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1n5小说网 > > 一姐还是小学鸡 > 第277节
    江海潮相当混不吝:“去啥?昨天不都已经把事情说清楚了吗?”

    市电视台这个队友目前看来还是相当够意思的。

    继礼拜五晚上新闻报道之后,礼拜六晚上又播了一期《公主大变身》特别节目,冯妈妈还特别出镜解释了一下为什么化妆品会被判定为三无产品罚款。

    她为什么不知道这规定呢?因为她从来没有想过卖化妆品,把化妆品摆在店里,只是方便帮大家做造型而已。

    为什么不用国产的,而是拿进口的?

    冯妈妈可无辜了:“我一直用的就是这些啊,我没用过的东西我哪里知道好坏。”

    主持人姐姐还跟她一唱一和:“那你用的化妆品可真不便宜,听说这些加在一起是1500。”

    冯妈妈特别淡定:“也不是一天就用完,能用好几个月呢,划下来每天也不贵呀。我们这节目播出以后,也有化妆品公司联系过我,希望我用他们的化妆品。抱歉,现在统一回复一下,我们店里是真的专门卖衣服的。那位顾客当时一直说我们的化妆品好,又说她没机会出国买,我才匀了一套给她而已。以后这种事情我是真不敢做了。”

    反正她的范儿就是端的特别足。

    江海潮看电视的时候,都感觉她额头上印着金光闪闪的两个字:贵妇。

    好了,有这个效果小老板就满意了。

    冯妈妈不是装逼哦,这不过是她的日常而已。

    她不可能为了配合你们来降低自己的生活档次。

    那就跌份了。

    江海潮兴冲冲地跟大人们保证:“这事儿过了以后,我们衣服会卖得更好的。”

    为什么会如此呢?1997年六年级的小学生还不知道有个词叫做人设,不然她肯定会说,经过县电视台孜孜不倦地助攻,“公主日记”白富美的人设,稳了。

    修庆哥哥听的云里雾里,还是犯愁:“县电视台怎么说呀?他们总要给个说法吧。”

    江海潮是真不知道。

    昨天她撂狠话说大不了不干了,抬腿就走,真不是故意吓唬人。

    她到现在还是这态度。

    如果步行街方面不能让“公主日记”满意的话,那他们走人好了,不浪费彼此的时间精力。

    周妈妈又一次感叹:“你可真想得开。”

    但她倒是觉得,“步行街应该会出面解决这事儿的。”

    说到底,县卫生局是不是该县政府管?步行街是拿他家没办法,但县政府发话了,卫生局还不得乖乖听话嘛。

    最多咬牙硬个几天,最后免不了松口。

    江海潮没好意思跟大人说。

    她一点也不急着把这事给了结掉,这事如果拖上三五天,最好引发媒体接二连三地报道,连讨论的点她都帮记者想好了:关于店里使用的化妆品到底属于销售产品还是免费赠送服务,要有个明确说法。

    如此一来,“公主日记”的名气不就大了吗?想要有购买衣服的人不就多了吗?他们在市区新开的试衣间不也有生意了吗?

    真闹的不行的话,干脆上法庭打官司呗。

    看看那些歌手,本来没名气的,谁都没听过他(她)的名字,一打官司大家不都知道了嚒。

    反正36万块的罚款她绝对不交。

    为了弥补关店的损失,她还要趁这机会好好挣钱。

    她下了车,跑到大礼堂看了会儿动静。

    很好,盆花由吴科长销售。

    大家说好了,现在她每卖出去一盆,就拿5毛钱的提成。其实一开始江海潮说一块的,但老太太自认为自己就是一个站柜台的身份,帮忙收钱拿货而已,一块钱太多了,才改5毛的。

    至于衣服这边,基本自助模式。

    购物的亲友团们会自己挑选衣服,高强和杨桃还有海音只负责收钱,以及时不时过去整理下衣架。

    所以江海潮又点了妹妹的名字:“走,海音,你跟我一块出去。”

    三个小伙伴瞬间眼睛亮了,全都兴冲冲地靠过来:“怎么样?合同签了吗?”

    他们也好想去省城见识一下出版社到底长啥样。

    但他们要忙着卖衣服呀,全都走不开。

    “签了,签了。”江海潮美滋滋的,“最快这个月就能看到书。走走走,海音,我们再跑趟陶瓷市场。”

    都过完元旦了,市场上十之八九会上新货。她除了那种粉粉嫩嫩的杯子之外,还想再找吉祥如意喜气洋洋的茶杯,这样更好配合过年的气氛。

    杯花可是他们的销售大头呢。

    姐妹俩马不停蹄逛了半天陶瓷市场,拉回了一车杯碗杯碟。三轮车上还挂了个大袋子,里面全是泡沫。是江海潮特地问人家要的,好自己做花盆用。

    周妈妈看的那叫一个无语啊。

    人家小姑娘是正儿八经没把服装店碰到的危机当回事,这会儿还惦记着做花盆。

    只是她觉得奇怪,用泡沫盒子当花盆很常见,还有人在里面种葱种大蒜呢。她怎么还感觉捡到宝一样?

    江海潮嘿嘿直乐,坚决不说。

    泡沫盒子当然不能直接往里面填土做花盆啦,那样多丑。

    她要用泡沫来塑形,然后往上面刷上水泥,再涂色,不就想做出什么样的花盆就做出啥模样嘛。

    而且泡沫轻,这样的花盆不怕太笨重,不方便搬来搬去。

    哎,她可真是太聪明了。

    周妈妈笑得直摇头。

    算了算了,到底还是小孩子。那些关于算计的龌龊事,交给大人来处理吧。

    既然人家出版社的编辑都说这小妹头对美术有天赋。

    做花盆应该也算雕塑的一种吧,让她自己折腾着玩去呗。

    至于服装店那边,估计起码得折腾个把礼拜哩。

    然而步行街管理处的领导们实在太给力了,根本不给任何人再叨叨逼的机会。

    礼拜五发生的事儿,礼拜天他们都解决了,完全不理会什么工作日不工作日,周末也逼着人家卫生局的领导出面。

    什么72小时呀,48小时解决战斗。

    反正江海潮他们从市里返回县里时,店里已经风平浪静。

    卫生局改写了处罚结论,以既定事实为处罚依据,最终判处“公主日记”服装店罚款9000元。

    大家嘴巴都张成了o字形,实在不敢相信这事竟然如此轻飘飘地就解决了。

    卢艳艳已经得到了第一手内部消息,压低声音跟小伙伴们汇报:“县台还自己屁股不干净,叫人抓住小辫子了呗。”

    说起来县电视台对“公主日记”的针对,当真不是单纯的小鸡肚肠,无的放矢;而是存了阴谋的。

    他们就是想彻底打趴“公主日记”,好让本县的个体户们晓得他们的厉害,以后都乖乖听话。

    此话怎讲呢?

    就要从县电视台的领导出去参加媒体内部会议说起。

    现在既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所有的单位都在想方设法搞创收。

    摸着良心讲,电视台应该算所有媒体当中日子最好过的那种。这年头哪怕是县电视台,单靠点歌台也绝对饿不死。

    但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心不足蛇吞象,县台还想更上一层楼。

    于是在这个媒体内部会议上,领导就听说了挖黑料搞新闻敲诈这个一本万利的好买卖。

    有的记者站就靠这招富的流油。

    跟他透露绝招的同行还拍着县台领导的肩膀,说他真是捧着金饭碗讨饭吃。

    电视台想搞个单位搞个人还不简单,把人搞得名声大臭甚至混不下去,都是轻而易举的事。

    至于找什么单位下手?那必须得是个体户。

    因为你搞工厂的话,现在大部分是国营厂,不是你能动手的对象。

    如果你把目光放在社办厂身上,不好意思,人家社办厂不等你搞,自己都先关门了。

    而个体户就是现成的肥肉啊。有钱,不是公家单位,后面没婆婆罩着,搞一家都能赚得盆满钵满。

    县台领导一听,实在很有道理,所以诚心请教完毕之后,回来就付诸行动了。

    他们第一个下手的对象便是“公主日记”。

    与其说是这破店得罪了他们,他们必须得给店里点颜色看看;不如说是“公主日记”的名气太大,在本县不说如雷贯耳,那也是家喻户晓。

    把大名鼎鼎的“公主日记”打趴下了,那其他个体户能不心惊肉跳吗?以后对着县电视台还不得乖乖听话?

    小学生们都听傻了。

    都当干部了,怎么还能如此既蠢又坏?

    真搞不懂他们到底是怎么爬上那个位置的。

    作为电视台,想从个体户身上挣钱,那太简单了。

    干嘛非得搞讹诈呢?你好好做《与您相约》节目,推荐全县各个好吃好玩能买到好东西的地方。哪怕一家只收个三五百块,你一期节目做下来,挣个千把块也不是问题呀。如此细水长流,何愁电视台不兴旺发达?

    你放着这么好的平台白瞎,非要下作地去搞新闻讹诈,啊呸!真是祖宗八代的脸都不要了。

    杨桃气呼呼道:“这种人就该抓起来关大牢!”

    可惜其他小伙伴都遗憾地摇头。

    别说坐大牢了,他连官都还好好当着呢。

    大人的世界呀,要比小孩子想象的复杂的多。

    不过好消息是电视台以后不会再针对“公主日记”了。

    杨桃心有不甘:“他们也好意思!早就该心虚啦!”

    然而这回又让小学妹失望了。

    因为六年级的哥哥姐姐们不得不遗憾地告诉她,县台之所以收手,是因为“公主日记”塞了钱。

    “1万块。”冯雪面无表情,“她让我们掏一万块去购买以前《公主变身日记》在县台录的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