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1n5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嫡子 > 大明嫡子 第161节
    浙江道的官员们,依照这官阶,分列在大堂两侧,目光紧张又不安的偷偷打量着上方似乎还在推辞的秦王和皇太孙。

    朱允熥扶着二叔朱樉的手臂,低声道:“您是督办钦差,还是长辈,侄儿可不敢乱了规矩,这主位该是您坐的。”

    朱樉这时候心里是真的后悔了,看了一眼静静摆在眼前的椅子,只觉得自己屁股落上去定然是滚烫的。

    他侧着身子,背对着在场的官员们,低声道:“你要拿人先与我说啊,一来浙江就给三司主官拿了?”

    这位坐镇边疆,就秦藩,统御兵马戍边的大明秦王,心里满是苦水。

    朱允熥嘿嘿一笑:“让他们先乱起来,二叔才好布局不是?”

    朱樉见自己问了一句,这位好大侄便回了一句,一时无语的苦笑着。

    挥挥手,显得有些无奈。

    可在转过身之后,便已经是那副大明秦藩的威严仪态。

    朱樉一屁股稳稳的坐在了堂上主位,目光冷冽的扫视在场站立着的官员们。

    “尔等,可知罪!”

    第一百八十三章 杀倭令

    什么罪?

    赈灾不力?

    还是将本就成了乱民,并且被歹人裹挟,在地方洗劫杀戮的百姓,给定为乱民?

    在场的人还沉浸在浙江道三司主官被缉拿关押的震惊之中,哪里能反应的过来。

    朱樉也没指望这些人能说出什么花来,先是回头瞧了一眼面无表情的大侄子。

    随后,他猛的一拍桌子。

    “国贼禄蠹啊!”

    “朝廷每岁无数钱粮,便是养了你们这帮用饭桶!”

    “灾情至今,浙江道地方可有开仓放粮,可有安抚百姓,可曾劝出藏于山林之中的灾民?”

    “现今无家可归的百姓有多少,官府放出了多少钱粮?”

    朱樉这会儿也是有条有理,毕竟是大明开国皇帝的皇子。

    他再次扫向在场的浙江道官员们,冷哼一声,不给这些人一息解释的机会:“你们不知道!你们什么都不知道!本王很不满,你们让本王很失望!”

    说着,他好似不愿再与这些官员分说。

    又是一道冷哼:“本王乏了,目下浙江道如何赈济灾情,安抚野外灾民,清剿倭患,这些事本王已与太孙分说,由他教你们!”

    说着话,朱樉再也不管朱允熥是不是要将他放在这里抗事,径直起身拍拍屁股,一脸不爽的向着衙门后院扬长而去。

    见着奉旨督办浙江赈灾之事的秦王拍屁股溜人,衙门里的官员们个个是面面相觑。

    因为浙江道三司主官被扣押,而失去主心骨的官员们,茫然的看着一步一步缓缓坐在主位上的皇太孙。

    朱允熥坐在了椅子上,身子向后一靠。

    便开始转动着,这一次出京时,老爹拿给自己的一方暖玉扳指。

    “浙江道,目下当以灾情如何赈济为要。”

    他的声音,在堂前静静的回荡着。

    年轻的皇太孙,对于在场的浙江道官员们而言,是陌生的不熟悉的。

    他们只听闻,今岁这位年轻的皇太孙,在应天城里如同那夜空之中最璀璨闪亮的星辰一般,吸引了所有人的注视。

    此时见这位当朝皇太孙、浙江道赈灾副钦差开口,众人当即正身颔首,静听后续。

    朱允熥笑了笑:“二叔说的没错,你们知晓浙江如今的真正情形吗?杭州府仓有存粮余钱多少,地方上的官仓类,先进存余几何。破家的灾民,现在又主要汇聚在哪些地方。谁知晓,孤听着。”

    官员们闻声开始眼神交流。

    少顷之后,仍是浙江布政司衙门的参政出列。

    “启禀皇太孙,今岁年景好,浙江田地虽少,但各地官仓存粮充足,余钱也不少。

    地方上,最少也有粮数万石,钱数十万。

    乱……灾民目下大多汇集在金华府靠近严州府一侧的山林之中。”

    朱允熥面带笑容的看向这位浙江道布政使司参政:“刘参政倒是务实的人。既如此,便行文地方官府,于府城开仓放粮,依照人数发放。官府还要拿出钱钞,为灾民搭建棚屋过冬。”

    这还是延续了固有的赈灾方式。

    浙江道刘参政躬身领命。

    而朱允熥却又说道:“想必诸位还不知晓,朝廷这一次调拨赈灾粮食五十万石……”

    说到这里,朱允熥忽的停了下来,目光幽幽的看向众人。

    只见此言一出,在场官员们便顿时响起一阵骚动。

    无数的心思已经在无声之中传递着。

    然而,朱允熥却又适时开口:“令,此次赈灾粮食不会运来杭州府,朝廷走海路,分赴温州府、台州府、宁波府、嘉兴府等地,粮草会由锦衣卫押送,送往沿海各府及内地诸府。”

    锦衣卫押送赈灾粮草!

    这一番解释,又顿时让在场部分官员心中那一丝刚刚升起的念头彻底打消。

    锦衣卫,鬼见愁!

    谁也没有想到,朝廷这一次的赈灾会来这么一手。

    而在这时。

    朱允熥却又继续道:“宁波府倭患不除,浙江都司有责。此次中军都督府汤醴都督奉旨坐镇浙江,伺候浙江道都司卫所军马,皆由汤都督统御。

    各地卫所动起来,地方出钱出粮,协同卫所官兵,修缮灾民屋舍。

    责令地方,告诫地方士绅,不得趁灾情,低价收购百姓田地。违令者斩!

    知晓地方,凡趁机抬高粮价、柴价之商贾,一律斩!”

    灾年也是发财年,这样的事情从古至今,永远都杜绝不了。

    唯有严刑重罚,才能禁绝。

    朱允熥有锦衣卫在浙江道各府坐镇,才能将这个规矩给定下。

    在场浙江道官员心中知晓,这一次那些人想要发财的心思,已经被彻底的打断了。

    他们这时候也只能是俯首听命。

    随后朱允熥再次开口:“抽调衡州府、严州府、处州府三地卫所,于各府边境严防金华府境内灾民散布,规劝百姓返乡入城。

    行文地方,知晓百姓,不论先前所犯何罪,除奸杀掳掠,手上沾染了人血的,朝廷可既往不咎,一视同仁,发粮赈济。

    调杭州府卫所入宁波府,彻底清剿倭寇,不论真假!”

    站在旁边,一直不曾引人注意的汤醴,当即拱手高声:“臣领命!”

    朱允熥点点头,看向在场的浙江官员们。

    有汤醴这位舅哥拿下浙江道的军权,军中稍作调整,浙江道便不会翻出大的浪花了。

    随即他又开口道:“浙江道三司行文,赈灾钦差秦王谕令,自即日起,浙江道行杀倭令,凡有与倭寇勾结,或伪装倭寇犯事者,检举至各地锦衣卫处,可领赏。”

    这才是朱允熥这一次浙江道之行,真正要做的。

    借杀倭令,彻底的震慑住浙江道地方顽固士绅商贾。

    一旦灾情缓和,便可推行改革。

    杀倭令一出,原本眼看皇太孙大概不再搞什么大事的浙江官员们,又是心头一震。

    刘参政再次表情苦涩走出道:“启禀皇太孙,此时浙江正值灾情时节,若是此令一出,恐地方会生起相互攀咬之风,致使地方生乱。”

    朱允熥淡淡的看向这位刘参政:“此事,由汤都督及锦衣卫督办,浙江道不得插手。”

    本还心中存疑的刘参政这时候也只能是张张嘴,恹恹的退了回去。

    他苦笑了一声,大概是没有人,敢在锦衣卫面前胡乱攀咬他人的吧。

    不过一想到布政使等人都还被关押着。

    这刘参政刚刚抬起头,还要求求情。

    却不想朱允熥已经面露一抹微笑,幽幽开口:“浙江道难道不曾设宴吗?”

    第一百八十四章 漂亮的女人

    浙江道的官员此时很迷茫,哪怕他们往日里执掌一道、一府、一地的生死权力,这时候仅仅只是如同被抽去脊梁、剜下肝胆的孤狼,在荒野上匍匐着不敢发出大的动静。

    左布政使被拿了,右布政使被拿了。

    按察使、都指挥使、杭州知府,也被拿了。

    他们如同无头苍蝇乱飞。

    看着先前在钱塘江码头上,断然拒绝了浙江道官场精心准备的,用来为从尊贵的应天城而来的尊贵的大明宗室王爷、国朝皇太孙接风洗尘的酒席。

    如今又在朱允熥的要求下,重新开始。

    他们已经不知道该如何思考接下来要怎么做了。

    浙江道布政使司左参政刘漫,如今成了在场浙江官员品级最高的人。

    刘漫看向坐在上方的皇太孙。

    中军都督府都督汤醴不在,想来已经是入了杭州卫的大营,正在整顿军务。

    这样的感觉,让身为浙江左参政的刘漫很无力。

    皇太孙的前后言行,让他完全摸不透,这位年轻的太孙究竟想要做什么。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