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1n5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嫡子 > 大明嫡子 第424节
    什么都好,就自己给老爷子一句话,近乎于是发配到这边来了。

    难道满大明,就自己是个大冤种?

    朱高炽仰头看天。

    天很蓝,晴空万里无云。

    只是朱高炽却是心头满是乌云。

    朱允熥哈哈笑了两声:“来了就好,自我领了西巡兼行赈济的事情,入了徐州府之后,总觉得现在发生的很多事情,都是能和去年的一些事情对上,可始终有一团迷雾在眼前,以至于无法抽丝剥茧弄明白前后脉络。”

    朱高炽还没有开口说话呢。

    朱尚炳已经在一旁伸手,越过朱允熥,重重的拍在了朱高炽的朱高炽的后背上,手掌拍在后背上砰砰作响。

    只见他高声道:“炽哥儿现在不是来了嘛,熥哥儿你有啥让他帮着想就是了,他整天就是个闷葫芦一样,像是长了八百个心眼似的,一天能想一万件事情。”

    朱高炽冷哼了两声,目光森森的瞟向了朱尚炳:“你这次瞒着皇爷爷和二伯,偷偷请了假跑出来,就不怕回头被揍?”

    朱尚炳立马是一缩脑袋,瘪着嘴道:“我这是为了保护你的!”

    朱高炽听到这话,便是一阵的哼哼。

    两人不免就斗起了嘴。

    朱允熥却对耳边这样的呱噪习以为常,甚至是觉得有些安心。

    不多时,三人便已经是入了兰阳县衙。

    不曾去公堂上。

    这几日,兰阳县重新有了一位代任县令,是从此次皇太孙的随行官员中安排出来的,在吏部观政了两年的心学进士。

    县衙的公堂上,新任的兰阳县县令在免去了兰阳县丞,提拔换人之后,已经初步的完成了衙门的权力集中,今日正带着人商议以工代赈进度及修补大堤进度等事。

    朱允熥带着朱高炽和朱尚炳两人,便一路绕过公堂,到了后衙的一处院子里。

    太孙府总管太监雨田,殷勤的为三人煮上了茶,便小心翼翼的离开屋子,将门轻轻带上。

    朱高炽望了一眼四周,轻咳一声:“最近发生的事情,可有文书整理?我要先看看。”

    朱尚炳的屁股刚刚坐下,听到朱高炽的话,不由抬头侧目看了过来:“你也不用这么急吧。”

    朱允熥则是一弯腰,从桌子底下拎起一只木箱子,哐当一声放在桌子上,打开箱子露出里面成堆在意整理好的各类文书。

    “从我在徐州府得讯乱贼设伏,至兰阳县斩曹官,见陈留裴本之,并六府之地随行官员各类回禀文书,皆在这里。”

    朱高炽也不多说,将箱子挪到自己面前,便取了最上面的一份文书开始翻阅。

    屋内便响起了翻卷声。

    朱允熥笑笑,见茶水已然煮好,便轻声为三人各自倒了一杯茶。

    朱尚炳接过茶水,多此一举的吹了两下了无作用的举动后,便如牛饮。

    朱高炽则依旧是低着头翻阅着一份份的文书。

    只是他翻阅审视文书的速度却是越来越快,到最后一份文书几乎是到了一目十行的速度。

    半响的功夫后,朱高炽终于是将最后一份文书看完。

    而这个时候,朱高炽那张不再圆润的脸颊上,已经是一片阴云,凝重的好似能落下雨水来。

    陪坐许久的朱尚炳,早就已经是屁股长角,很是不耐烦,可见到朱高炽这副模样,便立马悄默声的坐稳了屁股,安安静静的低着头捧着茶杯。

    朱允熥看了一眼,低声询问道:“看出问题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朱允熥在处理很多社稷国政的时候,总是会习惯于和小胖商议分析,将一件事情从头到尾,抽丝剥茧的梳理清楚。

    似乎,这是从当初带着他去交趾道的时候开始有的习惯?

    不得不说历史的必然性,在原本的轨迹上,能够被冠以仁字,执掌中枢二十多年的小胖,处理内政的能力和眼力,总是旁人不能比拟的。

    朱允熥并不担心小胖会因为久处中枢,秉持社稷之事,就会在未来做出让宗室动荡的事情。

    自己不是现在中都凤阳城里的那位许久不曾再见面的人。

    朱高炽阴沉着脸嗯了一声:“难道你没有看出来?还是你当局者迷,被眼前的事情蒙蔽了视线?亦或是……”

    说到最后,朱高炽忽的停了下来。

    他放下手中的文书,抬头看向面前的朱允熥,几度皱眉,几度转目。

    最后,朱高炽摇了摇头:“都不是……你是早就有了猜测,只是不愿意承认罢了。”

    朱允熥自嘲的轻笑了一声:“前几日,五叔从开封府城过来这边寻我,带来了他这些年编纂的医书,还将宋宫周王府名下的药田和历年产出都交给了我。但同样的,他也和我说了很多。”

    “五叔吗?”朱高炽念叨了一声,眉头皱起:“五叔都和你说什么了?”

    朱允熥下意识的看了眼每一次自己和小胖商论事情,就只能在一旁当吃瓜群众的朱尚炳。

    朱尚炳抬起头,看了看两人,哼哼两声:“不管我事,也别管我。你们两就算是要设计坑我爹,我也不会多说一个字。”

    这厮不当人子!

    朱允熥和朱高炽两人对视一眼,默契的心里暗骂了一句。

    不过也算是被朱尚炳这么一弄,原本还显得很凝重的话题和气氛,显得轻松了一些。

    朱允熥轻声开口道:“五叔和我说,开封府的事情干系颇大,牵连上下无数。他更说,若是这件事情处置不当,必然会招致内忧,届时更会引得外患至。劝我行车崖壁之上,当慎思慢行。”

    朱高炽沉默了片刻,整张脸都纠结在一起。

    半响之后,方才轻叹一声,重新开口。

    “这件事情,恐怕远比五叔说的要更加严峻。”

    “怕不只是行于崖壁之上,而该是已凌空细索之上了。便是一叶清风,也可能会致细索断开,生出大祸。”

    朱允熥点点头:“陈留县目下有汤弼统帅的五千羽林右卫军马,太康县不日便有三万京军入驻,潼关后另有二叔的三护卫蓄势待发。只是……”

    听到事情还真的和自己家有了关系,朱尚炳不由抬起头看向两人。

    “秦王府的三护卫到潼关了?”

    朱尚炳低声询问了一句。

    朱高炽撇过头:“你要是后悔,现在还来得及卸去身上的京营差事。”

    朱尚炳当即摇头:“算了吧,秦王府护卫将军很不错,我没那么多想法。”

    朱高炽瞪了朱尚炳一眼,示意这厮不要再胡乱插话,而后转头看向朱允熥:“五万多军马,大抵是能震慑住大部分人的。还有于马,虽然才从上直亲军转任河南都司,但想来以他的手段,也能出不少力。只是,若是事情真的牵连过大,超过我们现在所想的,那一切就都是未知数了。”

    朱允熥挥挥手,饮了一口茶。

    “你就说自己的想法吧,我一个人始终不敢轻易下定论。”

    朱高炽点点头,手掌拍在了那堆文书上。

    “六府或是中原各府县官员,地方士绅商贾大户,山东、直隶北一带白莲教众,还有咱们的那位五叔。”朱高炽开始了一个个的点名,声音也越来越慢:“或许,其中还有有佛道两门插手,乃至于地方屯田卫所。”

    朱高炽说的凝重,朱允熥听的脸色阴沉。

    而刚刚被警示了一次的朱尚炳,却是张大了嘴,忍不住啊了一声:“合着,整个中原之地就没有好人了呗!”

    “天下何时无贼?”朱允熥冷笑了一声。

    朱高炽则是在一旁低声补充道:“我觉得,恐怕不单单是中原一地会有这等事情。”

    朱尚炳还沉浸在整个中原没有一个好人的震惊之中,听到朱高炽又这般说,整个人顿时都麻了。

    朱高炽却是继续道:“自去岁开始,朝廷里头便多有不同。只是那时候,我们都没有往这些地方去想。到了去冬那场雪,朝廷原本还担心地方上会有剥削贪墨之事发生,可偏生就是没有查出来几起。唯一的一桩事,还是大胜关那边的事情。”

    说到这里,朱高炽抬起头看向对面的朱允熥。

    他的脸色愈发凝重阴沉起来。

    朱高炽低声道:“说起来,现在这些事情便能说得通了。”

    朱允熥点点头,脸色同样不好看:“大胜关龙泉寺……”

    “你们俩到底在说什么?”

    朱尚炳的眼神在两人之间来回颠簸着,到这里已经全然听不懂了。

    朱高炽轻叹一声,却是回头看向朱尚炳,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忧心忡忡道:“如果真的我和熥哥儿想的那样,恐怕你爹真的要有大麻烦了。”

    “啊?”朱尚炳张张嘴:“我爹去年在太庙躲了一个冬天,开年之后不就立马被爷爷给踹出宫干活去了嘛。除了皇爷爷,他还能有什么麻烦?”

    朱高炽摇摇头,转头看向朱允熥。

    两人几乎是异口同声的开口出声。

    “我们忽略了方外寺庙道观。”

    “咋了嘛!”朱尚炳蹭一下站起身,脸上露出焦急的表情。

    他嘴上是说着不管他爹朱樉的死活,可真的到了会出问题的时候,还是会担心起来。

    朱尚炳离了座位,来回的踱着步子:“怎么好端端开封府的事情,又牵扯到了那帮tulv和道士了?”

    朱允熥眉心突突,沉默不语。

    朱高炽呵呵的冷笑了一声:“方外寺宇道观不入赋税,这是国朝初立的时候给的优待,这些年已然有了些投献躲避赋税之风,只是未曾设想过,是否有可能他们会不顾一切的不退半步,只顾自己的一家之利。”

    朱允熥这时候亦是冷呵道:“还有宋宫周王府,名下愈有五千顷田地,五叔却亲口与我说,王府只收产出一成。”

    “他们竟然有这么大的胆子!”

    朱尚炳低喝一声,终于是发现了事情的严重性。

    只是很快的,他却又发现的漏洞,轻咦一声道:“不对啊,如今我爹主持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的事情。地方上所有的田地,不论户头是谁,都是要丈量造册的。也不论何人,都是要按律缴纳两税的。他们便是投献,又如何躲避两税征收?”

    朱高炽走到朱尚炳身边,抬手拍了拍他的肩膀:“你想不到的法子,别人可能都用不完。”

    “那怎么办?难道这事情就解决不了了?”

    朱高炽摇摇头,转过身看向还在沉思的朱允熥,沉声道:“如果按照最坏的设想,现在的人手远远不够。”

    “你是什么想法?”

    朱高炽顿了一下,眉峰一凝:“给北平行文,北地常年应对前元余孽,牵扯必然不多。抽调军马,屯驻大名府,控扼东西两面,随时策应。”

    大名府位于北平都司最南边,东边是山东道,西边和南边是河南道。

    朱高炽这是有鉴于朱允熥在徐州府遭遇的伏击,做出的最稳妥的建议。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