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1n5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嫡子 > 大明嫡子 第138节
    已经数不清有多少个日子了。

    皇太孙一直都不曾再去家中,与自己学习兵事。

    皇太孙难道是不再爱我了?

    李景隆第一次感受到了职业危机感。

    自己的帝师之梦,似乎也越来越远。

    今天,李景隆终于是再也忍不下去,自己要入宫去讨个……

    不!

    自己是要去挽回皇太孙的心!

    李景隆心中情愫复杂,脚步如有生风一样的快步赶向东宫。

    却不想眼角余光之中,却是看到有一人也是正在向着东宫赶过去。

    是中书舍人刘三吾!

    “原来是刘舍人,不知刘舍人这般急急忙忙的,是要去何处啊?”

    李景隆当下停住脚步,拱手高举,晃荡晃荡,一副明知故问的表情。

    看到远处的曹国公,刚刚得了消息,便急急忙忙入宫的刘三吾,不情愿的停了下来。

    迎着李景隆的目光。

    刘三吾尴尬的笑笑,掩饰住自己的心思,随口说道:“朝中有些事情,老夫需要去见皇太孙。”

    李景隆瞥了一眼这位老倌儿,表情略显浮夸道:“哦?原来刘舍人是要去见皇太孙的。既然如此,本公便陪刘舍人一同过去?”

    这厮是什么意思?

    刘三吾疑惑的看着李景隆走到自己面前,心中有些不愿意。

    自己是要去办件大事情的。

    叫他跟着自己过去,自己到时候如何开口?

    然而,李景隆已经是拉住刘三吾的手臂,就往东宫方向拽过去,嘴里还念念不停道:“刘舍人走吧,还愣着作甚?”

    第一百六十二章 禾下乘凉梦

    皇宫大内,前往东宫那条漫长的甬道下。

    年轻的曹国公拉着年迈的中书舍人,脸上带着浓浓的笑容。

    刘三吾心中对李景隆这般粗俗的拉扯着自己,心中很是不满。

    当真是武人天性粗鄙不堪!

    忽的。

    刘三吾却是眉头一抖,脸上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他一下子就站在原地,扯住还要拉着自己往前走的李景隆,满上有些郁郁。

    李景隆本还想拉扯着这位中书舍人,好让自己待会儿不至于那么尴尬,却没想到这老倌儿手上劲道十足。

    他转过头不解道:“刘舍人为何不走了?”

    刘三吾哼哼着:“曹国公原本也是要来东宫的吧。”

    这厮必然是要做什么事情,不然也不会硬扯着自己佯装出巧合的举动来。

    李景隆眼珠子一转:“刘舍人这是哪里的话,没事我就不能来东宫了吗?”

    说着,他便松开了刘三吾。

    刘三吾被李景隆松开,缓缓的整理着自己的衣裳。

    万不能稍后在皇太孙面前失了仪态。刘三吾心中想着,眼神却是幽幽的瞥着李景隆。

    “国公身为功勋,无事当坐镇都督府,亦或操练京卫。”

    你要是没事的话,别往宫里跑的这么勤快。

    这是刘三吾话里的意思。

    李景隆倒像是浑然不懂一样,瞧了瞧刘三吾,转着手腕就自顾自的不远处的东宫走去。

    只是那有些挤兑的话,却还是传入了刘三吾的耳中。

    “刘舍人难道是有何国朝社稷之事,要来东宫求见皇太孙?”

    这厮!

    这厮端是无礼至极!

    落在后头的刘三吾,被气的牙痒痒,花白的胡须一阵颤抖。

    ……

    东宫的小书房里。

    原本是太子爷朱标日常从前面回来后,处理政务的地方。

    如今东宫今非昔比,老爷子一直都将太子给留在自己身边,美其名曰是他这个当老子的要亲眼盯着儿子康复。

    实则上,宫里头的人都知晓,这是老爷子不愿意让太子回到东宫,睹物神伤。

    于是,这东宫小书房也就成了朱允熥近来待得最多的地方。

    小书房里装饰的并不华丽,如同现今大明宗室所流行的节俭之风。

    倒是博古架书架摆了不少,奏章、古籍孤本、文人赏玩的一些又不算豪奢的物件。

    此时,朱允熥就靠坐在一张通体暗红深黑书桌后的同式椅子上。

    穿着一袭浅黄薄纱,点缀几抹碧蓝刺绣的汤鹊清,与此般金秋时节相得益彰。

    一双修长笔直的玉腿,好似是葱玉扎地。

    攀枝而上,通幽溯源,越过腹地,两朵愈发浑圆饱满的花骨朵,含苞待放又似下一刹那便会怒放而出。

    倒是显得大明宫廷之中的布缎采购,质量不曾做了假。

    若不然,定然是藏不住,也裹不住这正欲盛放的璀璨。

    而她这时正站在朱允熥身后,眉目温柔浅笑的为正在翻阅国事奏章的朱允熥轻按穴位。

    而如今领了锦衣卫副千户之职的孙成,也不曾去锦衣卫衙门报道忙活,躬身站在书案前。

    一直等到三爷将手中的奏章看完之后。

    孙成方才低声开口:“启禀三爷,城外各处庄子属下都亲自去看过了。”

    朱允熥嗯了一声,举起手将汤鹊清的手握住,抬头看向面前的孙成:“看得如何了?”

    城外的庄子,说的是宗室在应天城外的各处皇庄。

    大多是能卖上二十贯一亩的水田。

    孙成点头道:“属下都看得清楚,依着三爷的意思,寻了几处暂时圈定了下来。”

    一份整理好,上面写满了娟娟字迹的册子,被放在了孙成面前。

    看字迹并非是朱允熥自己亲笔所写。

    汤鹊清站在他身后,看着那本自己听写出来的册子,脸上带着一抹骄傲的笑容。

    朱允熥亦是开口道:“找几个人,要识字,还要未曾从军时精通耕种的。带着这册子去庄子上。

    如今秋收已经结束,庄子上想来除了疏通沟渠,也无大事了。就让他们带着庄子上的百姓,将这些东西先试着弄出来。”

    孙成点头上前,小心翼翼的翻开册页。

    只见上面目录摘要记录详细。

    土氨肥、土硫肥、土法氮氨磷复合肥、熟石膏粉制法。

    最末尾,还写着什么轮种法。

    这些字,孙成都认识,可放在一块儿,他便两眼发懵,满头雾水。

    瞧着孙成那茫然的表情。

    朱允熥轻笑着淡淡开口:“不过是些尝试,应当都是能增强些地力,来年庄子上耕种之时或许能多些收成的法子。你且仔细交代了下面的人去办,办好了便是功在社稷,届时本王亲自为他们去陛下面前请功!”

    刷的一下,孙成两眼顿时瞪得宛如牛眼一般,脸上更是震惊不已。

    这时候,不论什么样的功绩,都没有能让百姓田地里的收成增加更大的功绩了!

    三爷这小小一个册子上的法子,就能让庄子上来年收成增加?

    孙成眼神不由一沉,已经是将那册子小心翼翼的放在了自己胸前最里面贴身的位置。

    三爷给的东西定然不能是假的,那这本册子便是自己需要用命去保护的东西了!

    孙成一时间只觉得自己身上压下了万钧重担。

    朱允熥看得好笑,挥挥手道:“你且去忙吧,趁着这个时节,让庄子上的人都动起来。回头得空了,本王也去亲眼瞧瞧。”

    孙成当即沉声应诺,躬身退下。

    望着如今办事愈发得体用心的孙成离去的背影。

    朱允熥心中升起畅想。

    他要解放大明的生产力和生产效率,如今只能从最原始最基础的地方着手。

    提高资源的收集数量,或者说是让大明的土地产出更多的粮食,是最根本也是最要紧的事情。

    只有当百姓们都是吃的饱了,不用担心下一顿饭的时候,才能解放出更多的人口,去从事其他事情。

    不然一切都是空谈。

    即便他想要建立一个工业体系,没有充足到养活所有人的粮食,就如同是空中楼阁。

    大概自己还未推动的时候,饥肠辘辘的百姓就会推到了朱家大明。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