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1n5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嫡子 > 大明嫡子 第253节
    分辨一二之后,便将其中一道扔进了一旁的火炉之中。

    而后又从一旁取来一道空白的小册。

    提笔颤颤。

    小册之上,墨迹清清。

    “策问:何为知行合一。”

    “策问:南征何以定,何以稳,何以兴。”

    第二百六十五章 上了贼船

    景物偏堪,车马游人览,赏清明三月三。

    绿苔撒点点青钱,碧草铺茸茸翠毯。

    前元大家张可久的一首《南吕·一枝花·湖上归长天》,伴随着幽幽歌喉,轻轻的飘扬在漫天之上。

    随着几只白鸥咿呀呀的划过,又将那悠悠春景给撞得支离破碎。

    站在船舷甲板顶端,凭栏眺望目前碧波浩渺的朱允熥愤愤不平的抬头看向天空中那搅人风雅的,还在用白点轰炸船队的白鸥群。

    “熥哥儿雅性,只是如今周遭百里风波连绵,却是没有那点点青苔,碧草作毯。”

    嘴角挂着几缕呕吐痕迹的朱高炽,眼神无比幽怨,好似那秦淮河畔闺房空空,不得有情人恩科及第后履誓的女娘一般,双目满腔苦怨的瞪着朱允熥。

    “呕……”

    “呕呕……”

    “呕……我……呕……不活……了”

    “呕……”

    一道海浪在船底涌动着,旋即便是熟悉的呕吐声从周围四面八方的传了过来。

    是那些在去岁重开会试后,不曾登榜而被征辟南下,往后作为大明交趾道地方官府官吏的举人们。

    朱允熥挑眉撇嘴道:“炽哥儿不吐了?”

    只见朱高炽撑着脖子脸色铁青,弯着腰张张嘴,长出了一口气,然后仰着头,幽怨道:“你觉得还有的吐吗?”

    朱允熥轻笑一声,上前拍着朱高炽的后背,安慰道:“离开应天已经大半个月了,你们这些人竟然还没有习惯海上的风浪。”

    “你就不该给我拐带出京,去那什么劳什子的安南!”朱高炽悲愤的嚷了起来,眼神之中满是杀气。

    一说到这个事情,朱高炽不禁就是悲从心来,懊恼不已。

    自己明明是在应天城外的码头上为自家兄弟送行的,可最后自己怎么就稀里糊涂的上了贼船,而且皇爷爷他们竟然都没有发现。

    朱允熥欢笑了起来:“炳哥儿都偷偷带着人溜到船上,若是你不来,一个人在应天城岂不是要无聊死了。”

    “你还不如让我现在就跳进海里去死算了!”

    朱高炽吼了一嗓子,却是整个人从小腹处还是涌动了一下。

    然后就径直的冲到了船舷的边缘位置,半个身子伸了出去。

    一阵痛苦的呕吐声传来,却只有几滴泛着胃酸的胆液流出来。

    “炽哥儿!”

    “咋的?”

    “又开始吐了?”

    正在朱高炽肚子里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吐的时候,巨舰外面的海面上,传来了一道呼喊声。

    朱允熥这会儿端着一杯茶到了朱高炽身边,将茶送到对方眼前,张目看向船外的海面上。

    只见一艘调运船,正从整个船队的外围游走了进来。

    船头上,只见秦王世子朱尚炳正光着膀子,满脸欣喜涨红的振臂高呼。

    “炽哥儿,咱刚捕到了一条大鱼,听船上的人说是深海底下的鱼,寻常人难得一见。等下就给你熬一锅鱼汤,喝下就不会再晕船了。”

    朱尚炳这时候哪里还有半点大明宗室亲王世子的模样,提着一条扑腾扑腾溅着水花的大鱼,对着甲板上的朱允熥和朱高炽炫耀着。

    身上穿着断臂衣袖的朱尚炳,这大半个月的时间,已经让往日本来就不怎么白的皮肤,给晒得更加黝黑起来。

    等到他说完话,调运船也已经和朱允熥座下的宝船接驳。

    即便是在这风浪不断的海面上,一手提着大鱼的朱尚炳也仅仅是一个健步,就从调运船跳到了宝船上。

    少顷,朱尚炳就提留着大鱼上到了最上层的甲板上。

    “去,给燕王世子熬一锅鱼汤。”

    上到甲板的朱尚炳,如同是大获全胜的将军一般,将手中提着的那条足有十斤出头的大鱼丢给了已经内宦。

    自己则是拍着手到了朱允熥面前。

    他先是瞧了瞧喝了几口水有所缓和的朱高炽,而后看向朱允熥。

    “大将军那边说,咱们已经走到广东道的外海了,再有几日就能到琼州府城外的海面。”

    朱允熥稍作思索之后问道:“大将军是怎么安排的,舰队是否会停靠琼州港?”

    朱尚炳摇摇头:“大将军并不打算停靠琼州港,但他认为咱们应该停在琼州府城。”

    还不等朱允熥开口,终于是稍稍平复下来一些的朱高炽便皱着眉转过头道:“是昌化县那边出了什么事?可是安南的人知晓大明要攻伐他们,所以开始袭扰琼州府了?”

    朱尚炳微微有些意外的看向朱高炽,他是没有想到这位堂兄弟不光是在政务之上颇有建树,就连军略也能知晓一二。

    朱尚炳点点头,看向朱允熥,低声道:“昌化县那边,从年后开始,已经遭遇了好几次安南人的冲击,虽然死伤不多,但地方很是慌乱。”

    说完之后,朱尚炳面露凝重的看向朱允熥。

    按照他的想法,其实是和常升一致的,他朱尚炳和朱高炽都可以去昌化,但大明朝的皇太孙在昌化那边不曾安稳下来之前,最好还是留在琼州府城最是恰当。

    朱允熥则是沉默了下来。

    双手拍在甲板边缘的栏杆上,目光深邃的看向前方那几乎是一望无际的庞大舰队战船。

    自从去岁洪武二十五年,朝廷定下了征伐安南及南方的国策军略之后,整个应天城乃至于是直隶,都在为了这件事情忙碌着。

    就如他现在脚下的这条宝船,就是在一个月前出京的时候才打造好的。

    洪武二十五年的第二次会试,也在去岁入冬的时候彻底结束。六千余举人,朝廷录了五百名贡生。随后在冬至日前一天,皇帝亲自召开殿试,确定三鼎甲、两榜进士名单。

    洪武二十五年科举三鼎甲,全数由书报局所出的举人夺得。

    两榜进士、同进士,有超过一百五十人是已经明确表明心学子弟的举人所得。

    虽然总数上不及没有表明立场,或是坚定理学子弟的人数多,但却是一个让大多数人都没有预料到的结果。

    只是在会试舞弊案的影响下,民间的反对声很小,朝中更没有一丝不同的意见。

    管他心学理学,自己为官一方才是真。

    这是如今应天城里朝堂上,大多数人的真实想法。

    另一桩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就是新任的礼部尚书任亨泰在殿试之后,竟然亲自去了书报局,并且为书报局提笔撰写了一副手书,后面被书报局用作牌匾。

    这是身为礼部尚书的任亨泰,在无声的对所有人宣告,他彻底脱离理学的体系,转向心学,成为心学的支持者之一。

    恩科便在这样出现了无数次反转之后,悄然的结束。

    随后朝廷就开始了全力筹备南征之事。

    终于是在一个月前,万事俱备,由三万京卫官兵组成的南征大军,交到了征南大将军、开国公、五军都督府都督常升手上,在监国皇太孙为监军,朝堂二十多名勋贵武将、数百名军中将领的辅佐之下,扬帆起航。

    当日,应天城外,炮鸣有九,万里无云,朗朗乾坤,大日高照。

    上百艘宝船、运粮船、运兵船,将整个江面铺满。

    一面面可遮日月的船帆,好似要将整个应天城给盖住。

    皇帝亲至,储君伴驾,三宫六院于宫中祝祷。

    皇帝焚香祭天,储君高呼山河无恙、大明永昌。

    船。

    开了。

    大明的目光,终于是伴随着三万京卫大军,从独宠九边,开始向着同样遥远的南方给予关注。

    这将是一场不下大明营造九边的战事,胜则收获半座中原之地,败则大明就此之后数十年放弃南方利益。

    “此战,孤绝不后退半步。”

    终于,朱允熥默默开口,目光无比坚毅。

    朱尚炳皱起眉头,悄悄的看向身边脸色煞白的朱高炽。

    朱高炽耸耸肩,无奈的摇摇头,长叹一声,便对朱允熥劝说道:“舰队还有数百名举人,数十名今科进士,而且十七叔也在船上。要是出了什么事情,朝廷定然动荡,皇爷爷还有大伯他们恐怕也是要……”

    说完之后,朱高炽愤愤的瞪着已经看向天空的朱尚炳,咬着牙跺跺脚。

    要不是这个家伙自己想要随军南下,还给十七叔也给哄骗的上了船,自己也不至于被熥哥儿给拉上这贼船!

    “等到了琼州府外,让张温带着战船先行出发前往昌化县海面清剿安南人的船。我们在琼州府停留三日再出发。”

    朱允熥思索了片刻后,说出安排。

    朱尚炳却摇起了头:“我觉得大将军可能不会同意你的建议。自从出了松江府,大将军就不和你坐在同一条船上,他亲自坐镇旗舰,让你到这边藏在舰队之中,就是怕出事。大将军能让你以身犯险?”

    听到这番话,朱允熥也只能是无奈的苦笑着。

    自己这位二舅真的谨小慎微,即便是在大明的海域,也绝不和自己坐同一条船。

    更是自己坐镇那条插满大明龙旗、日月旗、星辰旗、帅旗的旗舰。

    朱高炽哼哼了两声表示赞同,然后便对朱尚炳询问道:“今天大将军有定下此次我军军略部署了吗?谁去镇南关,谁去清化城?”

    到了军中,除了朱允熥这位皇太孙以外,就算是朱高炽和朱尚炳这两位,也都是要领一份差事干活的。

    按照常升的说法,既然上了船,那就是大明南征大军的一员,就要遵守军中的规矩,听从他这位征南大将军的安排和军令。

    所以,明明生长在关中却天生会水的朱尚炳,就成了舰队旗舰和朱允熥这条宝船之间的传信官。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