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1n5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嫡子 > 大明嫡子 第134节
    而户部也因为最近抄没那三百多名犯官家产,整理出了一份目录,也是要呈交给皇帝审阅。

    锦衣卫指挥使蒋瓛,刚刚进来没多久。

    他抬头看向一旁坐在轮椅上,晒在透过窗户照进来的阳光下正翻阅书籍的太子。

    随后沉声道:“启禀陛下,此次锦衣卫奉诏抄没犯官家产,供给抄没钱七十三万,碎银一万四千余两,金饼八百五十两。良田共计四万余亩。另有书画、珍宝无数。”

    将抄没的数目禀报之后,蒋瓛便束手低头。

    倒是一旁的吏部尚书詹徽和户部尚书赵勉两人,脸上同时露出尴尬。

    朱元璋此时手中正拿着蒋瓛呈奏上面的抄没目录,顿时冷哼一声,将奏章砸在身边的桌子上。

    “这才几年?他们便积攒下来这般多的家产!”

    “若是咱不查,是不是他们还要继续贪墨下去?”

    “你们是不是也会不知收敛,背着朕鱼肉百姓啊!”

    说道最后,朱元璋矛头直指在场的臣子。

    詹徽等人浑身一颤,当即就跪拜下去。

    “臣等不敢。”

    朱元璋目光阴沉:“你们有什么不敢的!若不是朕的刀架在尔等的脖子上,尔等还有什么事情是不敢做的!”

    皇帝这是开始了无差别的打击。

    几人都不敢再出声将皇帝彻底惹恼了。

    朱元璋看着这些人,心头便是一阵厌烦。

    这时候,外头却是传来了朱允熥的声音。

    “启禀爷爷,孙儿有要事求见!”

    仅仅只是听到声音还没有见到人,朱元璋的脸上便顿时一喜,赶忙笑着喊道:“乖孙来了啊!快进来,有什么事只管和爷爷说!”

    第一百五十八章 和闯王说再见

    您就算是大明的开国洪武皇帝,也不带这么快变脸的啊!

    您搁这变戏法呢?

    詹徽等人感受着皇帝这般好不掩饰的脸色转变,心中不由的嘀咕腹诽了起来。

    朱允熥快步从外面走入偏殿,怀里抱着自己整理好的家伙事。

    目光瞥向正跪在地上的詹徽等人,稍有些不解的到了老爷子面前,规规矩矩的躬身作揖。

    “孙儿参见爷爷。”

    朱元璋赶忙是招招手:“快坐下吧,和爷爷说说,是有什么事情要爷爷替你办的?”

    若说父爱如山。

    朱允熥只想再说一句,爷爱如海啊。

    他尴尬的笑着,又看了看跪在地上的詹徽等人。

    朱元璋这才反应过来,冷哼一声,将锦衣卫抄没的奏章递到朱允熥面前。

    朱允熥将自己带来的奏章和东西放下,拿起老爷子递过来的奏章。

    翻看只是稍稍一看,他便已经是心中明白过来。

    立马是露着笑容劝解道:“爷爷您也不能拿这些犯官做的事情,丢给詹尚书他们呀。若是詹尚书他们也如这些犯官一样,爷爷您难道还能留着他们在这里?”

    跪在地上的詹徽等人心中顿时大呼起来,皇太孙贤明啊!

    朱元璋却是有些不情愿的哼哼着:“他们若是也这般,咱现在就叫蒋瓛砍了他们!”

    骂了一声,朱元璋瞪向詹徽等人:“还跪着作甚,有皇太孙替你们求情,还不都起来了。”

    詹徽等人如释重负,忙拱手起身:“臣等叩谢陛下,谢过皇太孙。”

    朱允熥含蓄的笑着,看向被老爷子好一阵折磨心理的尚书们。

    朱元璋则是指指被他拿在手中的奏章。

    “如今你四叔刚刚北征得胜,朝廷还没有下旨犒赏三军。这奏章你拿回去,回头和解缙他们三个议一议,定下个章程出来。”

    朱允熥点头应下,将奏章伸出去。

    一直候在一旁的解缙,赶忙上前将奏章拿过去,又退后到夏原吉和铁铉两位好基友身边。

    而朱元璋已经是将朱允熥放在桌子上的几种不同类型的邮票和商票拿起,放在自己眼前观察着。

    半天之后,朱元璋也没有看出这东西到底是有什么用。

    只好无奈的看向朱允熥:“乖孙,今天就是要爷爷办这事?”

    说着,朱元璋露出一副等着你小子解释的表情。

    一旁的詹徽等人则是悄悄的踮脚伸头,看向被皇帝拿在手上的邮票。

    朱允熥笑了笑解释道:“爷爷今岁的万寿节,不是交给孙儿来办了嘛。孙儿要是再不赚点钱,恐怕内府库那边就要天天堵着孙儿了。”

    朱元璋听着解释,眼睛一亮,挑着眉道:“这玩意也能赚钱?”

    跟在皇帝后面,是一旁晒在阳光下的太子,好奇的张目看了过来。

    詹徽等人亦是面露疑惑,好奇那几张纸片片,究竟如何才能赚到钱。

    朱允熥却是不急,将自己带来的奏章双手捧到老爷子面前:“详细的,孙儿都已经理出来了,还请爷爷审阅。”

    朱元璋嗯了一声,放下邮票,取了奏章翻阅起来。

    而朱允熥则是轻声开口,在一旁解释着。

    “孙儿这次是打算从我大明官道上的驿站下手。”

    再见了闯王!

    再见了!

    咱替你弄个绝不下岗的铁饭碗,你这个闯王的名头就不要再折腾出来了。

    朱允熥心里默默的嘀咕了一声,便继续开口为众人解释。

    “我大明如今官道沿路驿站,大多建造宽阔,占地极广。但平日里,除了朝中官员来往、军马歇息,也只有朝廷和地方的奏章来往而已。”

    “大多数时候,沿途驿站都是处于空置之中,如此算起来,朝廷还是要出那份钱粮给驿站吏目们,这岂不是平白浪费了钱粮和人力。”

    朱元璋一边看着奏章,一边听着朱允熥的解释,不由的点着头。

    晒在阳光下,好似自带光芒的太子,亦是默默点头。

    詹徽则是开口道:“皇太孙,驿站乃是供朝中官员来往,奏章呈递之用。而更关键的还是,我大明幅员辽阔,每有战事,这驿站总是能让朝中最快知晓了边疆战况,从而做出调整和支援。”

    他这是在含蓄的提醒朱允熥,不要乱动驿站,否则危害重重。

    朱允熥却是笑笑:“爷爷,孙儿自是知晓驿站在军国之事上,对朝廷的重要性。所以孙儿仅仅只是想着,若是平日不曾繁忙的时候,这些驿站是否也可以为我大明子民传递书信,也好解了他们思恋家人却无可奈何的困局。”

    “而且,这些驿站占地本就广,每日来往的官员大抵也不算多的。那些空置下来的屋子,大可放开给官道上行商的商贾。至于寻常百姓,也可有个柴房,免了在外忍受饥寒。”

    “还有那些商贾所携带的货物,若是到了一地不急于出售,或是路途上遇险,也都可寄存在驿站之中,如此官道两侧的驿站,也算得上是应用尽用了,不至于平白耗费。”

    朱元璋将手中的奏章放下,看向詹徽等人:“你们觉得此言如何?”

    詹徽几人对视一眼,心中沉吟思索着。

    随后,还是兵部尚书茹瑺开口道:“臣等只是忧虑,若是放开驿站,于商贾、百姓使用,是否会耽误朝中军国之事。”

    朱允熥当即回答:“为百姓传递书信,只需要定下固定的人员即可,而后轮番。只要每座驿站留出足够的人手,以备朝中之需即可。”

    “至于住宿,自然也是同理,总是要空出来几间屋子,防止朝中官员急用。”

    “只要朝中定下规矩,想必也不会出现乱子。”

    茹瑺点点头:“皇太孙之言,便是要专人专办为百姓传递书信,也留下朝中官员专用屋舍。如此说来,倒也是个可行之举。”

    户部尚书赵勉这时亦是开口:“只是皇太孙言及,要通过驿站赚取钱粮,不知皇太孙要如何做?”

    一提到钱,整个偏殿内的君臣,同时都看向朱允熥。

    不耽误了朝廷军国之事,还能将事情办好,替朝廷赚到银子,自然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事情。

    可若是又耽误了朝廷的正事,还没赚到钱,那这件事现在就可以否决了。

    朱允熥早就有了准备,将桌子上的那几张邮票拿起来,送到了老爷子面前。

    詹徽等人则是躬身上前,也接过了几张。

    朱允熥开口道:“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孙儿便依此,做出了这个邮票。”

    “邮票?”朱元璋目露好奇。

    朱允熥点点头:“正是邮票,朝中可提前做好这些邮票,然后可对百姓售卖此物。百姓买回之后,只要将邮票贴在信件上,写好要将书信送往何处,最后交给驿站就可以了。”

    说着话,他又将住票和存票递给老爷子:“还有这些,只要我大明商贾将此票买回,用的时候交给驿站便可。如此,朝廷出售各种票,收取钱钞,驿站空闲之余利用起来,少了平白耗费。利国、利民。”

    詹徽等人这时候已经看向了皇帝。

    朱元璋目光如炬,深思熟虑之后,方才在朱允熥期待的注视下,缓缓点头。

    “只要不影响朝中之用,驿站施行此法,咱倒是没有意见。”

    听到此言,朱允熥心中不由一松。

    可老爷子的话却是继续传入耳中:“只是这些邮票等物,你打算如何定价?若是价钱过高,恐怕寻常百姓传递书信也难以使用。可若是过低,朝廷也赚不到多少钱钞,岂不是白折腾了?”

    “平头百姓能有多少钱。”朱允熥不假思索的说了一句。

    在众人疑惑的注视下。

    他笑道:“孙儿之所以还弄了这个邮票,便只是为了方便我大明百姓家人亲友之间沟通,若是朝廷做的好了,那就是爷爷的一项仁政,惠及百姓。”

    朱元璋听到这等解释,立马是眨眨眼,看向詹徽等人。

    随后哈哈大笑起来,指着朱允熥叫骂道:“这小子,倒是知道替咱施仁政了。”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