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1n5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嫡子 > 大明嫡子 第488节
    “附议。”

    “……”

    随着郁新和王儁两位六部尚书的出班弹劾,一时间,六部五寺三法司,满朝各部司衙门,皆有官员走了出来,依照着品级,跪在那重重陛阶前,自报官职,口出附议。

    附议声持续了很久,让人觉得几乎有炷香时长。

    当最后一名从九品的流官跪在快要到了奉天门位置后,出班附议的声潮终于是停了下来。

    天边的日头此刻已经爬到了半空位置,洒下明亮的光芒。

    而在奉天殿陛阶前的广场上,两侧本该是百官站位的地方,文官一侧几乎是空了大半。

    一阵风刮过,已经不似刚刚入宫上朝时那般的冰凉。

    然而,身边四下空空无人的礼部文选司主事白玉秀,却还是没来由的浑身一抖,打了一个寒颤。

    这是应天朝堂官员们的一次反击吗?

    是对前番锦衣卫大索应天官场的回应,还是对正在诸道推行的革新之举的无声反对?

    亦或是,他们为了维护山东道哪一家人?

    在文官班列的前排,翟善僵硬的转动着脖颈,在他的身边现在只有任亨泰和茹瑺两人。

    “到底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翟善真的怒了,这么多的官员同时出列弹劾,而他身为吏部尚书,却全然不知。

    现在落在皇帝的眼里,他这个吏部尚书究竟是干什么吃的,还能不能干好吏部的差事,替天子管理好朝堂官员。

    任亨泰和茹瑺两人都没有说话。

    站在尚书们后面的大九卿,通政使司通政使来征却是悄悄的上前一步,低头小声道:“消息是从曲阜送过来的,前些日子有人也曾寻过下官,只是下官以为……”

    “你为何不告诉于本官!”

    翟善猛的转过头,怒视着明显是事先就知晓了的通政使来征。

    来征收敛神色,望向陛阶之上:“翟尚书以为自己知道了,就能压得住这一次的事情?”

    翟善目光一闪,身子一震,心中顿时生出了一股惊恐。

    这些人就是奔着陛下去的。

    不论他翟善是不是吏部尚书,能不能管得住这些官员,这些人都会在今天闹出这一场弹劾。

    疯了!

    这些人是疯了!

    他们怎么敢做出现在这样的事情来,当真以为如此就能逼迫着陛下对张志远做出惩治吗?

    他们当真以为,陛下就是那等会退让的人?

    翟善立马转过头,看向兵部尚书茹瑺:“兵部,张志远领兵南下山东道,所作所为,兵部怎么看!”

    茹瑺撇撇嘴,侧目淡淡的看了已经火急火燎的翟善一眼:“翟尚书以为,这事情是我兵部能管着的?”

    翟善张着嘴,一时哑然。

    他当即举目望向另一侧的朝堂武官们。

    张志远只是一个引子,谁也不清楚下一刻那帮发了疯的人,会不会依次扩大延伸,将弹劾风波牵扯到大明的功勋武将身上。

    这个时候,翟善多希望那帮往日里行事粗鲁的功勋武将们,能够咿呀呀的挥动着那沙包大的拳头,给眼前这帮跪地弹劾的文官们狠狠的揍一顿。

    最好是给这帮人打的半个月下不了床。

    ……

    第四百零六章 再弹劾请立监军

    然而武官们这一次却表现的很从容淡定。

    他们只是平静的望着那数量众多的文官跪在地上,对张志远发起弹劾。

    似乎,张志远就不属于大明武官队伍一样。

    百官这次铁了心要在皇帝面前强硬一回。

    立在陛阶顶层角落里的孙狗儿,目光嗖嗖的扫着这群朝廷里的肱骨之臣。他合着双手,目光低下,摸摸无声的侧过身,望向坐在龙椅上的皇帝。

    只要皇帝陛下一声令下,他孙狗儿就能叫了这周遭的禁军将这群昏了头的官员们尽数送进诏狱之中。

    而此刻坐在龙椅上的朱元璋,脸上没有一丝愤怒,甚至还带着些微笑。

    他只是安静的注视着陛阶前的那些官员们,什么也没说。

    皇太子朱标坐在一旁,显得有些意外。

    今日的事情,自己竟然同样全然无知,这很不合常理。

    朱标侧目看向陛阶下,跪地弹劾张志远的人群中,竟也有东宫詹事府里的几人出现在朱标的视线里。

    这些人都是詹事府的老人,过往无有不说,此刻却悄然无声的附议弹劾。

    官员们在于自己离心离德。

    朱标不禁抬头看向龙椅上的老爷子。

    今天这出事情,也只有老爷子能够定夺解决。

    夏元吉悄悄的挪到了解缙身边,双手兜在一起,脸上却带着些兴奋:“恐怕过段时日,你那个在吏部的学生,就要忙起来了吧。”

    解缙皱眉转头看向夏元吉:“哪来那么多的人手可用,我倒是希望这次陛下不要太过愤怒。”

    “他们这是在逼宫,你觉得陛下能饶过他们?”夏元吉有些不以为然,撇撇嘴,眼神跳动。

    解缙目光幽幽:“他们这是怕了。”

    “怕了?”

    夏元吉念叨了一声,而后脸上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他低声道:“他们是怕儒家……”

    解缙确实目光似有似无的盯着夏元吉:“维喆兄,你又是否在怕?”

    解缙说的很小声,却足够夏元吉听清楚每一个字眼。

    他的脸上露出茫然,然后默默的摇着头。

    “曲阜那户人家便是有错,那便论罪就是。若是因此牵连天下文脉……这可是我中原华夏上千年的根基的!”

    解缙则是冷笑道:“你觉得,张志远为何要带着上万军马跑去曲阜?”

    “听闻其在燕王麾下,屡建奇功,深受燕王喜爱,若不是今岁此次中原叛乱,他恐怕已经作为前锋大将,在征讨塞外了。”

    解缙点头道:“便是这个道理。那既然如此,张志远就肯定知道,如何才能彻底解决山东道的事情。既如此,孔家到底都做了什么?”

    夏元吉学过解缙,望向陛阶之上的皇帝。

    他低声道:“不管怎样,我等为官,当的是大明的官。”

    这算是回答了一开始解缙的问题。

    解缙当即点头,脸上也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神色。

    这时候,被百官在这御门听政上架起来的朱元璋,也终于是有了动作。

    朱元璋横着手臂,一手捏着袖袍,手臂也往外抖了抖。

    他目光随意的扫了一眼:“吏部怎么看这件事情。”

    觉得自己将要步前吏部尚书詹徽后尘的现任吏部尚书翟善,听到陛阶上传来皇帝的声音,立马浑身一抖,躬着身手抱着笏板就出了班列。

    “臣,文华殿大学士,吏部尚书,翟善,在。”

    翟善低着头,目光不断的转动着。

    很明显,皇帝点自己回话,就是希望自己能说出合乎他的心意却又不好亲口说出的话。

    翟善搜刮词藻,思虑山东道的情形,缓声开口:“启禀陛下,臣以为可以再看看。”

    他这话一出口,顿时引得满场窃窃私语。

    朱元璋却是一样的稳如泰山,只是静静的注视着陛阶下,这位大明朝的吏部尚书。

    翟善心中大松一口气,转而解释道:“臣虽不懂兵事,但也知道战场之上瞬息万变。或许,张志远是抓住了什么战机,所以才有今日的表现。

    朝堂之上若是不放心的,发了文去山东询问张志远,命他写清楚了,他到底是想要做什么。

    再者,今日只是听闻,未曾有孔府人家亲自手书,更未见衍圣公奏章,何以便认定张志远所行之事乃叛贼尔?

    最后,臣还认为,山东距河南道近,远应天城。而此刻皇太孙正处河南道,权同陛下。想来张志远有紧要军务军略,也该是呈奏于殿下面前。

    所以臣以为,不如再看看?”

    本就只是为了得一个缓冲机会的朱元璋,根本不会去深究翟善当众给出来的理由究竟如何,毕竟都是六部尚书的人,说的话自然是有道理的。

    朱元璋直接拍着扶手开口:“翟卿所言有理,便依卿所言,再看看。”

    应天城里大半的文官,今日都跪在了自己面前。这是不同于以往的劝谏进奏,而是如当初自己废黜千年以来的丞相之位时一样。

    直接的打杀是解决不了问题,那是放在最后一个步骤的。

    上一次,他们反对废黜丞相之位,担心皇帝的权威太过盛重,继而引发了漫长的对持和杀戮。

    这一样同样,他们反对的不是骄兵狂妄,地方叛乱不除。

    他们是在担心,千年的圣人世家会在马蹄下轰然倒塌。那将预示着,千年的儒学也到了如废黜丞相时一样。

    他们更担心,他们这些圣人世家的门徒,少了一个可以任意取用的圣贤道理,他们及他们的后世子孙又会如何。

    从汉武独尊儒术开始,到隋唐开启科举取仕知道,最后到了两宋天子与士大夫共天下。

    一切的规矩和社会的运转,都是围绕在儒学体系之下的。

    大明要做如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事情吗?

    朱元璋在心中就否定了这个可能性。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