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1n5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嫡子 > 大明嫡子 第16节
    且说目下坐在最上面的两位。

    开国公常升,那是朱允熥的亲舅舅。

    凉国公蓝玉,那是朱允熥的舅姥爷。

    往下,在场这些侯伯,当年无不是在开平王常遇春手底下当差的,甚至于更早些年,说不得还是给开平王值守中军大帐的。

    便是凭着这一份根由,在皇太子朱标薨逝之后,他们也绝无可能去支持庶长子朱允炆,而是会鼎力支持嫡子朱允熥。

    而正是因为这个重要原因,朱元璋后来才会痛下杀手,将在场这些人尽数以谋逆之罪处斩。

    甚至,进一步扩大。

    五军都督府共有七十三人处斩。

    五军都督府所辖各卫所将校处斩共计三百七十三人。

    亲军十二卫处斩八百余人。

    再往下诸卫所官兵及民间富商豪奢、官兵百姓,不计其数。

    从朱元璋的角度来看,这件事情没有一点做错的地方。

    他绝对的维护了大明朝皇位的正常继承和皇位的稳固。

    政治的交替,从不以善恶为最终评定。

    就连朱允熥也同样认为,若是自己设身处地的站在朱元璋的位置去想,同样会做出如老爷子一般的选择和手段。

    只是如今,若是他站在现场,肯定会再次进行一场表演,尽全力让这些人对自己的支持再重一分。

    无他尔。

    枪杆子里出政权也!

    只是这时,场上是由蓝玉和常升两位国公主持的。

    蓝玉见到众人都安静了下来,脸色稍作缓和:“你们的心思,本帅都晓得。想必,开国公更有体会吧!”

    说着话,蓝玉斜眼看向一旁的开国公常升。

    他是朱允熥的二舅,如今开平王一系,老大常茂带病在身,正在家中修养。

    也是因此,开平王一系如今是由开国公常升主持代表的。

    常升看向蓝玉,笑了笑:“大伙的心思,本公也是知晓的。只是眼下,说这些都为时尚早。”

    两位公爷开了口,下面的景川侯曹震,当即拍着茶案瞪着眼道:“咱们当年都是从中都凤阳出来的,咱们老家那句话怎么说来着的,家业是长子继承的!对!就是这!”

    曹震愤愤不平的说着:“如今,陛下也是一早就立下了皇明祖训,定下了嫡子继承的规矩。往后不管生了什么事,这大明朝……都该是三爷的!”

    三爷,指的就是朱允熥。

    他在东宫里头,排行老三。

    曹震一番话说完,老家同为中都凤阳的鹤庆侯张翼便接过了话:“咱就说一句,往前数是因为有大爷在。

    这些年大爷早夭,三爷秉性懦弱,咱们是不说什么,咱大明朝终归是要有个能人掌总才行。

    但如今,三爷倒是露出了真本事,那咱啥也不说,若往后不是三爷,咱便撂挑子回凤阳种田去了!”

    蓝玉一瞪眼,伸手直指张翼:“你个臭丘八!陛下后面还有太子,太子下面才是允熥,你个老货觉着自己能活到那时候?还敢说撂挑子的话!”

    张翼这时候哪管蓝玉的呵斥,同样是瞪直了双眼:“大将军,难道咱说错了?咱们眼下在场的,不是当年跟着陛下一起从老家走出来的,便是受过开平王和太子恩惠的人。凭良心说,这几日三爷的表现,你们难道都没看到没听到?”

    见着张翼喋喋不休,袒露心声。

    余者亦是纷纷再次出声。

    “如今数遍东宫,咱觉得就三爷配得上!”

    “自大爷夭折这么些年,咱们也沉寂了这么些年,如今三爷一朝顿悟,咱们若是再不表示,那就说不过去了。”

    “老曹说的没差,若是咱活到那时候,三爷不上位,咱也回凤阳种田放牛去!”

    虽然这些年,朝中有陛下和太子在,但对于第大明朝第三代的争论,却早已暗流涌动。

    人人都在押宝,都想着提前定下个三代荣耀,与国同休。

    眼看着场面再一次火热起来。

    开国公常升轻咳一声:“虽说如今允熥一改往昔,在九江府上学习兵事也有好几日,每日都有新奇言论发出。

    但我等食君之禄,当忠君事。现在陛下圣体安康,太子正值壮年,休要说这些胡话,免得传了出去,叫别有用心之人构陷我等。”

    说完之后,常升不由的暗自轻叹一声。

    在场的人几乎代表着大明小半的将门,如今他们的意志统一起来,在朝堂上所产生的作用,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这个时候,自己不压制下去,后果难料。

    但他同样身为朱允熥的亲舅舅,对将门中人有这样的想法,又是无比的欣喜。

    早些年雄英早夭薨逝,陛下伤心欲绝,太子几乎是夜夜难眠。

    他常家同样是上下悲怆,哀声一片。

    谁不想宫里那张位子上坐着的人,身上同样也流淌着自己的血液。

    若非这些年朱允熥实在太过……

    太过不堪。

    常升也不至于连东宫都去的少了。

    只是最近朱允熥秉性转变,这些日子在曹国公府学习兵事,常被李九江夸赞,却是让常升意想不到。

    今日众人聚在此处,名义上是为了最近的北征商议,暗中却是为了先前这番言辞。

    他是来看这些人的态度。

    心里想着事,常升不免有些失了神。

    这时,外头忽然有人冲了进来,身着锦缎,外面则是胡乱的套着一件白麻,腰间系着一根草绳。模样与常升竟然是格外相似,只是年纪稍微小上一些。

    这人冲了进来之后,当口便上气不接下气的叫喊了起来。

    “二哥!”

    “大哥薨了!”

    第二十一章 常茂死了

    笼在烟雨朦胧中的应天城,透露着富饶江南的慵懒姿态,宛如一位困倦侧着腰身的女子一般。

    远处北边的长江天堑,模模糊糊的横断着大地,近处的神烈山好似皇城背后的一道屏风依仗。

    天空中,薄薄的一层雨雾,在微风的吹动下,飘扬着、摇摆着,打着摆子的落在了地上。

    将树染的更绿,青砖碧瓦之间,更显分明。

    往日里,热闹非凡的应天城,在今日也好似被按下了暂停键,满城大街小巷,少有人烟。

    似乎也如这应天城一般,难得的偷了一回儿懒散。

    只是若是往东城方向看。

    便会发现,昨日里还一片奢遮的宅院府邸,连带着门前整条街巷,已经悄然满是素缟。

    入目之处,是一片片洁白如雪的丧礼之器物。

    若要是再离得近一些,便能听到这座往日里鼓乐不断的宅院里,已是一片哭嚎了一整夜的哀鸣声。

    昨日里还是描金的开平王府排面,这时候已经被蒙上了一张白布。

    廊下门前,数名仆役身着白麻布衣,腰缠草绳,垂手顿足,满脸哭丧的迎来送往。

    府门前,从清早天一亮,便已经被堵得水泄不通。

    即便先前身为开平王常遇春长子的常茂,死前身上并无爵位,但常家在大明朝的地位可不是一般人能够比拟的。

    满城的王公大臣,按照规矩和礼仪,凭着各家往日里的交情,都是要来常家祭拜薨逝的常茂。

    皇帝朱元璋这一次未曾如当年常遇春薨逝时一般,举朝停摆,亲自出奠。

    但皇太子朱标和皇孙朱允熥、朱允炆,却是掐着点,在大多数朝臣都到来之后,亦是驱使马车,到了开平王府外。

    “太子殿下,到开平王府了。”

    车外,东宫太监掀起了车帘,小声告知。

    朱标面有戚戚,抬起头看向车外,起了身子,看向两边陪他过来的朱允熥和朱允炆。

    “随为父入府祭奠。”

    说着话,朱标迈开脚步走下了马车。

    常茂是他的大舅子,前些年虽然因为军阵上的事情,与宋国公冯胜起了争论,惹恼了朱元璋,方才被剥爵夺官。

    但常茂这些年,却是一直鼎力支持朱标这位自家妹夫。

    朱标自昨夜知晓了常茂薨逝的消息后,心情便一直压抑郁郁。

    便是下了马车,淋在雨中,也未尝发觉。

    跟随其后,下了马车的朱允熥和朱允炆两人,皆是看着父亲的背影。

    在朱允炆刚刚将要举手开口的时候。

    朱允熥已经是提前撑开伞举起,走上前去:“父亲,下着雨,身体为要。”

    说着,一张油纸伞大半的范围,都顶在了朱标的头上,朱允熥的半个肩膀倒是都落在了雨中。

    身后本也要如此做的朱允炆,顿时暗生懊恼,愤愤的瞪着朱允熥的后背,心中早已是骂开了娘。

    朱允熥这厮,端是会献殷勤,属为可恶!

    前头,朱标只是嗯了一声,眼带感慨的看了一眼半个身子落在雨中的朱允熥,便带着两人进到了开平王府里。

    一入王府,周遭屋檐廊柱上,满目素缟哀哀。

    前院这时已经是聚满了常家的故交亲友,朝中的王公大臣们。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