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1n5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嫡子 > 大明嫡子 第289节
    “两年没吃到家里的饭餐。”

    “瞧瞧炽哥儿,还有你两,爷爷的好大孙,一个个都要瘦脱相了。”

    “快吃饭!”

    第二百八十七章 朱允熥的梦想

    自己就是个没人要的孤儿。

    朱樉幽怨自哀的缩到一旁,伸头看着围在桌子前,扒拉着饭菜的三个大侄子。

    还要防备着老爷子是不是扫过来的,那阴森森的眼神。

    而在桌前,朱允熥几人真的是吃的很香。

    皇家的饭菜并没有多么的丰盛珍贵,也没有什么龙肝凤胆,虎鞭熊掌。

    至于百姓戏言的,皇帝老爷子顿顿都吃白面馒头,大肉包子,自然也就是一句笑谈。

    春日里,江南吴地最常见的芽菜和草头,只需要清水焯一遍,再过一下油就是一道清新的美味。

    被油煎的两面金黄的蒿子粑粑,更是极具时节气息,亦是江南人家春日里赶着时节常吃的东西。

    酱肘子更是一道没有技术的吃食,这玩意重在酱料,重在火候,徐家的厨子自是做的极好的。

    唯有庐州府的鸡汤,需要宫中去庐州府采买,三年生的老母鸡炖出来的鸡汤,顶层一片金黄的是没有一点油腻的鸡油,拨开鸡汤下面就是清澈的煨着几样不太重味的草药。

    这个时候,滑嫩嫩的鸡肉,反倒是多余。

    并不算奢侈,也不算满天下人都能吃到,但寻常富足百姓人家,偶尔也能吃上一顿的家常饭菜。

    从朱高炽碗里夹过来草头菜,抢过来蒿子粑粑,又从朱尚炳的面前夺过来一根饱满骨髓的酱肘子。

    喝上一口散发着清香的鸡汤,转眼间朱允熥已经是吃的满嘴油光,脸颊涨红。

    朱高炽愤愤不平的白了朱允熥一眼,朱尚炳如同饿虎护食的发出吼吼的声音。

    两人以并不比朱允熥慢的速度,飞速的进食。

    朱元璋坐在一旁,重新翻阅有关于交趾道的军政奏章,一边忙着手拿一支勺子,为三个大孙子盛汤添菜。

    眼看着三个人吃的是油水飞溅,骨头渣子掉的满地。

    朱元璋便是老大的开心喜悦,这比自己品尝到最可口的饭菜,还要喜悦。

    “咕咕咕……嗝……”

    刚刚还在啃着酱肘子弄得满手油的朱尚炳,忽然顶着塞满食物的嘴,涨红着脸出声。

    朱元璋笑着瞪了一眼,送去一碗鸡汤:“你这孩子,没人和你抢,吃完了爷爷再让你大伯叫人送过来。”

    已经吃饱肚子,正在喝鸡汤的朱允熥,眯着眼瞧着朱尚炳,然后一伸手便冲着他的后脖上砸了一拳。

    似乎是这一拳起了作用。

    堵在朱尚炳嘴里的食物,顺着喉咙直接进到了肚子里。

    朱尚炳长出一口气,端起碗就大口的喝着鸡汤。

    已经开始擦嘴的朱高炽,看向朱尚炳,哼哼一声,一切尽在不言中。

    朱元璋笑看着孙儿们之间的亲近。

    伸手将面前的奏章盖住,轻声道:“交趾道的事情,不在军略,不在征讨,不在杀人,而在后面的救人、安民、疏通、兴旺百业。”

    照旧是在一旁翻阅书本的朱标,合上了书本,双眼余光默默的瞧了过来。

    朱允熥和朱高炽两人则是立马停下了手上的动作。

    朱高炽偏头看向一旁的朱尚炳。

    啪的一声。

    便将还要让最后一根酱肘子伸手的朱尚炳给拍停。

    朱元璋则是继续道:“你们在交趾道的布局手笔,爷爷都看过了,做的很不错,征讨军略之下,还能做到这些事情,已经难能可贵。”

    这就大抵是期末考试之后,家长们拿到试卷,然后对自家孩子做过的总结一样。

    朱允熥三人安静的听着。

    朱元璋笑笑:“流通一词,是咱在交趾道的奏章上看到最多的字眼。炽哥儿这个监军部军司马在用,咱洪武二十五年的恩科状元郎高仰止也在用,凡交趾道的三司官员皆在使用。

    这便说明,你们的政策是起作用的,是有利于交趾道百姓安居乐业,有利于我大明对交趾道长治久安的。

    只是流通一词,你们谁能为爷爷再详尽的说一说。”

    朱高炽看了眼老爷子,然后便默默的看向朱允熥。

    朱尚炳更是直接指向朱允熥:“爷爷,这事都是熥哥儿做的,他最懂。”

    朱元璋亦是笑笑,眼含期待的看向默不作声的朱允熥。

    朱允熥正皱紧眉头,好让自己的思虑能够更加集中。

    朱元璋也不急切紧迫,只是默默的注视着、等待着这位被自己寄予厚望,将要委以重任的嫡长孙给自己作答。

    一旁的朱标已经是对着内官总管孙狗儿招招手。

    “命人于旁记录。”

    太子小声的吩咐着,孙狗儿立马压着脚步从一旁取了笔墨和小桌案,亲自持笔坐在桌案前,目光热切的等候着太孙的开口。

    朱允熥沉吟良久,面对着老爷子、老爹,还有身边的两个兄弟,不远处悄悄抬起头的老二书。

    “大明的物产,实则足以让所有人都吃饱肚子,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

    朱允熥一句话说完,便立马从老爷子、老爹还有众人的脸上扫过,然后小心翼翼的将双手撑在地上,准备着随时逃离可能会变成血腥之地的现场。

    这是一个在任何时候,都会让当权者沉默的话题。

    其中更是深深的涉及到了资源分配和生产力分配的问题,以及最终的利益分配问题。

    如今的大明,富有中原十一三道,千百州府,千万百姓,无数的良田。

    让所有人都能吃饱肚子,过上好日子,从资源总量上而言绝对不是天方夜谭。

    可放在人世间,却莫名其妙的变成了一个难如登天的事情。

    食肉者鄙。

    人类的欲望,大概才是摧毁人类的根本病症。

    没人愿意将自己碗里的肉,送给高门之外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穷苦之人。

    所以,才会有那句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千古愿景。

    竖着耳朵的朱允熥,等待了许久,却一直没有等到有谁暴怒呵斥自己的动静。

    怀揣着担忧,朱允熥默默的抬起头看向老爷子,以及和老爷子坐在一块的老爹。

    只见老爹正目光幽幽、感慨万千的盯着自己,不做一声。

    老爷子则是满脸怅然,神色有些让人担忧。

    朱允熥看向一旁的两兄弟。

    朱高炽迎着朱允熥的目光,皱着眉杵了杵身边的朱尚炳。

    不见对方有反应,朱高炽便伸手送到了朱尚炳的腰间。

    拇指和食指夹起一块肉。

    顺时针的向着一侧扭转。

    “啊!”

    满脸涨红的朱尚炳吃疼的惊呼了一声。

    然后便满目惊恐的瞪着朱高炽,惶惶不安的瞥了近前的老爷子一眼。

    朱元璋看了看闹出动静的孙儿们,长叹一声,目光闪烁的看向朱允熥:“至正二十七年,咱让百室清查直隶田亩,堪合天下良田、人丁。那时候,百室便和咱说,只要咱当上皇帝,天下人就都能吃饱肚子……”

    皇帝轻声念道着早在二十多年前的事情,神色一片怅然。

    似乎是陷入到了二十多年前,大明还在初创时的光景,那时候天下民生凋零、百业待废、兵乱不断。

    朱允熥默默的听着老爷子的追忆。

    至正二十七年,大明还没有创立,老爷子还没有称帝。

    要到后一年,当时的吴王军取山东、进兵河南,夺取潼关,占据关中,再去陕西、陕北、甘肃、河北之后,才在应天城登基称帝,国号明。

    而老爷子所提及的百室,也就是大明的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韩国公,赐铁券,子孙世袭罔替的淮右文臣第一的李善长。

    当年老爷子让李善长暗中清查堪合天下田亩、人丁,这桩事情朱允熥明显是不知晓的。

    就连一旁的朱标,在这个时候也露出了恍然的表情。

    很明显,所有人都还以为,大明朝的鱼鳞册是在创立大明之后才开始弄的。

    老爷子这时候在追忆过往,众人都不敢出声。

    等待了良久,朱元璋长叹一声,而后提振心气,哈哈两声,拍着大腿道:“咱又何曾不知,这座天下是何等的富饶,若是天下一心,又何至于有百姓流离失所,不得安居乐业。又如何能不似咱此刻一样,孙儿皆在身前,享天伦之乐。”

    天下永远难得一心。

    朱允熥深吸一口气,沉声道:“孙儿此次回京,便要踏踏实实的待在应天,想要依着自己的想法做些事情。”

    朱元璋眉头一挑:“流通一事?”

    朱允熥点点头。

    “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

    天下四时分明,九州八荒辽阔。人以地分,方言不同,风俗不同,物产繁杂。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东南两季水稻,交趾可三,大河之北独只一季,麦、粟有别。

    孙儿想要让北平百姓能吃上新鲜的荔枝,想要交趾道的百姓吃到北方的麦面。四川道的百姓能任意购买山东道的物产,陕西道百姓可为家中添置广东、广西道的产出之物。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