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1n5小说网 > > 一姐还是小学鸡 > 第259节
    周妈妈赶紧又帮着打圆场:“这个买回家都是自己换花盆呀,花鸟市场都这么卖呢。”

    老奶奶却自说自话:“这样可是不行的啊。如果领导买花摆在办公桌上,难道你还另外去买花盆吗?”

    这涉及到大人的工作,小学生们自觉退出群聊,把舞台空给大人。

    周妈妈满脸无奈:“那吴科长,您指导一下,您说该怎么办?”

    退休多年的吴科长看周妈妈好像看个傻子:“当然是把花盆准备好了,漂漂亮亮地端出来。”

    周妈妈干的就是离退休老干部的工作,心里再mmp,面上也笑容可掬:“那您说到底要准备怎样的花盆?”

    吴科长总算不卖关子了:“我有,我给你们拿过来。”

    几个小学生这才恍然大悟,兜了半天圈子,原来是想卖花盆呀。

    你早说好了,至于这样吗?

    周妈妈也无语,她就这脾气,开山立业的老同志了,小字辈在她面前能说啥?

    吴科长临走之前,又指挥他们:“把花都摆到后面去,别叫人看了丢脸。”

    老太太斤斤杠杠的,谁也不敢跟她硬顶。大家就这样稀里糊涂的,真把几十盆花搬到了后面。

    等人走了以后,他们才反应过来好憋屈。

    干嘛要这么听她的话?

    唉,难怪说人就跟羊一样,太容易被指的团团转了。

    周妈妈还安慰他们:“吴科长不是坏人,她就这脾气。”

    什么脾气?不用大人说,小学生们也猜到了。

    当掮客呗,给两边牵线搭桥,自己也赚点辛苦费。

    这种人从来都没少过,关键时候还能帮大忙呢。

    不过江海潮自觉要把得住。她拿过来的花盆如果又丑又贵的话,他们绝对不会要的,他们又不是冤大头。

    刚好有其他顾客来了,大家上前张罗,把吴科长的花盆先丢到了脑后。

    嘿嘿,这一波来的果然都是爷爷奶奶们。

    如果想等合家欢的场景出现,起码得到上午十点钟之后,因为大冬天的好多人早上根本起不来。

    奶奶们买衣服还是跟以前一样,明明在外面都天寒地冻了,他们依旧更青睐配一条花团锦簇的丝巾。

    反正现在每回妈妈寄回来的衣服里的丝巾,他们也从来不卖了,都是送给奶奶们当添头。

    吴科长的速度还挺快,这一波客人走了,她就自己搬了个筐子过来。

    吓得周妈妈赶紧上前帮忙:“哎哟,我的吴科长,你可千万别,天这么冷闪了腰,受大罪哟。”

    还有一点是医药费是单位报销的,老太太往医院躺个一年半载的。工会那边报销医药费要头大死了。

    吴科长雄赳赳气昂昂:“我又不是纸糊的,这才多点分量。”

    分量的确不重。

    因为她搬来的根本不是大家想象中的花盆,而是碗,真碗。这个碗吧,有点像喝汤的那种盅,碗口大概直径五六厘米的样子。

    “是6厘米。”海音强调。

    哦,小伙伴们瞬间接受,毕竟海音的眼睛就是尺。

    吴科长撂下碗(也许它更加像杯子),然后把盆花往碗里一放,得意洋洋地炫耀:“看,这花盆多好看啊。”

    的确挺好看的。

    小学生们印象中的花盆都是瓦盆,灰扑扑的,很不起眼。

    不像这瓷碗(杯?)洁白如玉,晶莹剔透。叫礼堂里的灯光一照,鲜花娇媚灿烂,跟白瓷杯相得益彰。

    但是。

    江海潮好歹跑过林业大学,虽然没学会种花,也听唐教授说过种花经,立刻指出了这个新花盆有多么不靠谱:“水怎么出来?花盆下面都是打孔的,水淌不出来,花会被淹死的。”

    哎呀,她这个掮客可真是够够的,卖碗卖不掉,竟然天方夜谭把它当成花盆来卖。也不想想看,碗最怕漏水,偏偏花盆必须漏水呀。

    吴科长张张嘴巴,开始强词夺理:“怎么能漏水呢?花盆摆在桌子上,如果漏水的话,那不乱套了吗?”

    这下子周妈妈真听不下去了:“必须得漏水,不然花养不活的。哎呀,吴科长,这么碗吧,以后我们再看看到底哪里要啊。”

    大家都松了口气。

    没错,谁把花盆摆在桌子上呀?真摆放的也有,那是水仙花,本来就养在水里。

    海音却若有所思地盯着那白瓷碗,突然间冒出一句:“可以用的。”

    她笔画给哥哥姐姐们看,“在碗底打个孔,下面摆个碟子。这样浇花的时候水多了就会淌在碟子里,然后等到土干了,花的根会自己吸水。自然课上,让我们把毛巾搭在盆里给花自动浇水,不是差不多吗?”

    哎呦喂。

    现在海音可以呀,连挣钱的脑袋瓜子都这么好使了。

    吴科长眼睛一亮:“对对对,就应该这么来。”

    她当然着急了,因为这回她不是当掮客,而是自己做生意。可是做中人和做生意是两回事,这回她自己卖瓷器,这个笔洗的进价就不便宜,结果卡在手里怎么也出不了手。

    她好歹算是个文化人,听说过明代文人拿笔洗养菖蒲的事。于是瞧见这么多盆花,又听这几个小孩子闲聊说是要卖花,就立刻脑洞大开,决定把笔洗当成花盆推销出去。

    现在笔洗打个孔就能当花盆用,碟子更是不成问题。白瓷碟她那边多了去,马上就能拿过来。

    老太太以和她年近古稀的不相称的敏捷身手迅速跑出去。

    看得小学生们目瞪口呆。

    好吓人哦。

    她只花了不到20分钟的时间,又拿来了几十个碟子,然后配对,要5块钱一对卖给小学生。

    理由是,本来这盆花只能卖10块钱,用了她的花盆之后起码得20。

    江海潮死活不肯,她又不傻。去市场上一个碗,一个碟子,掏5块钱买?婆奶奶不骂死她败家子才怪。

    她直接找了个理由:“奶奶,我们上哪找人打孔去?这根本就不能用。”

    老太太的脸通红,不知道是来回跑路热的还是羞的,反正她气呼呼地把她的家伙什给弄走了。

    大家以为她肯定要放弃了。

    江海潮都琢磨着得去市场上看看有没有下面打孔的瓷盆,用它来装花的确好看,一下子就从土里土气变成了高洁优雅。

    谁知过了半个小时,吴科长竟然又回来了。

    这回所有的白瓷笔洗底下都多了一个孔。

    杨桃亲爹是木匠,她一瞅就看出来了:“这是用打孔器打出来的?”

    妈呀,好厉害的手艺。电钻钻木头钻砖头都好讲,这可是瓷器,一不留神整个盆都给列了。

    吴科长得意洋洋:“怎么样?这回5块钱没话说了吧?”

    江海潮还是摇头,特别老实地告诉大人:“我本来打算加了花盆以后卖15的,你说20我不敢卖。”

    她心虚。

    人家花鸟市场过年的时候,一盆杜鹃才卖12。

    这还没进腊月呢,她开口要20?她没这个脸。

    结果吴科长不耐烦了:“我说20就20,你等着。”

    这会儿已经十点钟,开始步入最忙的时候。

    小学生们都没空再跟这奶奶掰扯,赶紧去招待买衣服的客人。

    吴科长自己一盆盆的把花放进了新花盆,然后又一盆盆地端出来,招呼熟人:“哎,看看花呀,要不要带一盆回家?荷兰进口的,看看,是不是很好看?”

    妈呀,几个小孩差点没当场摔倒。

    这花的祖宗是从荷兰进口的,但问题是已经培育了好几系了,现在算土生土长了。

    怎么被她一说,好像这盆花是从荷兰直接进口过来的一样。

    吴科长一点都不心虚,已经开始报价:“这个长寿花一盆25,两盆40。看看,漂亮吧,你也不用天天浇花了,看到没有,花可以从这个碟子里面直接吸水进去。又好养又好看,你往桌子往茶几上一摆,多精神。比你天天买花插花瓶省心省事的多吧。”

    江海潮的手都在发抖。她本以为一盆花卖20块钱已经吓死人,结果人家直接变成了25。

    天啦,这奶奶不是在骂人吧?真有人会花25块钱买一盆花吗?

    事实上,还真有。

    只一眨眼的功夫,一盆风铃草和两盆长寿花就有了买家。想买风铃草的还在等下一位,好跟别人凑对直接40块钱拿下。

    大家都傻眼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都搞不明白其中的奥妙。

    于是他们只能在旁边傻不拉叽地旁观吴科长大显神威,一口气卖掉了8盆花。

    等到中午吃饭的时候,桌上的花已经只剩下一半了。

    乖乖隆地洞,照她这样卖下去,速度简直能赶上卖衣服了。

    江海潮特别殷勤地拉着吴科长去食堂打饭吃,还特地请教:“奶奶,你好厉害啊,怎么大家掏钱这么痛快?”

    别以为来这里的客人都特别大方,才不是呢,他们也会讨价还价的。

    20块钱一盆花,怎么看都不算便宜啊。

    谁知吴科长反而奇怪:“贵什么呀?很便宜的。花店里一捧花多少钱?插在瓶里又能养几天?我们这个花摆在桌子上,可以开好长时间的。”

    小学生们愣住了,有点接不上趟。

    江海潮眨巴了好几下眼睛,才试探着说出自己的猜测:“奶奶,只是说买这个花的其实不是多喜欢养花的人,而是喜欢花店里的那种花束的人。”

    装进白瓷盆里的花,已经微妙地转化了身份,变成了花束的代替品。

    普通盆花要怎么养?肯定得放在阳台上。

    想欣赏花的话,你得挪步到阳台上去。

    而花束不一样,它们插在花瓶里,虽然生命短暂,却因为摆放在茶几餐桌上,主人一抬头就能看见。

    所以哪怕它们贵,哪怕它们生命短暂,也一直有人买。

    吴科长听她叨叨叨这一通,反而愣住了。老太太没养花的习惯,压根搞不清楚这二者之间的区别。