章可是不多的机会。

    朝堂之上,那众多的官员,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一套施政理念,而他们的奏章便能最直接的体现他们政念的地方。

    朱允熥点了点头:“报送应天。”

    “那山西道一事处置之法……”

    “断山西道晋商生机之路!”朱允熥眉宇之间显露冷冽之色,沉声道:“报于陛下知,山西道晋商执开中制,与国大不益之处。朝廷当加设北平府大仓,广运交趾道、占城道粮草背上存储,转调九边各处重镇,于我大明边军之用。”

    高仰止颔首道:“若要平稳处置山西道晋商一事,开中制于时下难免仍要续行。北平府大仓加设事,朝廷可行文借口整顿九边军马,朝廷策划筹谋北伐,为军需之用。”

    数十上百万石的粮草调运,势必不可能做到悄无声息。

    如此多的粮草被运抵北平府,负责九边边军粮草补给的山西道晋商,必然会在事情开始的时候就接到消息。

    朱允熥目光转动,高仰止以朝廷筹备北伐为由,掩饰加设北平府大仓,取晋商而代之,不可为稳重。

    他点头道:“照此草拟奏章。”

    “臣遵令。”

    高仰止颔首躬身,抱起双拳,继而转口道:“殿下,微臣以为,若要彻底平定晋商所生之乱,朝廷亦要重新拿回河东盐池。

    近年,晋商已将手脚触碰到淮扬盐场。北平府加设大仓,断起祸及边军。禁河东、淮扬盐场,则可绝其财源。

    待一切筹备稳妥,殿下便可号令军中,合围山西道,关门打狗,彻底清剿山西道奸佞宵小之徒!”

    这是一个漫长的计划。

    朱允熥手指头轻轻的敲击在扶手上,发出低沉的闷响声。

    良久之后,他方才点头开口:“春风秉笔,此事皆以你所执。”

    高仰止目光闪烁了一下。

    以山西道一道为锤炼之地,上下散之于整座朝堂的干系社稷之事,便如此交到了自己的手上。

    他深吸一口气,拱手弯腰:“微臣领命!”

    朱允熥嗯了声,双手拍在扶手上,撑起身子:“中都诸事,交随行处置,凤阳知府随行北上。”

    被两名锦衣卫官兵看管着的丘凤珍,悬着的一颗心闻声落下,却不曾能安定,而是如堕冰窖之中,亦如坠入深不见底的深渊之中。

    自己要完蛋了。

    朝廷里的那帮官员随行太孙北上巡察,那是受重用的表现。

    自己好端端一个中都凤阳地方知府,被点名随行北上,这就是要将自己从凤阳知府的位子上给挪开。

    自己随行北上之后,凤阳府的位子难道还能一直空缺,留着等自己回来继续干?

    只是没人在意这个凤阳知府在官场上的得失。

    朱允熥又与高仰止交代了几句,便领着孙成,带上了那口箱子,自往朱允炆所在的院子而去。

    等朱允熥赶至院门下,便见朱允炆已经抬出了一个刨床,手中拿着几样木匠用具,正在打造着几样尚还分不出模样的家具。

    哐。

    木箱子去而复返,被孙成的麾下放在了朱允炆的视线里。

    正在一块画好线的木棍上开凿的朱允炆双手不由一颤,那锋利的凿子就滑出线外,凿出一大块的木屑。

    他不由皱起眉头,抬头望向同样是去而复返的朱允熥。

    “一文钱没了。”

    却就是对那明明就在视线里的木箱子,视而不见。

    朱允熥瞧了两眼,却是径直坐在了木箱子上。

    他伸手向下,拍了拍木箱子:“这里刚刚让孙成轻点过,不下三十万两的财货。照理说,该是送回应天,交于户部,充入国库的。

    只是向着,你与二嫂在这边生活,也是不易。城外的田地,当初是要给你的,却不想被二哥你尽数赠与百姓。

    如今这些钱财便留下吧,不论如何,也算是让二嫂能过的更体面些。

    再者,二哥若是将这些钱财散出去,恐怕百姓也不敢收。财帛动人心,百姓们若是拿了这些东西,只会招来杀身之祸。”

    不说那些需要去晋商钱肆才能兑换的交子,就是那些价值连城的珍宝。

    但凡是寻常百姓拿在手上。

    除非是永远不漏出来。

    若不然,定是留不过第二天。

    甚至是要招致杀身之祸,灭门之灾。

    朱允炆长叹一声:“太孙殿下此举,又是何必……”

    “算是朝廷这几年,未曾顾全中都皇城的补偿吧。”

    朱允熥淡淡的轻声开口解释着,目光则是看向朱允炆手下那块被凿坏了的木头。

    “这是要做什么?”

    说起自己的木匠活,朱允炆眼睛里明显露出了亮光。

    这时候,原本在屋里整理家务的秋娘,也已经是提着凉茶壶和茶碗走了出来。

    秋娘眉目带笑,很是温情:“殿下请用茶。”

    “谢过二嫂。”

    朱允熥顺口道了声谢。

    秋娘为两人各自倒了一杯凉茶,放在一旁的桌子上,也不多留,便转身又回了屋子里。

    朱允熥饮了一口凉茶,目光直直的盯着朱允炆。

    被盯得似是有些难受。

    朱允炆低下头,目光可惜的看向被凿坏了的木头:“这原本是城东那边张老伯家定的摇椅。老伯家里这两年屡添孙子,老人家也不干活了,便想着含饴弄孙,弄一把摇椅,院子里移几株紫藤。”

    说着话,他已经是将这块凿坏的木头放在一旁,重新取了一块尺寸相同,早已刨好的木头放在了台子上。拿着一旁的墨斗炭笔,就要准备重新划线。

    朱允熥便在一旁默默的注视观察着。

    仅仅这是短短数年光景,朱允炆的双手已经不似当初长在宫廷之类那般细嫩。

    肤色深了一些,更沧桑了些。

    手指肚子和手掌之间,也多了些颜色更深的老茧。

    大抵是因为一直做活,手指更粗了些,手掌更大了些。

    看得久了。

    朱允熥才发觉,朱允炆整个人这两年也变得更加壮硕了。

    眼前的一切,并非是朱允炆知道自己来凤阳而装出来的。

    这些年他就是如此过来的。

    锤头砸在凿子顶部,朱允炆的手稳稳的抓住凿子,凿头一下下如同切豆腐一样的进到木头里。

    也不见朱允炆的手怎么动,那木屑便以整齐的形状,在划线范围内被切开。

    “文圣和茯苓两人,现在被爷爷养在乾清宫。”

    “老爷子整日里旁的事也不做了,若不是我们拦着,他都要给两个还在亲自换尿布。”

    “若是得了空闲,二哥也为爷爷做一把摇椅吧。”

    “到时候叫了人,只管送去应天。”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