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1n5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嫡子 > 大明嫡子 第211节
    赵勉背过脑袋,低声道:“刘舍人该回自己的位置了。”

    刘三吾望着赵勉的背影,眼里露出一抹愤怒,然而一侧的御史已经开始对自己眼神示意,要求自己回到属于中书舍人的班列位置去。

    他只能是悄无声息的退回到位置上。

    而在这时,又有人从文官的班列里抱着笏板走了出去。

    是户部给事科的给事中!

    只是看了一眼,刘三吾便认出此人,这时赵勉的人。

    只见户部给事中抱着笏板,躬身作揖,开口道:“陛下,今日乃是议洪武二十年恩科会试主考官之选。此事是为朝堂选才,乃国之社稷大事。天下人瞩目,万千士子举人赶赴京师。

    陛下亦有言,今日之议。景川侯、会宁侯扰乱朝堂,有干涉国朝社稷之嫌,当责令有司审查二人言行之意。”

    原本已经准备置身事外的詹徽和茹瑺,两人同时侧目看向出班的户部给事中。

    二人眼中同时泛起一阵波澜。

    又同时默契的转头看向御座上的皇帝。

    终于,只见原本还眯着眼的朱元璋,这会儿已经是睁开了双眼,目光锋利的盯着出班说话的户部给事中。

    他低哼一声。

    下方的朱标,左脚便是微微一动,正欲上前一步。

    然而,朱允熥却是更快一步。

    他目光阴沉的盯着那名开始搞起了扩大化的户部给事中。

    “今岁有旨意,御史、言官弹劾,需有实证,不可妄自揣度!”

    朱允熥冷声呵斥那户部给事中,而后侧身对着御座上的朱元璋躬身作揖,随后一挥衣袍看向已经变得老老实实的曹震和张温二人。

    “景川侯、会宁侯,朝堂之上言行不正,下朝回营自领三十军棍!”

    曹震和张温两人,连忙出班,躬身抱拳。

    朱元璋默默一笑:“太孙之言,即是朕意。”

    曹震与张温两人当即领命:“臣遵旨。”

    那出班的户部给事中,咬咬牙,低下头,默默的退回到班列之中。

    朱元璋则是淡淡的扫了一眼那几名被晾了许久的御史,沉声道:“你们还有事要奏?”

    当下便有一人开口:“启禀陛下,臣以为今科会试主考,不宜于礼部选人。”

    此言一出,当即便在朝堂上引来了一阵骚动。

    谁都知道今年的会试主考官人选不会太平,只是当原本的规则被直接打破的时候,人们还是热衷于议论注视这件事情。

    朱元璋并没有流露出更多的反应,只是淡淡的嗯了一声。

    于是,皇帝这样平静的反应,就给了御史们继续对礼部发起进攻的斗志。

    “臣等知晓,依往年恩科,会试主考由礼部尚书,或礼部左右侍郎担任,为朝廷把关选才。”

    “然今岁,礼部多事。虽事后皆有解释清白。然臣等以为,恩科此等庄严之事,不应受到懈怠。礼部今岁,重重是由,虽有洗刷清白,然人心不足,臣等以为,今岁恩科应当从礼部之外选择会试主考官人选。”

    虽然这些御史只说礼部,不点名某个人。

    但朝堂上,所有人都默默的看向了在六部尚书之后的礼部左侍郎任亨泰。

    按照规则,今年的恩科会试,主考官人选基本可以锁定在任亨泰这位礼部左侍郎身上。

    但是前些日子出的那些事情,先是礼部因去岁倭国出现两个使臣而被弹劾,又有任亨泰本人惹出的那些流言蜚语。

    这就让任亨泰和礼部变得不那么干净了。

    哪怕如今已经都洗刷了清白。

    但终究是要背上发生过的事情,当真不是屎也是屎了。

    随即,百官默默抬头看向了皇帝。

    只见朱元璋却是转头对着太孙询问了起来:“太孙如何看?”

    朱允熥当即转身:“臣以为,礼部左侍郎任亨泰德行高洁、学识卓著,更是洪武二十一年的恩科进士第一。于情于理,都该是任侍郎担任今科会试主考。”

    刘三吾站在人群之中,见到皇太孙如自己所料的推举任亨泰担任今科会试主考,不由低哼一声。

    这时候又有官员出班。

    躬身作揖之后开口道:“启禀陛下,臣以为太孙点评任侍郎所言不假。但是,应天之外的学子举人们却是不知的。

    若过些时日,各地举人入京赴考,不分真假,听闻了前些日子城中留言,恐怕会让这些举人心中以为,朝廷对恩科之事不曾重视,这会寒了举人们的心,也不利于朝廷选才任用。”

    朱允熥在众目睽睽之下,脸色刷的一下冷了下来。

    而就在这时,处于风口浪尖的任亨泰,则是抱着笏板,迈着官步走了出来。

    只见他以无可挑剔的姿态,面对着皇帝躬身施礼。

    随后缓缓起身,沉声开口:“启禀陛下,臣进来身体有疾,又自觉臣之学识不曾圆满,难以担任今科会试主考,还请陛下另选他人。”

    任亨泰的出班,出乎了很多人的预料。

    至少,一直在装作弥勒佛一样的户部尚书赵勉,这时候已经是不由的转头看向了他。

    刘三吾更是有些不解,明明任亨泰可以不站出来的,但他偏偏还是选择了站出来。

    只不过,既然任亨泰自己说了不愿意担任今科会试主考,自然是契合了他的心意。

    刘三吾幽幽的哼哼了两声,眼帘缓缓下沉,接下来要不了多久,自己就能拿到今科会试主考的位子了。

    朱元璋这时候默默开口:“既如此,尔等可有主考人选举荐?”

    当即便有御史开口:“臣以为,文华殿行走、翰林学士解缙,可担任今科会试主考。”

    “啊?”

    在解缙的名字被提出的时候,整个中极殿瞬间寂静了下来,然后便是一道惊呼声响起。

    原本靠着红漆大柱眯眼回笼觉的解缙,顿时睁开双眼,茫然的看着周围的同僚转头看向自己。

    随后解缙便目光凶狠的看向那个提名自己为今科会试主考的官员。

    自己竟然也成了背锅的!

    这厮不是好人!

    解缙目光愤然,将那人给深深的记在心中,随后便抬头张目看向陛阶上的皇太孙。

    朱允熥收到了示意,微微一笑,摇摇头上前一步:“解缙才学不足,年岁不够,不堪此等重用。孤以为,陛下也应当是如此想。”

    朱元璋又是重复道:“太孙之言,即是朕意。”

    于是很快的,那些个官员陆续报出了几个人名。

    然而无一例外,都是年岁二三十,或是官职卑微的人。

    在连续被朱允熥开口以不合适拒绝之后。

    终于,一名礼部的官员走了出来。

    “启禀陛下,臣以为,中书舍人刘三吾,不论才学或是资历,皆可充任今科会试主考,还请陛下斟酌圣裁。”

    随着这个建议发出。

    詹徽和茹瑺两人同时对视一眼。

    詹徽低声道:“竟然是他。”

    茹瑺默默一笑,重新缓缓闭上了双眼。

    在那些个文官的注视下,朱允熥藏匿着心中的笑声,默默的后退了一步,算作认同了这个举荐。

    于是,刘三吾轻声出班,抱着笏板长长的弯腰躬身:“臣老迈昏渎,恐难担此重任。”

    “又当又立!”

    在某根红漆大柱下,年轻的文华殿行走、翰林学士解缙,无声的张了张嘴,随后双手环抱,脑袋一歪,靠在柱子上继续睡着回笼觉。

    朱元璋轻声的笑着,挥挥手摇着头道:“刘舍人乃是我朝实实在在的理学大家,咱放眼望去,再难找到一位才学能与刘舍人堪比的人。既然诸卿愿举荐刘舍人,咱自无不可,今科会试主考,还要刘舍人费心辛劳。”

    如此推辞、再劝之后,刘三吾方才再次作揖。

    “臣领旨,定当尽心竭力,为朝廷选才。”

    随后,整个中极殿里,大半的人都露出了笑容。

    得了洪武二十五年恩科会试主考官的刘三吾在低头微笑着。

    六部尚书嘴角上扬。

    武将们则是表现的很是憨厚的笑着。

    从头到尾充当那始皇帝三十步的大明诸王也露出了笑容。

    就连朱允熥也在默默的微笑着。

    似乎,所有人都满意于今天的这一场朝会。

    直到内宫总管孙狗儿昂首挺胸的从幽暗处走到光亮处。

    目视着面前的朝堂,孙狗儿提神振气,缓缓开口。

    “退朝!”

    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明的船帆

    五月的应天城,像是在不断的试探着酷暑,撩拨了一次又一次之后,天气便愈发的酷热了起来。

    位于太平里东南隅的东水关码头,一早就被上至亲军卫的官兵给重重包围了起来。

    官兵们封锁了大中桥以及复星桥,并且将崇礼西街也给拦住。

    这就让寻常人,再也不能靠近东水关码头半分。

    一面藩王旗,便代表着大明的一位宗室亲王。或是在藩王旗周围出现了瑞兽旗、星辰旗,那就表明这位亲王很有可能是镇守大明北方的塞王之一。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