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1n5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嫡子 > 大明嫡子 第542节
    “请陛下为其赐名赏福!”

    朱高炽连连点头,向太孙府上的人转达着这些话。

    而他则是目光担忧的看着已经有些摇摇欲坠的朱允熥,低声道:“你自己要不要紧?”

    说着话,朱高炽不忘抬头看向一旁的山永年。

    山永年当即上前,伸手搭在了朱允熥的脉搏上。

    朱允熥则是抬头开口道:“备酒!今日当畅饮!”

    朱高炽却是不肯,而是目光认真的盯着诊脉的山永年。

    少顷,山永年睁开眼,迎着朱高炽的注视默默的点了点头:“世子这时候多陪陪殿下即可。”

    朱高炽这才长出了一口气。

    朱允熥哈哈大笑起来。

    “畅饮!”

    “今日不醉不休!”

    ……

    第四百四十六章 皇重太孙风声起

    嘭。

    青天白日里,一道烟花,在西华门外爬到高空,发出一道轰鸣声。

    在这一声轰鸣后。

    西华门外,紧接着又连续传来八声烟花升空轰鸣,算是凑齐了九道。

    仅仅是在小半个时辰里,整个应天城里的官宦人家纷纷打开中门。

    功勋将门人家,拉着一车车的贺礼。翰林进士文官,提着一份份合乎心意的精致礼物。人们带着不同的目的,却向着同一个目的地而去。

    九曲青溪旁的太孙府,府前街从清晨就已经挤满了人和马车。

    人头攒动,人潮拥挤。

    太孙府的管事们站在府门前,努力的控制着局面。

    “殿下说了,世子世女而诞,已经受尽上苍眷顾。朝中文武不必厚礼,每家取碎布一块,太孙府为两个小小人儿做两件百家衣积攒福分,便是极好的。”

    即便有管事在府门前不断的重复着这样的话,却总是拦不住那些上了头的文武百官。

    这是大明朝第一个四代儿郎。

    在肉眼可见的未来,只要那个孩子茁壮成长,大明朝未尝不可一日同见四龙临朝。

    而在这一片混乱中。

    太孙府的正主们,却早就已经悄无声息的举家离去。

    西华门城头上,朱允熥颇是后怕的长出了一口气。

    望着前面的太孙府方位,周围的街道上还有更多的功勋将门在往太孙府而去,他便庆幸自己跑路的足够快。

    太孙府总管事雨田一边擦着额头上的汗水,一边从后面的城墙下爬了上来。

    雨田压着粗重的呼吸上前小声道:“殿下,太孙妃和侧妃,还有世子世女都已经送到乾清宫那边去了。”

    今天一早赶去太孙府报信,也是逃出来的朱高炽立马回头:“不是说暂时送去东宫静养嘛,怎么去了乾清宫那边。”

    朱允熥亦是回头看向雨田,眉目间有些疑惑。

    雨田愣了下,张着嘴,伸手抽了一下自己的脸:“是奴婢没说清,还请殿下赎罪。”

    朱允熥翻翻白眼:“你只管说。”

    “是陛下中途让孙总管带着人给世子世女拦下来的,说是就放在乾清宫养些时日。”

    雨田开口解释着如今宫中的情况:“娘娘们说太孙妃和侧妃,这一遭辛苦。尤其是侧妃,是在生死关上走了一遭的人,需要静养,好生修养。如今,太孙妃和侧妃都在后宫那边。”

    朱高炽看了眼朱允熥,朝着雨田挥挥手。

    等到这位太孙府大总管退下,他才轻叹一声开口道:“外头这般,看来也是吓到宫里头了。”

    朱允熥只能抱以无奈的笑着:“其实他们这般做,倒也是因为朝廷如今的新政所致。”

    朱高炽探头看向西华门外,九曲青溪旁被无数功勋人家和士绅文官们围住的太孙府。

    从这城头上往下看去,便是一副别看生面的场面。

    外头的人想要挤进去,而在里面的正主却早早的就已经举家逃离了。

    朱允熥幽幽一叹:“新政当真似虎,如今说他们是提前下注,倒不如说他们是在向爷爷表明心迹,展现他们对大明的忠诚。”

    “所以皇爷爷才没有下旨禁止?”

    朱尚炳穿着一身的甲胄,领着一队兵马从北边城墙走了过来,示意麾下继续往南边巡哨,他则是停了下来,低声问了句。

    朱高炽瞥了眼这厮,转口打趣道:“没捞着进入东征大军的讲武堂武生名单,便自己在这宫里头装扮起来了?”

    朱尚炳哼哼了两声,不太愿意搭理小胖。

    他看向朱允熥,低声道:“如今上直亲军卫大多都传开了,说是咱们大明朝可能都要有皇重太孙了。”

    朱高炽当即一顿,目光有些骇然的看向城墙跺后的朱允熥。

    这股风可是起的有些不太妙啊。

    朱允熥亦是双眼一缩,回头看了朱尚炳一眼。

    大明朝有他这一个皇太孙,已经是历朝少见的事情了,如今宫里头还没有说话,外头却已经在传皇重太孙的事情了。

    风起的太快太猛。

    有时候,便不是什么好事。

    “和内阁说一声,新政的事情还是要抓抓紧的,朝廷白花花的银两撒下去,事情不能拖沓下来。”

    朱允熥却未开口提及那皇重太孙的事情,反倒是转口说起了内阁总领新政的事。

    朱高炽目光闪烁了两下,了然点头:“那现在,我们是去皇爷爷那边?”

    听到这,朱允熥的脸上便露出了一抹难得的柔情。

    ……

    “这话是殿下亲口说的?”

    内阁,任亨泰看着前来传话的太孙府内侍,眉头微微皱起,脸上有些疑惑。

    小内侍点点头:“殿下亲口所说。”

    任亨泰眼睑下沉,心思明显重了些。

    一旁的解缙则是挥挥手:“有劳了,回去禀告殿下,臣等已经知晓,自当以国事新政为重,一日不敢忘却。”

    小内侍躬身领命,退出内阁。

    内阁中,发出一声轻叹。

    如今的内阁,奏章案牍书卷,愈发的多起来,人也比过往显得更多了一些,权力自然就更重了几分。

    只是在这内阁里间的屋子里。

    却只有任亨泰四人。

    任亨泰发出一声轻叹,斜眼扫向身边的解缙,而后又看向在对面斜靠着打盹的魏国公徐允恭,以及在不远处通顶的书架前翻阅查找案牍的高仰止。

    书架是新添置的,还带着刚刚上过大漆不久之后的新光。书架很很高,一路高到了屋顶,层层叠叠的案牍塞满了每一个空格。

    作为内阁中最年轻,却也是大明朝如今朝堂上少数手握重权的内阁大臣高仰止,在书架前就显得很是矮小了。

    任亨泰轻叹一声之后,目光便锁定在了高仰止的背影上。

    在旁的解缙手捧着九边呈奏回来的奏章,微微低头,眯起双眼,缝隙里盯着不知要做什么的任首辅。

    任亨泰轻笑着开口道:“春风,殿下这番话的意思,你可曾悟了。”

    近处,原本打盹的都快要打鼾了的徐允恭,忽的没了声息,身子微微的动了一下,却没有下文。

    高到顶的书架前,高仰止慢条细理的,终于是从那无数的案牍之中,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回过头,高仰止捧着自己找到的案牍,面露笑容的迎着任亨泰的目光。

    他便真的如自己的字一样,脸上的笑容总是给人一种如沐春风般的温柔。

    高仰止亦如春风的轻动脚步,两袖飘飘,开了口,语调平和:“若是晚辈猜的不错,殿下是觉得太孙府外头太吵了。”

    说完之后,高仰止脸上浮出了几分恰到好处的含蓄微笑。

    不等解缙开口,徐允恭已经是挪了一下身子,哼哼了两声睁开双眼:“春风说的倒是不差。堂堂太孙府外头,被围成什么样子了?吵吵闹闹的,让人以为我们大明朝的太孙府是菜市场不成?”

    内阁总领朝廷文武百官,应天城里的消息总是知晓的最清楚。

    一点点的风吹草动,锦衣卫如今也都开始往这边报上一报。

    任亨泰点了点头。

    在他身边的解缙方才开口:“身为臣子,还是以国事新政为重的好。为臣者忠孝当在心中,国事处理的不妥当,做再多旁的事情也是无用。

    君上用人,亦是用人不疑。既然如今新政初定,朝堂安稳,陛下他们也不会再有在朝堂上大动干戈的念头。

    任阁老以为,如今是不是该以内阁的名义,下一道行文,让各部司衙门都知晓一番?”

    解缙将应对办法,送到了任亨泰的面前。

    任亨泰笑了笑:“既然大绅如此说,便依你的意思,内阁署名行文各部司衙门,让他们给人都叫回去,老老实实的干好本分事情才是。”

    解缙应了下来,看向高仰止。

    高仰止当即开口:“我去写行文。”

    那头,徐允恭却是忽的开口:“这行文倒是还要再斟酌斟酌。”

    他一开口,不单单是任亨泰,就连解缙和高仰止两人,都面生疑惑。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