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1n5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嫡子 > 大明嫡子 第444节
    人群里便有人高声开口。

    “草民拜见皇太孙殿下。”

    “请殿下为俺们做主,东湖庄这些年作恶多端,为祸乡里。”

    “今年开封府遭了灾,朝廷明明是有说过叫俺们以工代赈,官府发放粮食的。可是东湖庄这些人家,却和官府勾结。叫俺们出了工,可朝廷送来的粮食全都进了这些人家里。”

    罪名被直接扣在了东湖庄人家的头上,越来越多的百姓开始嚎哭着,控诉起了东湖庄人家这些年的罪行。

    “请殿下明鉴,俺们是真的活不下去了。”

    “今晚,东湖庄的这些人家,竟然还打杀了俺们的乡亲。”

    “俺们气不过,这才赶了过来。”

    “……”

    “请殿下饶恕,请殿下为俺们做主啊!”

    跟随在朱允熥身后而来的裴本之、高于光等人,这时候也都赶了过来。

    高于光望了一眼眼前这些火光冲天的宅院,越过倒塌的院墙,躺满了尸体的庭院,以及那一块块被鲜血染红了的地面。

    从高于光的内心出发,他是觉得这些百姓,就应该按照大明的律法定夺。而又因为这些百姓是结群而来,事情也是这些人一起做出来的,那罪责可以以人数众多,而减轻一些,但却不能免责。

    如此,才能算是正视听,遵大明律法。

    先前不曾开口的高于光,想了想终于是想要将这些话说出口。

    他刚刚迈出一只脚,一只手臂却被拉到了后面。

    高于光回过头,就看到裴本之拉着自己的手,对着自己摇了摇头。

    他不由的皱起眉头,退了回来,靠到裴本之的身边。

    裴本之低声道:“殿下比我们更重视大明律法。”

    说完之后,裴本之便不再多言,双手兜在一起,默默的注视着又往百姓们跟前走近了几步的皇太孙殿下。

    朱允熥让自己整个人都处于被火光照耀之中。

    他的双眼扫过眼前这些跪在地上,还在不断乞求着自己和朝廷主持公道的百姓们。

    “孤,大明洪武皇帝陛下钦封监国皇太孙。”

    原本还不确信的百姓们,听到这样的介绍,终于是确信了眼前那个少年郎,便是皇太孙殿下。

    于是,呼声便愈发的大了。

    朱允熥面色镇定,抬起双手向下压了压。

    “孤来迟了,朝廷也来迟了,叫乡亲们受了苦。”

    “你们放心,孤已经叫人去中牟县,缉拿县衙上下官吏,纠察问罪。”

    “乡亲们这些日子遵听朝廷的旨意,以工代赈,没有拿到手的粮食,朝廷也会重新补发给你们。”

    “你们倒了的房子,朝廷也会按照旨意,为你们重新修好。”

    皇太孙似乎并没有要问罪追究他们今晚所犯之事的意思。

    反倒是一开始就说了要追查官府的罪责和问题,更会补发官府这些日子没有发下来的粮食,还要修缮房屋。

    百姓们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是缓缓的落了下来。

    只是这时候,朱允熥却是忽的脸色一沉。

    “但是,东湖庄这些世居人家,以及中牟县官府,不论他们做了什么事,都是由朝廷律法定夺的。”

    “尔等今夜所作所为,或是激愤所致,或是从众所致。”

    “孤念及你们这些年之苦,生活之艰难。又有中牟县官府有错在先,东湖庄世居人家图谋不轨在后。可免尔等死罪,可免尔等重罪。”

    人群中,有了些异动。

    很多人是听不懂朱允熥此刻所说的含义,只以为皇太孙和朝廷还是要治他们的罪。

    朱允熥始终注视着这些人,当这些人还没有开口的时候,他便已经再次开口道:“都是好汉子,做了错事,就该担起责任了!这一次兰阳县黄河大堤溃决,朝廷已经有了定论,要大修千里黄河大堤。今晚在这里的人家,每家出一人到时候去大堤上做工,大堤一日不修成,你们便一日不得下堤!”

    朱允熥的话音刚落,高于光耳边就传来了裴本之的低笑声:“看到了吧,谁说殿下没有恪守大明律的?”

    高于光有些无奈,却又无言以对。

    黄河大堤现在基本已经确定,是要耗费千万,由潘德善去主持修造。到时候,河南道等地将会有数十乃至百万臣民需要在大堤上出工。

    东湖庄周边的百姓,安能只身事外。

    只是,皇太孙却又有言,大堤一日不修成,今晚在场的这些人家便一日不能下堤。

    算来算去,也算得上是一种处罚了。

    朱高炽此时已经是在前面高声开口,他言简意赅,用百姓们最容易听到的语言,解释了起来。

    “殿下说了,罚你们这些人,每家出一个人,到时候去大堤上做工,大堤修好了才能回家。”

    “这就是殿下对你们的处罚。”

    原本还心中不安,甚至是想着继续闹事的百姓,终于是彻彻底底的放下心来。

    只要不是砍头,不是流放,不是打板子毁了身子骨,左右不过是去大堤上出力干活,哪里还能算得上是处罚?

    人们的心定了下来。

    未几,人群中忽然有一道小心翼翼的声音发出。

    “请问殿下,俺们到时候去做工,有没有工钱?”

    那人刚刚问完,身边就有人笑了出来。

    然后,越来越多的人笑了起来。

    朱允熥也不阻拦,这些人的胆子也就越来越大了起来。

    “殿下!只要朝廷给俺们工钱,俺们全家都去大堤上出工,大堤不修好,俺们绝对不下堤!”

    “对!只要殿下给俺们工钱,俺们修一辈子的大堤都管!”

    “……”

    朱允熥同样不禁笑出声来。

    这便是中原子民众多秉性中的一部分突出点,他们狡猾却又勤恳。

    朱允熥再次压压手,脸上佯装微怒道:“朝廷哪来那么多的钱!罚你们做工,还想着要赚朝廷的钱钞?”

    离着他近些的百姓们缩了缩脑袋。

    “那工钱少一点也是可以的……”

    “饭总是要包的……”

    朱允熥高声道:“朝廷的钱钞,要用来购置修堤的砖石沙土木料。所以,朝廷给你们的工钱不会多,到时候朝廷会颁布告示的。但饭肯定是管饱的,要是那时候你们吃不饱肚子了,只管找河道上的官员。

    他们要是不管,你们就去找到时候分布在河道上的锦衣卫,他们会为你们做主的。”

    管饱!

    百姓们很会抓重点。

    当即便是一片喝彩声。

    朱高炽这时候见时机差不多了,便上前两步,看向百姓们。

    “今夜之事,朝廷和殿下是清楚,也看得明白,到底是谁犯了错。”

    “但你们今晚,也是有错的。殿下饶恕了你们,这是恩典。”

    “现在你们都寻了锦衣卫,报上姓名,家住何处,家中都有哪些人。如此之后,方才可以回家。”

    朱高炽没有说为什么,百姓们也都没有反驳。

    皇太孙没有拿他们治罪,还让他们去河道上做工,能拿些钱,最关键是能吃饱肚子,这已经算不上是处罚了。

    这就如此刻开口说话的那个胖胖的少年说的一样,是恩典。

    为了防止到时候皇太孙和朝廷忘了他们,不让他们去河道上做工,当朱高炽的话刚刚说完,百姓们便已经是蜂拥而至,挤到了那些手拿着空白簿子,准备登记造册,原意是要防备这些百姓日后再犯错的锦衣卫们面前。

    人人都在抢着,要早早的将自己全家的名字都报给锦衣卫知晓。

    朱允熥回头转身,看向已经变得沉默不语的小胖。

    他走到小胖身边,轻声道:“看懂了没有?”

    朱高炽点点头,然后立马又开始摇起头来。

    朱允熥笑了笑:“我大明的百姓很容易满足。他们所求不多,可总有人连这点都做不到。”

    冷笑了两声,朱允熥便双手兜在一起,往外走去。

    朱高炽挠挠头,想了一下,看着那些恨不得现在就能去黄河大堤上做工的百姓,自嘲的摇摇头,亦是转身离去。

    等到百姓们抢着登记完后,这才反应过来,皇太孙已经走了。

    官兵也同样走了大半。

    “草民拜谢皇太孙殿下!”

    整个儿都被火海笼罩着的东湖庄外,百姓们对着眼前的夜幕跪地礼拜,嘴里不断的高呼着。

    ……

    东湖庄的事情,在天亮之后,便如飓风一样,刮过整座开封府。

    本来就因为河南两司衙门及开封府各司衙门官员,尽数被缉拿审讯,而惶惶不安的开封府,更加惶恐了起来。

    官府里的人被抓了。

    城外的士绅大户,也被发了疯的泥腿子们破了家。

    而皇太孙对于那些泥腿子,竟然只不过是罚了一个大堤不成,永不下堤的处罚。

    何其的可笑。

    当昨夜未曾涉及东湖庄之事的开封府士绅们,准备着写好文书,送往各处的时候。已经接手河南道两司衙门及各府县衙门的随行官员们,便以最快的速度开始了政务处理。

    “开封府,除陈留县外,余下各县皆有贪墨、欺上瞒下、横征暴敛等诸般触犯大明律法之事出现。按律,刑部、大理寺、都察院随行主理,再派了锦衣卫的人缉拿问罪吧。”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