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1n5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嫡子 > 大明嫡子 第372节
    唐贞观文治武功,中原开疆辟土,则凡中原之乞,皆不受外族之施。

    宋与士共天下,商道茫茫,占半壁江山,乃至辽、西夏亡,仍有国祚。”

    朱允熥嘴角挂上了一抹轻蔑:“功过有分,君臣分心,功在谁,过在谁?”

    文渊阁里,三足莲花瓣坐山炭炉,烧的更是红火了。

    然而官员们却是浑身生寒,后背发汗。

    “臣等万死,绝不敢叫君父受过。君父授权,然天下灾情,皆因臣等无能。”

    殿内,除却官员们的请罪声外,寂静一片,唯闻窗外飞雪落地之声。

    站在一旁手捧着奏章的解缙默默颔首。

    皇太孙愈发的不一样了。

    朱允熥目光如渊似墨道:“功过不是你们说的,也不是孤说的,是要交给昭昭青史去说的。后世人如何说,皆在今日。孤管不到后世人的嘴,但孤如今替圣天子监国掌权,便不能让后世人辱没圣天子一分!”

    官员们听到这里,忽的默默的松了一口气。

    虽然皇太孙的言辞一层更比一层严苛,然而最要命的是不提目的和要求。

    而现在,只要能提出目的和要求,便不是什么问题了。

    翟善抬起头,面目庄重,代表文官们开口道:“臣等食君之禄,自当为君分忧。今冬雪情虽大,然朝堂一心,共志成城,上苍定能获悉,护佑我朝子民,全君父仁政。”

    朱允熥哼哼了一声:“你们都是见证了大明从草创至今的人,孤今天便送给你们这个体面。

    朝廷要一条心,这颗心该放在什么地方,不用孤教你们。

    你们是我朱家社稷基业之根基,百姓同样是我家的社稷之根,我家不做那无根浮萍,谁也不要妄图那样去做。

    地方上官府、官员、士绅、商贾、百姓,朝廷要有个权衡,不要因小失大了。

    你们今日回去也告诫了家中,莫要插手了不该碰的事情,京军十万现如今分赴各地,他们是我家的手中刀。

    但孤要告诉你们,这把刀现在不在我家手上了,刀口落在什么地方,全看你们要不要这个体面!”

    低着头的解缙闭上了双眼。

    而如郁新、王儁等人则是浑身一软,任亨泰、茹瑺等人则是心中大呼,徒留翟善瞪大了双眼盯着忽然之间杀气腾腾的皇太孙。

    就知道动用京军没有那么简单!

    这件事情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赈济雪情,也不是为了压制文官在朝堂上的权力。

    从一开始,这件事情就是奔着杀人去的!

    京军这把握在皇室手中的刀,如今离了京,可这把刀又何曾离了手?最后究竟落在什么地方,全看手握这把刀的人会如何去想。

    敲打过了之后。

    朱允熥点了点头,向后一靠,目光看向透光的窗外:“都去吧,早些回家。雪大了,慢些走。”

    官员们相互看了看,终于还是压住心中的不安,小心起身,低着头躬着身无声的后退着。

    当殿门被打开,殿外的风雪灌注。

    朱允熥已经靠在圈椅上闭上了双眼,好似是因国事操劳而睡熟了,可嗓子里却发出了声音。

    “皇爷爷有言,我家起于黎民。”

    “京军可动,亲军亦可动。”

    “诸位。”

    “慢走……”

    刚刚退到殿门处转过身的官员们,在听到从后背传来的话,不由两腿如有灌铅,四肢僵硬。

    皇太孙说的没有错。

    他已经给了所有人体面的选择,如果不想要体面,那么下场会如何,所有人心里都清清楚楚。

    左右不过是成为皇太孙口中那昭昭青史上的一行数字中的一例,没有人会去关注和怜惜,死了也就死了。

    官员们茫然的走出文渊阁。

    当落在最后的六部尚书三法司堂官从殿内走出,身后就传来了宫中内侍将殿门关上的声音。

    翟善双手兜在袖中,站在殿门前的廊下,抬头看着外面阴沉沉飞雪不歇的天空。

    “诸位,殿下今天这番话到底是什么意思?”王儁见几位尚书都停在廊下,便皱眉低声询问着,期间不忘小心的回头扫了一眼紧闭着的殿门。

    郁新长叹一声:“今冬多事啊!诸位还是勤勉国事吧。”

    茹瑺斜眼扫向郁新,哼哼两声:“诸位,老妻今早炖了一锅肉还等着老夫回家,告辞了。”

    说罢,茹瑺便挥挥衣袖打了个花卷,低着头没入风雪之中。

    王儁张张嘴,看着茹瑺隐入风雪之中的背影:“不理部事了?”

    任亨泰斜觎着王儁,而后看向翟善:“翟尚书,本官也要和你告个假,今日本官也要回家一趟。”

    翟善是吏部尚书,管的就是朝堂内外的官员人事。

    虽说任亨泰没必要和他告假,但他还是应道:“任尚书慢走,雪天路滑,多多小心。”

    任亨泰点点头,拱拱手,便如茹瑺一般没入风雪中。

    王儁伸出手,却见翟善也已经不发一言的从眼前走过。

    等到殿门前只剩下郁新一人之后,王儁终于是忍不住了:“殿内的事情,我是明白的,可他们这个意思是什么意思?”

    郁新瞧向王儁,脸上露出笑容,在对方诧异的眼神下拱拱手,微微一笑:“王尚书,本官也要回家了,家里有些子侄平日里颇为顽劣,今日大雪,闲来无事,本官定要回家好生的教训教训这些竖子!”

    郁新说完之后也不管王儁那满脸的疑惑,几个健步就钻进了风雪里。

    终于,文渊阁外就只剩下王儁一人。

    他左右看了看,满脸郁郁的跺跺脚,双手一揣,歪着嘴哼哼一声亦是躲进了风雪中。

    ……

    “殿下,他们都走了。”

    “六部尚书今日都不去部里,皆有言要回家。”

    “郁尚书最后说了要回家教训家中子侄,王尚书是最后走的。”

    文渊阁里,太孙府总管太监雨田,躬身谦卑的站在双目紧闭的朱允熥面前,低声说着刚刚殿门外发生的一切。

    解缙站在一旁,他的眉头愈发的紧。

    太孙明明就在殿内,那些人也不至于忘了这点,可他们就在殿门外说这些话。

    而现在,太孙似乎也没有要对这些翘班的官员们申斥的想法。

    很难明白啊。

    解缙心中感叹了一声,忽然觉得自己还是去修路、做圣人来的更简单些。

    雨田依旧是低着头弯着腰,小心抬头看了一眼皇太孙。

    “记住,大明朝堂之上就没有蠢人,官员们总是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也知道该说的话应该在什么时候和地方说。”

    朱允熥默默的睁开双眼,看了一眼还在愣神的雨田,轻咳一声。

    雨田立马低下头,姿态愈发恭敬:“奴婢晓得了。”

    朱允熥哼哼了两声,转头看向解缙:“陪我去一趟朝阳门。”

    解缙顿了一下,然后才想起来,西平侯沐英现在就在朝阳门上领兵坐镇。

    解缙点点头表示明白,雨田已经是走到了殿门后将其打开。

    外间。

    积雪总是洁白无瑕,在大多数时候代表着美好的含义。

    可是当连日愈月的降雪,就不是什么好事。

    朱允熥每迈出一脚踩在地上,都会发出阵阵滋滋的声音。

    他抬头看向天空,脸上带着忧虑。

    这样的动作,是最近包括他在内,大多数的朝廷官员们的下意识习惯。

    似乎每个人都希望头顶上的阴云能够早日散去,见到那久违的阳光,可每一次都会让人失望的低下头。

    “离京的京军,目下是否都已经到达所定位置?”朱允熥听着脚底下发出的已经听腻的积雪声,低声询问着。

    解缙转过头:“除了刚离京往杭州府去的京军,按照计划都已经到达各地了。”

    朱允熥点点头,眉头却是不曾舒缓:“既然应天府现在都有了闲言碎语出现,那么由此推断,地方上的声音恐怕只会更加的不好听。”

    解缙有些迟疑的低声开口:“所以,他们今天在文渊阁外说话,其实……”

    “他们在表态罢了。”朱允熥目光幽幽:“这个体面,他们要了最好,不要也得要。亲军亦可动,我可没有说要动到哪里。锦衣卫,亦是亲军。”

    解缙不由一颤,团起双臂,双手紧了紧胸前的衣襟,只觉得今天怎么更冷了一些。

    等两人出了洪武门,只见朝阳门已经是近在眼前,城墙上即便是此等大雪纷飞时节,仍然有无数的官兵傲立于城头,如那山巅松柏。

    只是一件飞鱼服,却在洪武门前挡住了朱允熥的脚步。

    “启禀殿下,张百户抓住人了,如今正在诏狱审讯之中。”

    朱允熥眉头一挑,看向来人,认出对方是锦衣卫百户张辉的麾下,心中已然明了所说的是什么事情。

    他当下转头看向解缙:“要不要听听,我大明朝到底都有怎样的蠹虫,他们又是怎么依附在大明吸吮黎民血肉的?”

    解缙抖抖肩膀震落积雪,歪过头:“臣就不去了……书报局那边近来因为雪情出了些问题,臣还要过去处理一番。”

    朱允熥笑笑:“既如此,你就不去了吧。”

    解缙得了应允,心中不胜欢喜。锦衣卫北镇抚司百户张辉,谁人不知?近来,这人在朝中可是获得了鲜明的两极分化的评价。

    朝臣们对其恨不能手刃,而太医院却对其推崇有加,乃至于不论张辉的锦衣卫豺狼身份,也要放言他是太医院最亲密的好友。

    为此,朝中多有异议,惹出了不小的动静。

    只是当闭关三年的太医院院正山永年出关之后,所有的异议都在一夜之间消失。

    这两年太医院在医术上的进展可谓是突飞猛进,百尺竿头。大蒜素和抗生素几乎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的存在。而固态的新生药物,更是硬生生的将无数垂死百姓从鬼门关里救了回来。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