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1n5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嫡子 > 大明嫡子 第575节
    而被沐彩云抱着的朱静姝,此刻已经是双眼通红,脸上的妆容早就乱了,脸颊上更是挂着两道泪痕。

    已然是早就哭过一遍的样子。

    “哎……”汤鹊清轻叹一声:“大明还没有嫁女的前例,皇爷爷和太子也终究亦非嫁女求和的人。便是那个瓦剌部有意与大明和亲,陛下和太子总还是会斡旋的。事情没定下来之前,二妹且宽心一点。”

    朱静姝顿时又双眼涨红,眼里淤积着一层水雾,泪珠几近又将落下。

    “嫂嫂,我不想嫁人,我就想一辈子都待在宫里……”

    汤鹊清微微瞪眼:“哪有女子长成不嫁人的,那瓦剌咱们家姑娘定然是不嫁的。待回头,你相中了朝中俊良后生,嫂嫂去让你熥哥儿说和,给你们亲事定下。”

    “我不要嫁人,我就要待在宫里,陪着嫂嫂们……”

    朱静姝不断的低声重复念叨着,似乎因为自己可能要被选定远嫁长城外面,而连这东宫都不愿意走出了。

    在她身边的沐彩云连连安抚:“好啦好啦,待晚一些,我们就去和太孙说,让他叫那个什么瓦剌来的使臣绝了这条心。熥哥儿往日里最是心疼你们,定然会帮你的。”

    不论汤鹊清和沐彩云如何劝说。

    朱静姝愣是充耳不闻,满脑子都是自己即将要被远嫁的未来。

    不知不觉,花房里再一次发出嚎啕大哭。

    朱静姝瘫软在沐彩云的怀里,不住的落着泪。

    进了东宫,将小胖赶去小厨房打下手提前备菜,朱允熥便独身一人往后苑花房过来。

    刚进了东宫后苑,朱允熥远远的就听到花房里传来的阵阵哭泣声。

    眉头微微皱起。

    朱允熥对这哭声源自何人心知肚明,脚下步伐也不由加快了一些。

    “熥哥儿来了!”

    “熥哥儿回来了!”

    守在门口半天都不敢动弹的小二十三朱桱,远远的望着朱允熥走过来,便立马是窜了起来,先是对着朱允熥喊了一声,随后又转过头冲着花房里的女人们大喊了一声。

    众女纷纷抬头看向花房外。

    朱静姝更是从沐彩云的怀里直起身子,转过头伸长了脖子远远的望着走过来的朱允熥。

    当她看清了确实是熥哥儿回来了,已经被泪水朦胧的双眼,顿时散发出明亮的光彩。

    “熥哥儿,我不要嫁人!”

    朱静姝犹如燕飞一般,从花房里跑了出来,钻进了朱允熥的怀里,大声的诉着苦。

    朱允熥满脸无奈,张开双臂,望向朱静姝身后走过来的太孙妃、侧妃等人。

    汤鹊清捏着手绢到了朱静姝身边,拍拍二妹的肩膀:“好了,殿下现在是监国,是大明的皇太孙,莫要再这般了。殿下现在回来了,定然是会为你做主的。”

    说着话,汤鹊清便递给沐彩云一个眼神,又合着大姐朱清静,三人好不容易才将朱静姝从朱允熥的怀里拉开。

    朱静姝整张脸蛋上挂满了泪珠,双眼委屈巴巴的望着眼前的熥哥儿。

    朱允熥轻笑一声,伸手便拍了拍二妹的脑袋:“瓦剌部和亲的事情今日已经在华盖殿敲定了,我大明不会将女子远嫁出去。”

    朱静姝本来听到前半段,眼泪几乎就要宣泄而出,整句话听完之后,人便是愣了一下,抬起头眨着眼睛,挤出泪珠,有些不敢相信的瞪大了双眼看着熥哥儿。

    便是连汤鹊清也有些意外,不由发问:“真的不用将二妹嫁出去了?”

    朱允熥点头道:“无论何时,大明都不会以嫁女求得四方安宁!今日华盖殿,我朝已经提出,要让瓦剌部将首领猛哥帖木儿之女送入大明一事。”

    “真的?”

    朱静姝低声的询问着。

    朱允熥反问一句:“我可曾骗过你们?”

    汤鹊清立马拉住朱静姝的手:“现在你信了吧,不是将你嫁去瓦剌,是要他们瓦剌将女子送到我们大明!”

    朱静姝有些羞涩,缩在了汤鹊清的怀里轻轻的点着头。

    朱允熥笑道:“炽哥儿已经去小厨房了,今日孤为你们做顿佳肴。”

    今天一直安安静静的小二十三朱桱立马拍起手来。

    “好哎!我要吃猪蹄!”

    朱允熥方才发觉这小子,立马瞪眼:“来人!送二十三皇子去大本堂!”

    “救命啊!!!”

    ……

    “此言振奋,可鼓舞十万大军!”

    “本朝当有如此骨气,乃我大明脊梁之言。”

    “学生不才,闻听太孙此言,亦有弃笔从戎,为我大明四不之言披荆斩棘,御敌于外!”

    “彩!”

    “今日当浮一大白!”

    “当如李太白,会饮三百杯。”

    “彩之……”

    应天城北,成贤街西侧、鸡笼山下国子监内,平日里温文尔雅犹如古时贵公子的读书郎们,云集在了一起,人人面红耳赤,神色动容。

    远处,观望的国子监监生们,眺望着此处,探得详情之后,亦是围拢了过来。

    此时已过午,华盖殿里的事情,也传到了宫外。

    这个时候没人回去细究,为何华盖殿里的事情会这么快就传到了宫外,已然是到了人尽皆知的地步。

    “那是解翰林的学生吧。”

    远处的廊下,一名国子监教习望着人群中心的几名监生,对着身边的同僚询问道。

    “是解翰林的学生,平素国子监无课便要去书报局那边的。”

    另一名国子监教习回了一句。

    即便解缙如今是文渊阁内阁大臣,但在国子监和翰林院,人们还是习惯于称呼他为翰林。

    这是清贵们表达尊重的方式。

    “解翰林教出了一帮好学生吧。”

    有人感叹了一句。

    而在不远处密集的人群中,那几名心学监生,已然是振臂高呼起来。

    “游街!”

    “国有脊梁之言,吾辈诉求平生足矣!”

    “当游街夸功喝彩之!”

    一瞬间,现场被点燃。

    不论是当真想要游街夸功,还是不想去的监生,人人都开始躁动了起来。

    本意就是要去的,自然是为了游街夸功。

    而那些唯有此意的监生,却也乐得其成。

    毕竟,但凡是个学生都不想上课,这是更古不变的事情。

    人群在国子监内的心学子弟们带动下,开始向着国子监外离去。

    口号更是不曾停歇下来,喧嚣声传扬的到处都是。

    俨然一副暴动了的模样。

    ……

    第四百七十一章 应天的酒 九边的刀

    不论监生们各自抱着怎样的想。

    今天鸡笼山下的国子监里,眨眼间就已经是人去楼空,只留下一地落叶,无力的从枝头飘荡下来,带着几分寂寥落在青砖绿瓦间。

    望着盏息间就已经空空如也的监院。

    一名国子监教习猛的一拍大腿:“糟糕!要完!”

    此人一开口,身边几名教习顿时脸色一变。

    “这帮兔崽子又得惊扰朝堂了!”

    “快去应天府叫人!”

    原本还没来得及,又或者心中本就愿意观事而起的国子监教习们,个个拔腿就跑,追向那些早就一溜烟跑的没了影的监生们出了国子监。

    有往监生们游街而去方向追赶的,有往上元县和应天府衙门通风报信而去的。

    上千名国子监监生倾巢而出,带来的动静和冲击力,让整个北城一带为止侧目。

    人们想到了很多年前,那一场西华门前国子监监生聚众一事。

    那一次,朝廷可是狠狠的惩罚了国子监上下。

    而这一次国子监所有人都冲出来了,朝廷又会如何反应,又该是何等的震怒。

    只是很快的,应天百姓就发现,事情似乎有些不对经。

    “今天太阳是打西边出来的?”

    酒楼之上,一名已经有了些醉意的男子嘴里念叨着:“这帮人竟然在为太孙夸功?”

    “我没看错?”

    “我真的没看错?”

    “这帮……”

    “这帮……”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