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1n5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嫡子 > 大明嫡子 第395节
    终于,刘四的视觉和听觉都慢慢的恢复了过来。

    耳中瞬间就被各式各样的哭喊声和救命声给塞满。

    他悬着一颗心,颤巍巍的站起身,先是向着上游看了一眼,洪峰水头已经过去了,后面的尾峰已经落到了大堤以下的刚度。

    耳边的呼喊声越来越多。

    刘四心中一紧,木楞的挪动着脚步转过身。

    一道长有三十丈的溃口,霍得一下横陈在刘四的眼前。

    啪的一声。

    刘四整个人平地栽倒在了地上。

    随后他艰难的爬起来,跌跌撞撞的冲到了溃口边缘。

    当趴在溃口边上的时候,刘四整个人瞪大了双眼。

    一道道的河水,好似天河溃决了一样的从河道里灌到大堤后面。

    刘四整个脑袋一片空白,他痴痴的望向愿望的兰考县城。

    只是这么短的时间里,水流已经走了一半的路。

    在溃口和县城之间的良田、村庄,早就已经消失不见,尽数都被淹没在洪水下面。

    轰!

    又是一道巨大的声音,从下游更加遥远的地方传来。

    刘四噗的一下,吐出一口鲜血。

    “完了……”

    “完了……”

    “都完了……”

    刘四眼前的视线开始抽离了起来。

    他怎么都没有想到,为什么这个时候,下游会有人将大堤给炸开。

    眼前这三十多丈的溃口,便是用上整个兰考县的人命都堵不上,现在下游又炸开一个口子。

    开封府完蛋了。

    不!

    整个河南府的南岸都要完蛋了。

    顺带着,归德府下面的徐州府、凤阳府都要完蛋。

    凤阳!

    刘四双眼一突,随后整个人彻底的昏厥了过去。

    ……

    洪武二十八年,三月二十九日。

    应天城,为在天皇考孝慈皇后祈福的水陆法会和斋醮科仪,进入四月也就要正式召开了。

    而朝堂上,近来也在为去年长江两岸府县的雪情进行着收尾的工作,春耕早就已经开始,稳定江南财税重地,是如今朝廷的重中之重。

    京军也开始进入到回京,进行新一轮轮番的准备之中。

    随着气温的一点点上升,帝国再一次开足了马力,按照既定的计划朝着预定的目标前进。

    “拨给大同三护卫并蔚朔东胜左右四卫军校六万二百余人,棉布二十一万六千一百匹,绢五千一百匹,棉花九万四百斤。此事,户部已经办理妥当,各应物资已从应天户部大仓装船发出。”

    “给在京卫所军士夏布,每人两匹,已由户部交割与五军都督府。”

    “赏贵州都司及各卫征剿西堡一战获功将士,及阵亡伤残将士,共三万七千五百三十二人,给钞二十一万两千四百七十九锭。兵部已转户部,户部调钞给兵部下发。”

    文渊阁内,文华殿大学士、户部尚书郁新,立身抱着奏章沉声应答。

    兵部尚书茹瑺起身奏答:“武德卫指挥佥事李聚,转任镇武卫指挥使司,世袭指挥使,现已接令出发。”

    “总兵官周兴令都督佥事宋晟、都督刘真、指挥使庄德领马步军马三万,征剿野人。”

    “燕王奏,上旬领北平都司马步军马三万五,北征坝上草原、漠南,因去岁北平张志远扫荡两地,燕王今次将挥师大漠,试探深入漠北。”

    上方,朱允熥端坐在圈椅上。

    他俯耳倾听着朝臣们的奏答,手指轻轻的敲击在扶手上。

    咚咚的声音,轻轻的回荡在文渊阁内。

    “上林苑监。”朱允熥轻轻的呼唤了一声。

    上林苑监监正袁素泰立马起身:“臣在。”

    朱允熥微笑着看向对方:“西北河道等地,如果孤没有记错的话,水浇田并不多。用来种粮,似乎也并不能全力用上土地。上林苑监能否派了人走一趟西北河套等地,看看能否在那边种植棉花,也方便往后朝廷就地向九边供应棉布、棉甲。”

    朱允熥知道安西那块还没有被大明拿回来的土地,是一块绝佳的种植棉花的地方。

    可河套?

    他真的不知道。

    袁素泰也没有想到太孙会有这么一问,想了想点头道:“回禀殿下,棉花丝毫温热。西北日照足,棉花也不似水稻那般吃水,臣以为或可大面积耕种棉花。今日回衙,臣便安排属官走一趟河套,争取今年就能确定下来。”

    朱允熥点点头,随后看向户部尚书郁新。

    与此同时。

    在皇宫外,洪武门前。

    一名浑身站满泥水的骑兵斥候,背插红羽,一路畅通无阻的从朝阳门撞进了京师。

    到了洪武门前。

    皇城禁军刚好上前阻拦。

    那斥候便立马举起一道令牌,嘴里高声大喊:“急奏!太行堤溃,河南大水,开封、归德、徐州、凤阳四府水淹!”

    皇城禁军们浑身一震,容不得惊讶于河南大水,赶忙让出了路。

    铁骑一路冲进了洪武门。

    马蹄声在千步廊里不断的回荡着。

    到了承天门前,背插红羽的斥候终于是被禁军给拦了下来。

    “急奏!河南大水!”

    “下马,步行至文渊阁奏报。”

    禁军们回了一声,上前牵着马,后面的人开了承天门。

    斥候脚下不停,穿过承天门、端门,一路到了午门前。

    斥候再一次重复着:“急奏!河南大水!”

    午门前的天子近卫立马出了两人在前带路。

    “去文渊阁!太孙正与部堂朝臣议事!”

    斥候咬着牙,紧跟在两名禁军官兵身后。

    三人穿过左顺门,终于是一路赶到了文渊阁外。

    斥候后背红羽阵阵飘摇,猩红的摄人心魄。

    “报!”

    “急奏!”

    “河南大水,太行堤溃!”

    第三百四十九章 帝国之殇

    “急奏!”

    “河南大水!”

    “太行堤溃!”

    文渊阁外,自河南道开封府一路快马奔袭而来的差役,跪在殿外高声禀报着急奏。

    四下只有角落里藏着几名宫中内侍太监。

    而此时的文渊阁里,朱允熥正在和郁新问奏洪武二十八年,六道改田税事及从应天城扩大范围推行税署粮长税吏改制一事。

    郁新的脸色有些难看。

    六道田税事没有什么好说的,这是已经做下去的事情,现在就是继续深化改制的程度,巩固现有的成果,让户部能够从此以后牢牢的掌握住这一块的税赋岁入。

    让他真正头疼的是税署的事情。

    摊丁入亩说到底,无非就是朝廷伸出手,向地方上的那些士绅、权贵、商贾阶层要钱。

    左右不过是多出些钱,各家每年少吃两顿山珍海味罢了。

    可税署不一样啊!

    这是要了所有人在地方府县乡里上赖以生存的根基啊。

    “臣以为,此事不可急,当徐徐图之,一府一府的自应天推行而下,做到万无一失,朝廷稳固无失。”

    只要做的慢一些,事情就总会有转机。

    郁新已经是抱着能拖一时是一时的想法去劝谏的了。

    参与文渊阁议事的朱高炽眉头当即一挑。

    按照熥哥儿的意思,是要今年就将税署的权责摊开在六道之上。理由很充分,因为六道改田税事已经做了两三年了,现在借机推动税署正是时候。

    而朱高炽对此则是有些不一样的想法,他是觉得眼下最多不过是在直隶将税署给搭建起来,等整个直隶地区彻底稳定下来,再携大势席卷诸道。

    而郁新的法子,则是更加的保守,或者说顽固。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