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1n5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嫡子 > 大明嫡子 第430节
    “那楼已塌了,河南道又能独存多久?”

    周荣和潘伯庸两人心头一跳。

    难道皇太孙要在这个时候,在此情此景之下,就要撕破脸皮了吗?

    可是,那楼也如他所言,已然塌了啊。

    曹智圣留下的东西,现在只怕已经归于这茫茫夜空里,消散于云烟之中了。

    周荣左思右想,最后也只能是以头磕地,再乞请道:“臣请殿下移步别处。”

    朱允熥眉头一皱:“周荣!你们当真要顽抗到底吗!”

    周荣还在思考着,潘伯庸却是抬起了头看向朱允熥:“殿下,臣等不明殿下此言究竟是何上意。”

    “楼塌了。”朱允熥再一次的重申着这个话题。

    五叔有句话没有说错,内忧生,则外患比至。

    河南道地处中原腹地,牵一发而动全身,若河南道乱了起来,整个南北必然会受到牵连。九边防御,以及那海量的消耗,都将受到影响。

    这也是朱允熥一直理性选择的原因。

    治国,不是打打杀杀,也不是人情世故。若是国都乱了,还如何治?

    杀人是最后的选择,也是最无奈的抉择。

    周荣和潘伯庸面对着再一次的提醒,却做出了沉默的选择。

    朱允熥不禁心生怒意,自己已经给足了脸面,甚至准备给他们足够的体面。

    现在,他们依旧不愿意低头认错。

    朱允熥不禁提高了语调,怒斥道:“你们以为那二十一具尸骸,便能挡住孤清查河南道吗!还是你们以为,这楼塌了,你们的乌纱帽就能保住了!”

    怒斥一番后,朱允熥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这茶脏了,孤可以为你们换上新茶。可若是你们只愿喝前道茶,那孤……”

    夜风变得急了起来。

    扯动着倒塌成废墟的高楼,不断的发出阵阵呜咽声,犹如深夜之中无边不知源头的鬼哭声。

    滴滴滴。

    嘶嘶嘶……

    流水声,从朱允熥的手掌上发出,地面上传来了水滴声。

    哐当。

    呲。

    茶盏垂落在地,发出碎裂的声音。

    朱高炽看着地上的碎茶盏,抬头看向倒塌的院墙上的朱尚炳,默默的点了点头。

    朱尚炳冷着脸回应了一下,无声的挥挥手。

    两名锦衣卫便拖着人群中,跪在最后面的一名河南道官员向着远处的黑暗中离去。

    “冤枉!”

    “殿下……臣冤枉,臣什么都没做啊……”

    黑暗中,传来了喊冤声和哭吼声。

    朱允熥脸色沉默,拿起第二杯漂满灰尘装着茶汤的茶盏。

    手掌翻下,茶汤滴滴落下。

    茶盏落在了地上。

    又有两名锦衣卫拖着一名官员,走向黑暗。

    一道道的喊冤声,前赴后继的声声不绝。

    而朱允熥弃茶砸杯的行为,却并没有停止下来,一次次的拿起茶杯,一次次的将茶杯松开衰落在地上。

    近百名河南道的官员,跪俯在地上,两股战战,惶惶不安,豆大的汗水开始不断的从额头上滴落下来。

    四下,除了被拖走的官员们的喊叫声,一切都寂静无声。

    没人知道被带走的人会经历什么,也没人知道,下一刻又会发生什么。

    今夜汴梁城。

    长夜漫漫,不知何处是天明。

    第三百七十章 朕觉得有些冷

    应天。

    随着时节开了春,朝廷也渐渐从冷冬里复苏过来,开始继续梳理着如今日益庞大的大明朝。

    西城江边的龙湾码头上,整日里巨大的海船扬帆起航,它们会在出了松江府那边的长江口之后,分别奔向东北方向和西南方向,再一次为大明源源不断的运输着新鲜的血液。

    去年冬天长江两岸的百年未有之大雪,多带来的影响,或多或少也显露了一些。

    田地愈发的泥泞,道路和山体随时都会崩溃,这让朝廷户部和工部,不得不一日一日的入宫面见皇帝和储君,商议着各项决议。

    兵部则是在为洪武二十八年的边疆战事不断的筹备着,九边年年开战,如今南边也是持续不断的用兵,便是一袭大红袍,这时候也没有喘息的机会。

    应天城东边,往钱塘江去的官道上,无数的沿路府县百姓被征发而至,力争要在一年之内完成水泥路主体修建,再用一年的时间彻底完善大明朝这第一条横跨数府数十县的新式道路。

    而在太平府矿那边,工部和将作监的人也不时的传来喜讯,蒸汽机的功率愈发的强劲了,体积也愈发的小了起来。隐隐约约,朝廷上下还听闻,这些人似乎已经提出了另一种又有别于水泥路的新式道路,是需要用到蒸汽机的。

    万物更始,万物有新。

    这方华夏偌大的帝国,一步步的向着崭新且从未有过的方向坚定的前行着。

    只是满朝部司衙门,被无数国事社稷牵连之际,却还要分出精力来应对中原六府地黄河溃决泛滥成灾一事。

    钦赐监国皇太孙殿下西巡兼行赈济的队伍,依照每日回禀朝堂的公文,早已到了河南道开封府兰阳县。

    皇太孙在徐州府险遇乱贼伏击,幸得转机,顺势设计剿灭乱贼一事也早就在朝堂上传开。

    上上下下,无数人因为中原之地上的事情忧心劳神。

    而最新的消息,则是皇太孙初临开封府兰阳县,便斩了兰阳县令曹智圣的人头,传徼县域,安抚民心,恢复生产,加紧修补黄河河堤。

    形势,和朝堂开始时的预期,有了一点不同的演变。

    华夏自是一体,大明亦是一体,朝野上下从无区分,如千丝万缕的纠缠在一起。

    开封府的一粒小石子被丢进了大明的池水里,终于是在水面上掀起了一圈圈的涟漪。

    坐落在应天城东北角的皇城大内。

    在夜幕的映衬下,灯火照亮了入值的上直亲军卫官兵们的身形,好似亘古不变,立在那城头上俯瞰着这座帝国心脏的每一下跳动。

    此间已经到了深夜。

    皇帝和储君太子都已经安歇,还在宫中操办做事的内侍和宫娥们,纷纷都压着脚步,不敢有一丝杂音发出。

    几只狸花猫坐在宫墙上,望着那些似乎永远都不眠不休的人类,低声的呜咽了几声。

    忽的。

    皇帝寝居乾清宫中,传出了一道低喝声,惊得狸猫坠强。

    也引得周遭无数的人们涌向宫门外。

    内宫总管孙狗儿跪在宫门前,沉声道:“奴婢问圣躬安否。”

    说完之后,孙狗儿小心翼翼的带着两人到了宫门前,轻手轻脚的将宫门推开。

    须臾之后,乾清宫中的烛火亮了。

    带着人走进寝宫的孙狗儿,脸上却满是惊恐和担忧。

    只见寝宫床榻上,穿着里衣入眠的朱元璋,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是压着被褥坐在床上,双手不断的颤抖着,从额头到脸上满是汗水。

    “陛下……”孙狗儿轻轻的呼喊了一声,见得不到回应,他立马回过头,眼底闪过杀气,看向跟着自己进来的两人:“闭上嘴滚出去!”

    那两名小内侍,因守着宫中的规矩,自入殿后便没有抬起头,此刻闻听孙大伴的话,立马惶惶不安的将头低的更低,一步一步小心翼翼的往殿外退下。

    这时候,孙狗儿才向着龙床进了两步,跪在地上,抬头望向一直坐在床榻上,满脸汗水如雨下的皇帝。

    “陛下,可是夜惊。老奴叫人去煎熬安神的汤药送来……”

    说着话,孙狗儿便要伸手,为皇帝压好凌乱的被褥。

    却不想这时候,朱元璋忽的伸出手,压住孙狗儿的手臂,脸色狰狞的转过头看向孙狗儿。

    只是一眼,伴随在皇帝身边十数年的孙狗儿心中不由一跳。

    皇帝这幅面孔,他从来都没有看到过。

    即便是在当初,皇帝对淮西故旧功臣大肆下手的时候,也没有这样让他寒芒在背的感觉。

    朱元璋张了张嘴,嗓音沙哑的低声道:“不要惊动了外面的人,朕……俺只是做了噩梦。”

    孙狗儿的心头又是一跳,皇帝是将就天人感性的,和天地是有联系的。

    皇帝做的噩梦,谁能知道会引发怎样的后果。

    孙狗儿咽了咽口水,小声安抚道:“陛下洪福齐天,得授天子位,坐镇华夏九州之地,受亿兆黎民供养,自有满天神佛天兵庇佑,无邪无祟,鬼魅莫敢抵近。”

    朱元璋的额头根根青筋暴起,穴窍凸起,他压着沧桑的嗓子:“朕觉得有点冷。”

    孙狗儿手一抖,赶忙小心的从皇帝的掌下抽离手臂,躬着身从一旁的镶贝红漆大木柜里又取了一场被褥,蹑手蹑脚的回到床榻前,业业兢兢的压着声,将被褥从后面背盖在朱元璋的后背上。

    他随后又走到前面,将被褥的两角捏住,向着朱元璋的胸前一紧一压。

    做完了这些,孙狗儿手脚不歇的,继续从一旁取了一直温着的热水,倒入茶杯送到了朱元璋眼前。

    “陛下,喝口温水,压压惊。”

    朱元璋默默的接过茶杯,一开始是小口小口的喝着,最后却是仰头一饮而尽。

    喝完一杯水,朱元璋这才长出了一口气。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